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张东亮
诗集搭桥,成就美好爱情
1953年秋天,在一个朋友的聚会上,冯端对俊俏又聪明伶俐的陈廉方一见倾心。他马上向老同学打听这女生的情况,最终相识。聊天后才知道,两人竟是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的校友,却因为不在一个校区而无缘相见。
不久,冯端就赠送给女孩两本诗集,一本《青铜骑士》,一本《夜歌和白天的歌》,没想到陈廉方也酷爱诗词,两人从诗歌谈起,很快就拉近了距离。
陈廉方通过和冯端交谈得知,他1923年出生于苏州,父亲擅长诗词,工书法,却不想将自己的爱好强加在孩子们身上,甚至从未给他们看过自己的诗集。反倒是目不识丁的冯母,凭借惊人的记忆力,常常为孩子们背诵《唐诗三百首》或《千家诗》中的诗篇,成为冯端最早的诗歌启蒙老师。
冯端告诉陈廉方说,父母对家里孩子的教育从不横加干涉,总是鼓励他们作出自己的人生选择。宽松的家庭环境,使冯家四兄妹按照各自的兴趣自由生长,成就了日后被科技界引为佳话的“冯氏传奇”。
冯端的长兄冯焕,中央大学电机系毕业,后留学美国,曾任通用电气公司研发中心高级工程师;长姐冯慧,成为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姐夫是中科院院士、著名大气物理学家叶笃正;二哥冯康,是中科院院士、我国著名数学家;冯端年纪最小,是南京大学的物理教师。陈廉方惊叹,这样的学府门第,可谓英才济济!
1954年深秋的一天,他们去栖霞山看红叶。走到一个荷塘边,陈廉方看到水中枯荷梗上,栖息着一只翠鸟,长而尖的嘴绿中带蓝的羽毛,一下把两人吸引住了。他们悄悄地走近几步,想要再仔细看看,谁知,翠鸟十分警觉,蓝光一闪,展翅飞走了,只留下一抹绚丽的倩影,特别漂亮。冯端兴奋地说,“翠鸟是一种珍稀的飞禽,是我俩爱情的吉祥物!”陈廉方不禁抿嘴而笑。“栖霞红叶艳”“清溪翠鸟鸣”,在随后的岁月中,这只翠鸟在书信和诗句中不断被提及。
太太辞职,甘做院士背后的“秘书”
“幽静的妹妹,温淑的爱人/我心里永远珍藏着你纯洁的形象/如果没有了你,我的生命/所剩下的只是一片空虚和荒凉……”这是1955年初,冯端写给在南京三女中当语文老师的陈廉方的一首情诗,细腻的情感和笔触,甚至让未婚妻都很难想象,竟是出自一位“理工男”之手。终于,她的芳心被打动。
1955年4月1日,两人缔结良缘。婚后第二天,他们就去无锡度蜜月,到达时看见一大片开得非常繁盛的樱花。从此夫妻俩就约定,每年4月1号一定要一起去看樱花。
陈廉方说,冯先生虽然是严谨沉着的理科男,但他同时又是一位爱诗写诗的文科男,热情奔放。他写情诗时会如同写论文一样严谨认真,反复修改,挑最好的一首留下。为了让送给爱人的诗歌最完美,他甚至一遍遍地抄写,直到看起来字迹排版等都满意为止。而陈廉方会把她收到的这些满载爱意的情诗,小心保存,细心地用回形针把相同内容的诗整理在一起。
上世纪60年代,冯端开始了科研工作。针对当时国防工业的需求,他选择我国产量丰富且发展尖端技术急需的钼、钨、铌等难熔金属为突破口,借鉴世界上问世不久的电子轰击熔炼技术,组织设计并研制了我国第一台电子束浮区区熔设备,成功制备出钼、钨单晶体。
“搞艺术需要有鉴赏能力、鉴别能力,搞科学也是如此。选择课题,牵涉到一个人的科学眼光或鉴别能力。课题选择不当,就可能走入死胡同。”作为科学家,冯端说要像老鹰盘旋在天空中一样,敏锐寻找到目标,并一一攻克。
1978年陈廉方得了子宫癌,“他总是反复说,你这是早期,一定有办法治疗。背地里,冯先生到处找人打听治疗的办法。我手术成功后,他特别高兴,写了10首诗送给我。”
此后,冯端将金属物理教研组改建为晶体物理教研组,开创我国晶体缺陷物理学科领域,广泛开展功能材料的缺陷与微结构研究,很快跻身国际前沿。期间,由于冯端无暇照顾家庭,再加上孩子们的不断出生,陈廉方不得不辭职,成了一名任劳任怨的家庭主妇。
但丈夫取得的成就却让太太颇感欣慰。1980年,冯端与合作者在实验上,首次全面验证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尼古拉斯·布隆伯根提出的理论设想,实现了倍频增强效应。这被认为是我国物理工作者,在国内作出的首批世界领先水平的研究之一。这年,冯端非常荣幸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喜讯传来的那天晚上,陈廉方炒了几个菜,还破天荒的陪丈夫喝了一次小酒。
此后,冯端又积极倡导和推动纳米科学领域的研究,率先开展原子团簇物理研究。从金属物理到材料科学,从固体物理到凝聚态物理,冯端凭借鹰一般敏锐的学术眼光,实现学科跨越,成为我国金属物理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2012年,为了纪念冯端这位科学巨匠的学术成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冯端星”。鲜为人知的是,陈廉方除挑起照料全家7口人的生活重担外,还帮助冯端完成了许多文字方面的工作,是个非常优秀的“秘书”,而且一当就是几十年。“为他誊稿画图,那时没有电脑,全凭手写笔绘。”虽然也很辛苦,太太对此却甘之如饴。有人说,若不是为了冯端,多才多艺的陈廉方必有自己的一番事业,成为画家或者作家。陈廉方听了总是微微一笑,幸福而满足。
爱情保鲜,为爱人写了65年浪漫情诗
很难让人相信,冯端这位在物理世界驰骋纵横一生的科学家,一生却从未远离自己深爱的诗歌。多年来,每逢重要的节日,这位中科院院士都要写诗庆贺。
因为工作需要,冯端经常出国访问,为了表达自己对太太的相思之情,写出的诗句就更多了。一次在纽约访问期间,因思乡情浓,他便写下了“异域风雨夜,客枕相思湧。遂令闺中妇,潜入游子梦。”太太看了忍俊不禁,觉得别有一番韵味。
令人叫绝的是,冯端竟然能将诗中深刻的哲理和科学的内涵,巧妙地运用到了物理学专著之中。他说:“科学和艺术可以彼此应和,诗和物理学是相连通的。”在《凝聚态物理学》英文版上卷的每一篇,他都会引用与本篇内容相关的诗句或格言作为文章的开篇,不仅给读者以隽永的回味,而且让外国物理学的同行受益匪浅。
比如在《不同结构中波的传播》这篇的开端,就引用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曼妙辞句:“像波涛滔滔不息地滚向沙滩,光阴也分秒必争地奔赴终点……”用诗歌诠释深奥的物理现象,恐怕连莎士比亚都不可能想到。这也让西方科学家们啧啧称奇,称他为“科学界的莎士比亚”。
2015年4月1日,逢冯端与陈廉方“钻石婚”,夫妇合作一首《钻石颂》,其中有这么几句:“六十春秋恩爱笃,双双执手难关渡。而今白发同偕老,朝朝暮暮永相濡。”
60多年里,文学造诣颇高的冯端给太太写下了不计其数的情诗,端庄宁静的陈廉方,则用一只大红色的小皮箱,完好地保存了先生的所有作品。这些珍贵的情诗,还在南京展出,引起很大的轰动。
光阴流转,两人相守的日子已经超过两万天,但他们还常从南秀村去南京大学校园散步,行至平仓巷口,还会看一看当年两人初相识的那幢小楼,每每投以深情的一瞥。有时,夫妻俩还特意在校园里晒晒太阳,追忆昔日的浪漫时光。
他们结为夫妇,已是第65个年头,冯端这位物理学大家,也为太太写了整整65年的浪漫情诗,在古城更是被传为佳话,让人非常羡慕。
因为一段美好的婚姻,岁月对于冯端夫妇而言,是真正的静好。一生与诗相伴,让这段婚姻超越了烟火世俗,充满浪漫。
责编:马京京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