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对壮族音乐文化在广西高校中的赏析和传承的思考

时间:2024-05-20

⊙叶 峰[广西大学艺术学院, 南宁 530004]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其中90%以上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广西,壮族聚居地主要集中在南宁、柳州、百色、河池等地。壮族是珠江流域的土著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先民因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特定的生产方式,创造了富于民族个性和地域特色的壮族文化,目前有些文化已被列入国务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壮族音乐文化概况

壮族音乐文化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集中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文化、民俗、语言和美学观点,音乐中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则体现了壮族的灵魂和思想。从体裁上,壮族音乐主要有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器乐五种。其中,民歌最为丰富,并对其他音乐体裁产生深远影响。

二、壮族音乐文化在广西普通高校中欣赏传承的意义

1.是保护和传承壮族音乐文化的需要 优秀的壮族音乐文化要世代传承下去,学校教育是最好的渠道。在广西的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注重和加强对学生的民族音乐教育,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的教育对象成为壮族音乐文化的保护者和传承者,这不仅是学生、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壮族音乐文化发展走向的需要,在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日益被重视的时代大背景下,在普通高校中传承壮族音乐文化更加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价值与意义。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在普通高校中传承壮族音乐文化,学生不仅学会了本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资源,而且在传承实施的过程当中,使学生能充分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家乡,了解家乡的音乐文化资源,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为促进社会的稳定和民族的团结添砖加瓦。

3.有助于开发有壮族音乐特色的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 壮族音乐文化走进普通高校的音乐课堂,满足了国家统一的音乐教材无法顾及地方院校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需要,开发有壮族音乐特色的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成为学生音乐学习的补充,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满足学校“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三、壮族音乐文化在广西普通高校中欣赏传承的现状

1.没有开设与壮族音乐文化相关的课程或教学内容 在目前广西的普通高校中,普遍开设的有关音乐方面的高雅音乐课是“音乐欣赏”“乐理知识”“中外音乐史”“交响乐欣赏”等等。从已开设课的反应来看,这些音乐选修课确实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但这些课程在普通高校基本是普遍设置的,教材也是全国通用的,没有顾及到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承的需要。作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的壮族聚居地来说,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如果在学校教育中得不到很好的传承,它就失去了一个最优秀的传承场所和最佳的接受主体,最终会导致优秀的壮族音乐文化在年轻的一代中处于边缘甚至濒临消失的境地。

2.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观念淡薄 壮族的学生基本上不懂得唱壮族的民歌,不知道壮族的乐器和其他的音乐形式。这都说明了大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淡薄。

3.校园民族音乐文化受到现代流行音乐文化的冲击 当代的大学生基本是90后,他们追求时尚,强调个性,容易受到新生事物的影响,对于现代社会的流行音乐文化,由于语言通俗,节奏感强,很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共鸣。在大学生群体中,过多地关注流行音乐,忽视了本土的少数民族音乐,必将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失去了最强有力的传承主体,最终导致民族音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育中趋于边缘化。

4.传承壮族音乐文化的师资力量薄弱 在广西的普通高校中,学生要接受壮族音乐文化的教育,与高校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密切相关。教师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大部分的音乐教师到了广西的普通高校后,对广西最大的少数民族——壮族的音乐文化知之甚少,这必将使壮族的音乐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中形成断层。如果教师本身对壮族的音乐文化都没什么研究,又谈何对民族音乐的欣赏传承呢?

四、壮族音乐文化在广西普通高校中的赏析和传承的建议

在广西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中,壮族音乐文化可通过不同途径的赏析来获得传承。

1.开设有壮族音乐特色的校本课程,增设相关的教学内容 校本课程指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决定的课程计划或方案。随着多元文化的相互渗透,处在广西民族地区的各高校应该把最具特色的壮族音乐文化的内容较大程度地反映到音乐课程中,形成国家统一的课程和特色的校本课程相互渗透的课程模式,或者在已有的通用教材中补充壮族音乐文化的内容,为传承壮族音乐文化提供基础的保证。比如笔者所在的高校开设了《广西少数民族音乐》课程,把壮族音乐文化作为重点介绍给学生,此门课程开设以来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使大学生产生民族文化的归属感。对于非专业的学生可以开设《壮族音乐欣赏》等课程,把壮族的民歌中的刘三姐歌谣、黑衣壮文化、平果嘹歌,乐器中的天琴文化,戏曲中的壮剧,壮族的民风习俗等文化资源转化成现实的教育课件,形成新的教育资源,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壮族的优秀文化成果,而且使课程更贴近本地文化的实际。除了获得视听双效的效果外,学生还能感受到壮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坚韧不屈的精神。在上乐理知识、视唱练耳、曲式与作品分析等课程时,也可利用耳熟能详的壮族民歌或乐曲作为例子,这些久唱不衰的经典歌曲一方面能提高学生学习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另一方面也陶冶了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审美情趣。

2.加强学生的民族价值观教育 随着物质条件的变化、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迅速与现代主流音乐文化沟通的纽带。他们关心时尚主流,紧跟时代的步伐,少数民族瑰丽的音乐文化慢慢淡出大学生的视线。从接受能力来说,大学生是接受能力最强、最关键的时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也正是在大学时期完成的。广西壮族的音乐文化丰富而独特,象征着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悠久历史的展现,经过代代相传而日益完善,它们对提高人们的精神品德、陶冶情操、激发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表达深沉厚重的民族精神内涵等,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功能。

3.加强高校音乐师资的民族文化教育 要在高校中传承壮族音乐文化,音乐教师也应该具备完善的壮族音乐文化知识。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如果教师没有形成对壮族音乐文化系统的认识,没有渊博的壮族音乐知识,那么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校园的传承工作就无法开展下去。加强音乐教师对壮族音乐文化的认识,可通过以下途径获得:一是学校教学层的重视。学校应该肯定音乐教师是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核心力量,为了让壮族音乐文化在学校中传播,学校应该给老师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了解壮族音乐文化知识,掌握壮族音乐文化的丰富内涵,从而自觉承担起壮族音乐文化传播者的角色。二是发挥高校科研部门的优势。高校的科研部门可与壮族聚居区的基础教育和文化部门合作,开展对壮族音乐文化的观察与研究,充分发挥音乐教师研究壮族音乐文化的积极性,提供必要的时间保证和经费资助,以挖掘和整理壮族音乐文化中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教研相长,在研究中加深对壮族音乐文化精神实质的把握,以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三是培养本土的音乐教师作为壮族音乐文化的倡导者。本土的音乐教师在壮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中比外地的音乐教师更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他们熟悉壮族的音乐文化特征,也更容易接受本土的音乐文化,在教学上能很好地运用壮族音乐的实例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壮族音乐文化的兴趣。

4.营造良好的传播壮族音乐文化的校园氛围 学校是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最佳场所。良好的校园民族文化氛围,可以使学生在大学阶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以及民族价值观。如何营造良好的传承壮族音乐文化的校园氛围,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思考。

(1)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 普通高校应大力支持老师带领学生到保存比较完好的原生态壮族村寨去采风及社会实践,特别是壮族最隆重的节日“三月三”歌圩举办之时,亲自去体验浓郁的壮族文化风情,这比在教室中授课的效果要强很多。另外一种途径是学校可改变传统的课堂授课的模式,把当地一些有名的壮族歌手请进课堂,开展以壮族音乐文化为主题的讲座,使学生与身边的艺术家能近距离地接触,或者请学生当中会唱山歌的壮族学生,在课堂中给其他同学介绍本民族的音乐文化,这种开放式的、互动的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民族主体意识。

(2)开展丰富的具壮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特色活动是一个民族形象的体现,也是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壮族的节日“三月三”之时,举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的活动。在潜移默化当中,营造出一种充满朝气的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校园氛围。

著名音乐教育家樊祖荫在全国民族音乐教育学术研讨会上指出,“应当确立民族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欣赏传承民族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多方论证和实践证明,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学校音乐教育应把欣赏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放在首要的地位。因此,在广西的普通高校中,壮族的音乐文化的传承应该成为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日益被重视的时代大背景下,这也是壮族音乐文化发挥其独特魅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