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庄子与“大美”

时间:2024-05-20

阳蕃

摘要:庄子的“大美”思想是庄子美学的核心内容。在庄子美学中,“大美”思想主要表现为与道的融合统一、自由无限的特性以及浩瀚博大、雄浑磅礴的壮美境界。这种思想对于当今人们理想人格的构建和人生境界的升华,以及文化艺术的创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庄子 大美 道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大美”这一说法始见于《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崇尚“大美”是庄子美学思想特征的突出表现,因此,可以说他的整个美学体系都贯穿着“大美”的思想。对此,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与“美”之联系

若要探讨庄子的“大美”思想,那么首先要考察他对于“美”和“大”之间的联系的认识。《庄子·天道》篇中记载:

昔者舜问于尧曰:“天王之用心何如?”尧曰:“吾不敖无告,不废穷民,苦死者,嘉孺子而哀妇人。此吾所以用心已。”舜曰:“美则美矣,而未大也。”尧曰:“然则何如?”舜曰:“天德而出宁,日月照而四时行,若昼夜之有经,云行而雨施矣。”

庄子认为对人民的同情爱护与救助的慈心善行可以称作“美”但却不能称作“大”,只有像太空与大地的日月光照、四时运行、昼夜交替、云行雨降那样才能称之为“大”。也就是说,只有按照自然规律运行的天地以及顺应天地之道来治理国家的圣人才是“大”的。因此,在庄子眼中“大”是高于“美”的,这是因为庄子所谓的“大”不仅体现了“道”的自然无为,而且还表现了不为一切有限事物束缚的最大的自由。既“美”且“大”,也就是庄子所谓的“大美”,是一种无限的美。

庄子眼中的“大美”与其他的美不同,是因为它最能够体现出“道”的特点。“大美”指美中之至极者,即更充分、更高级、更宏大的美,是天地、自然万物所体现的“道”之美。《庄子·知北游》中言: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天地之间有大美却不言语,四时有分明的规律却不议论,万物有自然形成的形式却不解释。圣人以效法天地的大美为根本,而又与天地万物的自然本性相通,因此人与大圣都做到了自然无为。这里庄子明确地肯定了美存在于天地之间,并且这种美不同于一般的美,而是能够体现“道”的“大美”。

二、庄子“大美”之思想内涵

(一)与“道”的融合统一

庄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道”是一切美的根源。庄子论“道”其实也是在论美,他从不离开“道”去讲美。于是庄子的美学思想自然地与“道”联系在了一起,它们的关系是融合统一的。

《庄子·大宗师》中说: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他认为,“道”是感官上无法察觉的,是无形的,同时又是无所不在的,是永恒的实体。“道”是万物之本根,是宇宙万物存在和变化的根据,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孕育和包容的。“道”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是因为它的自然无为,它的无限和自由。世间万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是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但又是符合目的的,就如在《庄子·刻意》中所写的:

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

庄子认为人类也应该不去有意识地追求什么东西,而应该顺其自然,像“道”那样不受其他任何事物的拘束去取得无限与自由。然而,当人类社会达到了个体的自由与无限,也就达到了自高无上的美,成为“众美”之源。因此,在他的思想中,“道”是客观存在的、最高的、绝对的美,也就是“大美”。

(二)自由与无限之特性

庄子认为,美不仅是自由的,还是无限的。因为美在于“道”的自然无为,而“道”又是一种创造万物的无限力量,是无所不在的,因此美也是无限的,这种美不是局限于某个狭小的范围之中,而是囊括了整个宇宙的无限的美。如《秋水》中说到: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河伯以为自己拥有了天下之水不能比拟的美,是因为他没有领略到无边无际大海的美。在这里庄子借河伯之口道出了对“大美”即无限之美的赞颂。庄子文中还有很多寓言故事体现了对于无限之美得追求,如“大鲲、大鹏”、“栎社树”等等,同时还有庄子心目中理想的人物,如“神人”、“至人”、“真人”等。他认为人也可以拥有同宇宙相当的力量,也能达到无限的美。

(三)浩瀚博大、雄浑磅礴之境界

浩瀚博大、雄浑磅礴的壮美境界是庄子“大美”思想的内涵之一。“道”拥有自然无为的本质,超越了时间和空间,并为天地万物之本原;它不可言传,只可意会,只能靠审美直觉方式来理解。庄子之“道”形态本身就是一种“大美”的形象,因为它本身就拥有雄浑、博大、渊深幽隐的特质。

庄子在他的文章当中多次谈到这种雄浑、壮阔、博大之美的理想境界。如在《秋水》中他描述了北海的辽阔浩瀚:“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还讲述了东海的博大:“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庄子还反复描写得道及有德之人的广阔、博大的情怀。如《田子方》曰:“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逍遥游》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霜,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此外,他还描绘了许多巨大无比的动植物的奇异壮观的形象。如“其翼若垂天之云”,“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鲲鹏”;“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上古之“大椿”;“无所可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的山中“大木”等等。庄子正是运用种种夸张的描绘营构了一系列巨幅的理想画图,体现了他对壮美境界的追求。

三、庄子“大美”之影响

庄子的“大美”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恬静淡泊的自然美品格,质朴真诚的真美形态,雄浑磅礴的壮美气度。庄子的这一思想不仅体现了中国独特的美学智慧和艺术精神,还对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和审美意识产生了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对天地之“大美”大加赞赏,使人们对自然界天然之美有了深刻领悟,从而形成了一种对朴素自然的美学风格的崇尚。在后世文艺创作中,追求一种崇尚自然,反对雕饰的审美标准,如陶渊明的“清悠澹永”、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等。其次,庄子的自由与无限的“大美”思想,常常成为一些作家、艺术家梦寐以求的最高的美的艺术境界。中国传统艺术追求的“鬼斧神功”、“浑然天成”、“大巧若拙”,“妙造自然”等艺术风格,就发端于庄子的这一“大美”思想。最后,庄子的“大美”还体现为一种博大、雄浑、壮阔的境界,具有壮美的特征。如杜甫提出“鲸鱼碧海”,严羽推崇的“金翅擘海”、“香象渡河”等等,都是对博大雄浑的壮美境界的追求。这种包涵天地万物的宇宙情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正是现代人们不断追求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王先谦:庄子集解[A].诸子集成(三)[M].北京:中华书局,1954

[2]高诱注:吕氏春秋[A].诸子集成(六)[M].北京:中华书局,1954

[3]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