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95后”叶周敏的“深蓝梦”

时间:2024-05-20

姚春华

“95后”叶周敏出生于福建省宁德市,一个被誉为“大黄鱼之乡”的地方。2017年,就读于闽江学院海峡学院的他,在浙江水产市场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调研学习活动中,发现当地黄鱼市场十分繁荣,大黄鱼的价格更是霞浦大黄鱼的3倍。他十分震惊,不由得深究这“天壤之别”背后的真相。他开始实地考察调研,走訪了专家和养殖户,又赴宁德市海洋渔业局参观学习咨询,最终,找出主要原因:内外海因素和养殖方式等。这一发现给了叶周敏启发,让他洞见了大黄鱼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寻找理想养殖海域,正在上大二的叶周敏跟随父亲,开车遍寻宁德海岸线的角角落落。从周末到寒暑假,一有空就出发,整整一年时间,行驶距离超4000公里。星光不负赶路人,理想中的那片海,终于在霞浦县斗米村找到了——海域靠外,北边又有小岛可挡台风。

2017年9月,叶周敏创办大渔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在这片海投下两箱鱼苗,同步“颠覆”的是养殖模式——舍弃传统小箱密养,采用宽达3600平方米的大鱼箱,更好地模拟野生环境。以东海生态高品质大黄鱼为核心,多种优势水产并进,从小鱼到成鱼,形成科学化养殖管理模式。

次年,叶周敏在东海外海投入了第一张大网,创立属于自己的大黄鱼品牌“渔鼎天”,将大黄鱼梦想注入行动。通过低密度仿野生养殖鱼苗,打造大黄鱼野生生长环境。可自然环境优胜劣汰,鱼苗成活率极低。他不断探索各种方案,最终,摸索出通过“接力养殖”提高成活率的方法,解决了养殖中的一大困境。

2019年,叶周敏认为已初入正轨,准备大干一场。他投入两年积蓄,又贷款300万元,将养殖网箱扩大到5个。没承想,却遭遇养殖技术的新瓶颈。叶周敏说:“采用大网箱养殖后,鱼苗情况、海水质量等更加难以检查,稍有不慎,鱼苗便会生病。”一次突发的鱼苗生病,就会造成近千万元损失。

2020年6月,正在叶周敏一筹莫展之际,母校闽江学院伸出援手。叶周敏与闽江学院科研团队合作,共同研发了“现代化深远海生态养殖监测系统”,将养殖经验与数字科技相结合,借助卫星、X波段雷达、温盐深传感器、流速流向仪等16种设备,构建全方位全天候的渔场实时检测系统,实时监控鱼群生长动态和水域水流环境。系统汇总数据,生成各类数据图、模型图、预测图和报表等,及时辅助规避海上风险,检测鱼群信息,促进鱼群健康成长。叶周敏还利用海参生产中废弃的内脏提取海参肽,加入到大黄鱼饲料中。这一创举,也让叶周敏成为“吃海参的大黄鱼”创始人。

2021年,叶周敏向***总书记汇报了返乡创业的成果,得到了总书记的充分肯定。同年,叶周敏走上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舞台,以小组第一的成绩斩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金奖。接着,叶周敏带领团队参加了“航天科工杯”2022年中国青年创新创业交流营暨第九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乡村振兴专项成长组”金奖。

如今,叶周敏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的梦想已初现雏形,为让更多青年投身返乡创业的伟大实践,他面向渔民,提供了大量稳定的职业岗位,帮助更多人找到自己的定位。作为当地首家大规模湾外养殖项目,他将“渔鼎天”创新养殖模式,推广至其他养殖企业,帮助其他养殖户改善养殖。同时,通过外海生态仿养模式,降低养殖密度,减轻了水体污染,海洋环境、食品品质与经济利益三者均得到显著提升与改善。这就是叶周敏的“深蓝梦”。谈及未来,他表示将投身于建设深海远洋养殖网箱,打破养殖种类局限,尝试多种经济鱼类的生态养殖;同时,发展接力养殖模式,开创接力养殖先河。

(编辑 高倩/图 槿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