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陈瑰丽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动画电影的国家之一,中国也曾创造出饮誉世界的“中国学派”。俱往矣!自八十年代以降,中国动画整体创作水平呈急剧下降的态势。无论是电视频道,还是电影院横行的皆是美日动画。回顾与反思中国动画20年,造成中国动画电影市场沉默或暂时缺席的症结在何处?日本著名电影大师黑泽明曾说,“一部电影的命运几乎要由剧本来决定。”①作为“一剧之本”的动画剧本创作是动画电影最关键、最基础的工作,但是,它却成为了八十年代以降制约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认为,只有重视中国动画电影剧本的创作,才有重振中国动画电影的机会。
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除了题材、主题、人物、结构这些因素之外,还包括流畅的画面,优美的旋律,逼真的特效等方面。但是,对于广大的观众而言,外在形式对他们的影响是间接的,而“一个好的故事”是吸引他们去看、或者继续看下去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这就是剧本在电影的整体制作环节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但是,当下中国动画电影剧本的创作却存在诸多的问题:1.原创性匮乏;原创性是任何一个艺术作品成功的最主要标志。但是,目前我国从事和研究原创动画电影剧本的专业人员却越来越少,仅有少数原创剧本中独创的成分也极少,而模仿美日的成分却越来越多,原创动画电影剧本严重匮乏。2.创作题材单一贫乏;长期以来,我国动画电影和其他媒介一样,是国家政府宣传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的一项重要方式,这直接导致了我国动画电影创作题材单一贫乏、动画主题承载着无法承受的重。3.娱乐性较差;中国传统的艺术理念,承载着深刻的思想教育内涵,动画电影也无例外地成为一个传达教育概念的载体,这无疑导致了我国动画题材偏向于道德说教,娱乐性差。4.缺乏想象力;在为儿童服务的先决条件和为政治宣导的终极意识的中国动画事业,创作的想象力可以说是“带着镣铐的舞蹈”。动画剧作者似乎习惯了伫立于可感觉的现实此岸展开有限的想象,无法跨越现实生活而进行天马行空式的突破性的创作。5.缺乏本土民族风格;八十年代以降,美日动漫风靡中国大陆,其极具异域风情的动画风格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动画工作者的成长,其无论从创作思维角度还是叙事方法、表现形式都渗透着浓浓的美日动漫风,本土民族风格日渐没落。动画剧本的创作是制作一部动画电影最基础也是关键的环节,它相当于未来影片的预览,是每项设计与施工方案的重要依据,是原画设计、背景绘制的指导蓝图。当下中国动画电影唯有脚踏实地、循序渐进,重视最基本的剧本创作,才有可能跨出踯躅不前的怪圈。
中国动画曾经拥有辉煌的成就,归根结底是由于走了原创之路。老一辈动画艺术家以中华民族文化背景为支撑,将民族精髓融入动画作品中,不断创新艺术样式,力作倍出,创立了为世界折服的“中国学派”。环顾中国近二十年的动画事业发展的呼声很高,但原创作品却严重匮乏,原创动画剧本几乎到了无人注目的地步。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专业编剧人员少;由于动画编剧地位低,有能力的编剧宁可去做电视编剧,也不愿意做动画编剧,导致动画编剧人才匮乏;2.动画剧本酬金低廉;国外动画剧本投入占整个投资成本的10%,而我国剧本投资仅仅是1%。微薄的动画剧作收入造成了动画剧作者入不敷出,成就感淡薄、职业自尊心不足的局面;3.动画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目前高校动画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在中期环节上,从事专业剧作、导演、CG总监等的人才十分紧缺。反观美国动画电影,非常重视剧本的写作,剧本从筹划、写作到修改每个环节无不缜密漫长。某些动漫剧本创作甚至像投资好莱坞巨片一样,把一个编剧组分为不同的类别,有的专门负责情节、有的专门负责台词等等。无怪乎美国动画总能够不断涌现类似《淘气小兵兵》、《狮子王》、《虫虫特工队》、《怪物史莱克》、《海底总动员》等这些既叫座又叫好的动画片剧本。动画作为影视艺术中的个性一类,有着它独特的创作规律和思维方式,只有尊重动画发展规律,尊重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充分调动各类动画原创剧作人才的积极性和创作性,中国动画电影事业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才能创作出具有恒久的艺术生命力的动画作品。
动画片是我们这个烦杂世界中一片重归童心邂逅童趣的乐土。可悲的是,我国许多编剧往往具有强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感,习惯把动画片的功能和定位,归纳为“活动的说教工具”,把动画片的故事生硬地塞入“讲道理”情节。回顾我国五十年的动画作品,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主题:惩恶扬善、除暴安良、吃苦耐劳、勤学苦练、克服马虎、助人为乐、讲道德等等。事实上,没有人喜欢说教者。道义的讲求应该留给道德文章,社会责任的探讨应该留给社会舆论,在动画世界这一处小小的忘忧谷,就让观众恣意地欢笑吧。当然,如果能把“说教”不露痕迹地融化于娱乐间,则是睿智的创作。这样不但能吸引孩子的视线,甚至能引起成人的共鸣。被誉为日本“国民电影作家”的动画大师宫崎骏,其作品倾注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深切的人文关怀。但是,其作品无论是对现实的披露,对战争和环境的思考,还是对人类的怀疑,对生命、对大自然的赞美都非常自然地将其融入到充满趣味与欢乐的故事与画面中,观众是在他营造的形式瑰丽而又意蕴丰富的奇妙童趣天地中快乐地得到启示。“国民电影作家”尚且如此精心构筑童趣,那就更不用说奇趣的迪斯尼世界了,《阿拉丁》、《鲨鱼黑帮》、《冰河世纪》、《超人特工队》、《怪物公司》、《小鸡快跑》、《海底总动员》等等,无不是让观众一路历险童趣世界一路欢笑。动画的世界正是如此,以轻逸化解现实世界的沉重,以想象化解日常生活的无趣,将童年的快乐长久的留驻于我们心间。动画片是一种融童趣与智慧、幽默与想象的一门艺术。中国动画编剧们秉着说教、指导的创作误区,无疑造成了其受众群的反感,自然而然也就远离了观众。
在动画世界中,当技术力竭神疲之处,想象力却出人意表的找到生机。动画电影的拍摄不受人物表演、道具、场景等的种种限制,在表现想象力、创造力方面较之其他影视艺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以说,动画从诞生伊始,就成为了想象力之舟。但是,在国内许多动画电影中,很难看到匪夷所思的新奇创造力,作品中的人类和动物的造型和变化也大都受现实和逻辑的理性牵制,未能打开想象局限,未能突破压抑和禁区的幻想天地。即使是部分扛鼎之作,例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其主要题材来源也是现有的传统文化历史资源。反观美日作品:《狮子王》、《玩具总动员》、《小鸡快跑》、《怪物史莱克》、《机器猫》、《名侦探柯南》、《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等等,无论是动画角色的形象塑造,还是剧情的构思,都充满天马行空的新奇创造力,充满了娱乐气息。再者,我国动画出发点的低幼化意向和意识形态编码,更加制约了动画想象力、创造力的突破。我们适逢一个技术解放艺术的时代,2010年IMAX3D特效动画电影《阿凡达》让我们领略到技术带给动画电影的无限可能性。技术解放艺术,也使得动画剧本的创作比以往更需要发挥想象力。技术给了它表达空间,也给了它更高的要求。今天的观众见过的神奇场面太多,如果剧作者的想象力不能超越观众,技术就将无所表达。想象,永远是动画的鼓风之翼。中国动画事业需要保持对有益的传统历史故事神话的开掘,更应该通过新的思考,打开想象的局限,创意无限地驰骋于没有禁区的幻想天地,创作出具有中国智慧的恣意着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动画电影。
从动画片的最早起源,我们就可以看出它与其他文学作品之间唇齿相依的亲情关系,《白雪公主》改编自安徒生童话《白雪公主》、《机动战士》改编自富野由悠季的原作小说、《美女与野兽》改编自《巴黎圣母院》的《钟楼怪人》、《阿拉丁》改编自《一千零一夜》的《阿拉丁》、《大闹天宫》改编自《西游记》等等。有资料显示,在日本的动画片中,有90%的故事取材于已有的作品(其中包括连环画)。名著、小说由于故事丰满、情节跌宕起伏,不但能避免剧本选题重叠,更能够提高动画剧本质量。同时,由于名著、小说在观众心目中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地位与影响力,改编无形中提升了动画剧本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改编名著、小说确实是动画剧本创作的一条捷径。但是,改编的剧本应该保持着动画电影自身的鲜明特性:更为丰富多彩的内容、活泼自由的表现形式、跨越常人习惯思维的情节设立,以及动画片原理等等;其次,改编名著、小说应该尊重原著,但是又不要太拘泥于原著,目前我国许多改编名著的动画作品由于狭隘地把受众固定于少年儿童,改编后的作品大多流于平淡与浅薄。因此,改编绝不应该是复述,它应该是把握原著主脉与精髓的原则下,对当代生活全新的解读与演绎。中国动画电影事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改编现有的名著、小说等无疑是剧本创作一条循序渐进、事半功倍的捷径。
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文化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动画人。源于传统经典文化的动画角色,因其具有深厚的生存土壤及广泛的受众及经过历史沉淀的经典性而令人折服。但是,或许也正因为这让我们引以为荣的文化与历史,捆缚住了当代动画人再创造的羽翼,使当下动画剧本创作总是局限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的有限范围。据了解,目前在国家广电总局立项的动画电影项目依旧是观众耳熟能详的老题材、旧故事,例如:《大闹天宫》、《天女散花》、《飞天》、《牛郎织女》等影片。更重要的是,个别囿于传统的剧本创作,其中的人物个性一成不变,难以与现代观众产生思想与情感上的共鸣;故事情节的重复与雷同,又造成了观众文学欣赏的麻木与审美愉悦的疲劳。动画的本性魅力来自于充满想像、夸张的情节设置与鲜明的时代性。如果传承传统仅仅停留在复述与复制上,就会被时代远远地抛在背后。迪斯尼的《花木兰》取材于中国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但是,呈现于观众面前的《花木兰》引入了新鲜的情节与人物,增加了爱情与幽默的元素,把一个传统中国孝女的故事,提升为父女感情的现代演绎和一个少女追寻自我的经历。因此,传承传统不应仅仅留于形式。将民族元素生硬的强加于动画作品中,这样不仅会使创作思路受到限制,更会让观众对影片产生抵触感。传承传统应该提升传统,应该融入当代作者对角色性格特点以及故事时代背景的理解;应该寻找传统文化与时代风尚的对接点,结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来创新动画形象;应该将传统本土文化符号融入到艺术形象中,更好地将民族化转化为中国动画角色造型的特点和气质。从而塑造出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富有时代气息与魅力的动画角色。
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直指,“剧本,一剧之本。”②一部好的动画电影犹如一株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剧本就是它庞大深入的根系。中国动画电影要走出畏葸不前的泥潭,只有回到最深层根基的剧本去寻找问题与突破点。只有这样,才能够从喧嚣的表象中沉寂下来,才能够在最本质的层面中找到成就中国动画事业的出路。
①转引自《世界电影》,1984年第4期,〔日〕野田高梧:《剧作结构的基础》。
②俞为民《李渔〈闲情偶寄〉曲论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12月,第27页。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