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家庭农场规模经济效率

时间:2024-04-24

摘 要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融合科技、农业机械、资本等现代生产因素和现代经营理念,实行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和规模化经营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我国的农业生产方面,家庭承包经营制已经不再适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的需求了,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小农生产方式已经跟不上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因此,本文认为应追求规模经济效率的最优,让家庭农场成为追求这一目标的最好的组织模式。

关键词 家庭农场 规模 经济效率

作者简介:朱越,武汉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学。

中图分类号:D92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0.338

一、规模经济效率是家庭农场的目标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土地经过三次的制度变迁,现有的制度变迁为农村土地所有权与承包经营权分离。在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中,家庭承包经营制已经不再适合现在农村的发展需要了。一是农户耕地面积过小,土地细碎化阻碍农业产业化的顺利发展;二是善于经营的农业劳动者,得不到足够的土地,其专长得不到发挥不利于专业劳动者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三是一些已经转入非农业部门的劳动力不得转让土地,因此出现撂荒,浪费了资源。从2004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13年围绕着解决“三农”问题来提议。由此可见,想让农业生产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农民要走向致富的小康,达到小康的水平,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农业必须要发展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家庭农场就是现阶段我们追求这个目标的最优组织模式。

(一)规模经济的相关概念

规模经济解释为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通过扩大规模,经过生产要素的合理配量使企业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本文中的企业就是指家庭农场。

(二)规模经济效率

经济效率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成本基础上所获得的经济收益,让我们完成一项经济活动时,不能只考虑单单一方面的原因,还要考虑其他成本。规模经济效率并不是一个定值,因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超过这个定值经济效益会随着反方向下降。为了实现规模经济效率的最优,我们可以从土地、资本、劳动力、机械化四个方面入手,找到他们各自的配比率,来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二、家庭农场规模经济效率的判断标准

家庭农场规模经济是合理配置各种资源,扩大生产范围,降低产品的平均成本,提高收益,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规模经济效率的最大化就是家庭农场追求的目标。规模经济涉及土地、资金、劳动力、机械化发展这四大要素进行合理的配置,才能达到家庭农场规模经济效率的最优化。

(一) 土地的面积

从全球农业来看,不同国家的家庭农场的土地占有面积是不一样的,在西方国家,面临着土地多人员少,它们的家庭农村的面积都比较大。而我国人多地少,整体上看,我国家庭农场的面积不可能很大,由于各个地区的条件各不相同,具有各不相同的农业土地经营规模。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任党国英认为,“我国平原地区耕作的家庭农场一般不超过300亩,耕作蔬菜规模应不超过30亩。”

农业部农村经营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指出,以粮食生产为例,安徽提出集中连片规模应该在200亩以上,重庆提出应达到100亩以上,江苏提出100-300亩为宜,上海提出100-155亩为宜。

因此,家庭农场的规模需要以该家庭所能工作的范围值为计量标准,如果该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超过此衡量标准,则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等一系列的效率都会下降。各地县级以上农业可以从当地实际出发,依据自然经济条件,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机械化水平等因素,确定本地家庭农场的规模标准。

(二) 资本的投入

后期的收益,需要前期的资本投入,现阶段我国家庭农场投资主体是农场主、政府、金融机构。而政府投资家庭农场的比率一直呈较低的水平,这也使家庭农场的发展缺乏坚实的基础。因为大部分家庭农场主是农民,由于缺乏资金,用于扩大规模经济的固定资产有限,且盲目性较大,整体效率不高,因此严重阻碍了家庭农场扩大其规模经济效率。在金融信贷方面,普遍存在贷款程序复杂贷款额度小,利息高,限制条件多,供给不足,供需矛盾紧张,严重阻碍了家庭农场规模经济效率的扩大。

1. 政府的主导地位:

农业投资是受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约束的行业,它的高风险低收益的特点,决定了政府要在家庭农场投资中处于基础地位。市场风险,也是政府考虑的重要投资的因素,农业投资收益率低,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在作出每一个理性投资决策时都会在风险和收益之间进行比对,家庭农场的高风险与低收益的特征,对政府投资的资本的吸引能力是有阻碍的。随着家庭农场地位在我国的农业体系中的比重不断的增高,应着力构建有利于家庭农场规模经济,效率稳定发展的投入机制,政府应加大对家庭农场的投资比例,设立新型家庭农场发展财政专项,提高市场竞争力。

2. 农业贷款的放宽:

在调查中发现,金融机构贷款程序繁琐,贷款利息高额度小,条件限制多,农民的宅基地土地不能抵押贷款等一系列问题,抑制家庭农场的进一步扩大规模。应通过以下予以完善:一是增加现有的金融机构投放力度,放宽对贷款的限制简化贷款的程序,使得家庭农场能够及时地从金融信贷机构得到发展扩大生产需要的资金。二是创建以家庭农场贷款需求为重心的新型的金融产品。

3. 农场主投资的增加:

农场主作为家庭农场的中心直接经营者,是最主要的资本投入主体。据不完全统计,农民把大部分的钱用来盖房子,剩下的都存储起来。为了强化它们在投资中的主体地位应:一是鼓励引导农场主自觉的增加对自己的农场的资金投入,提升农场主自主投资的积极性。二是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提高农场主和场员的农业专业知识,定期的进行农业科技的培训,更好的运用知识来运作家庭农场,提高收益效率。

(三)劳动力的实现

我国虽然农民数量众多,劳动力充足,但从素质上看,大部分存在人员文化教育程度较低、思想较封闭、对产业转型升级或现代产业发展接收不强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的转型。这也就是说,若仍按照以前的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则中国的资源将出现很大的浪费,环境方面也将面临很大的压力,与我们执行可持续发展道路政策背道而驰;但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则我国现行的农村人力资源结构在短时间内恐怕难以与之相适应。

1. 人口转移:

我国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过渡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农村相对落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与城市不断进步的现代生产生活方式之间不对称的组织形式,和社会存在形式,即所谓的“城市二元结构”。要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是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走上农村城市化发展道路,实现城市和农村的良好互动,逐渐减少农村人口,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城市人口,改变生产增长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由于扩大家庭农场规模,机械化引入农场,必然有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被排挤出来。首先,要引导农村劳动力,由种植业转向畜牧业、农产品加工、商业运输、销售行业等。其次,科学推进城镇化进程,尤其是剩余劳动力流入中小城镇。

2. 文化素质的提高:

家庭农场的规模经济效率,就是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和服务主体,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力量,所以农场主和场员要专业化、职业化。农民的文化素质的提高是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率提高的前提和基础。据有关部门统计表明,家庭农场平均劳动力受教育的时间增加,该家庭农场的生产总值就会增加9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教育是提高劳动力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

(1)培训对象。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重点,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更要聚焦于传统农民,返乡农民工,农村初高中生毕业生,培养实用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更好的转向第二三产业,增加收入,提高他们的生产经营能力,更好的实现家庭农场规模经济效率。

(2)培训内容。从满足市场需求出发,根据农业生产特点,进行模块化教学,计算机应用、种植管理、养殖技术、农产品机械化收割加工等。满足不同性质家庭农场的需求。

(3)培训方式。农民教育的传统培训方式可以聘请专家集中办学,技术员田间指导,它可以使专家和农民以面对面的方式,解决农场主和场员的困惑和技术问题。在发展传统培训方式的同时,应该找到发展新的培训方式,如报纸、田间类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扩大培训规模。

(四) 科技水平,机械化的标准

农业化机械水平影响着规模经济效率,机械化水平越高越有利于规模经济的发展。在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下,我国农户小型经营、地块分割细碎,难以进行机械化作业。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业机械化生产顺利推进,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确保家庭农场规模经济效率顺利的增长。在政策的带领下土地流转加快,农村劳动力人口的顺利转移,大型机械比率的提高对于日益减少的劳动力大有可为。要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组建家庭农场规模经营效率的提高,提高市场竞争力,机械化发展尤为重要,家庭农场对于新型化多元化的农机装备的需求旺盛。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2%,水稻种植机械化率超过40%,小麦机收率超过92%,玉米机收率达到63%,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

虽然机械化水平大幅增加,但是低档机比率大,家庭农场机械基础设施不先进的现象依旧存在。农业机械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因为资金补贴等问题出现供给不足,一些关键大机械和核心部分对外依存过高。

三、实现规模经济效率的法律保障

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它们虽然没有明确提到家庭农场,却为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为家庭农场以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障。由于我国还没有对家庭农场出台新相关的法律法规,这就导致了家庭农场规模经济效率实现起来较为缓慢。

我国要从传统农业向现代新型农业转型,就需要实行规模经济,从而进一步实现规模经济效率,并把小规模农业生产与大规模家庭经营联系起来。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融合科技、农业机械、资本等现代生产因素和现代经营理念,实行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和规模化经营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因此,大力倡导发展家庭农场,构建有利于家庭农场发展的法律法规,更有利于推动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顺利实现家庭农场规模经济效率。我们也应该在立法方面狠下功夫,因为法律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当家庭农场的发展有了健全的法律保障,通过法律激励家庭农场的发展,激励农业生产,实现规模经济效率。

参考文献:

[1]朱启臻、胡鹏辉、许汉泽.论家庭农场:优势、条件与规模.农业经济问题.2014(7).

[2]朱启臻.新型职业农民与家庭农场.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3]王春来.发展家庭农场的三个关键问题探讨.农业经济问题.2014(1).

[4]张绪科.规模家庭农场的发展优势.现代农业科技.2013(9) .

[5]黄新建.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适度规模经营研究.求实.2013(6).

[6]郑风田.家庭农场适合在什么地区发展.农村工作通讯.2013(7) .

[7]李英锋.家庭农场符合农业发展需要.决策探索.2013(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