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振 迪 / 文
连环画探索者
——庞邦本
振 迪 / 文
庞邦本(八十一岁)
1935年11月,庞邦本出生在江苏无锡的一个书香世家。庞邦本从小耳濡目染,在尚不识字时就已显现出绘画的天分,拿起笔纸,随手涂鸦就能把他所看到的花花草草、小猫小狗画得像模像样。这令身为画家的外婆陈才萃十分欣喜。陈才萃早年曾在日本留学学习美术专业,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入党的中共党员,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当时被誉为湖南女界“四大金刚”之一。她允许庞邦本进入自己的油画室,在这里庞邦本开始拿着外婆的画笔涂鸦,感受着颜色和线条的生命力。祖孙俩一起欣赏色彩绚烂的《向日葵》《星空》等名作绘本。这一切,使得幼年的庞邦本感受到了绘画所带来的无与伦比的快乐。
抗战时期,庞邦本全家迁往后方重庆,度过了抗战八年。1945年,举家迁往上海。十来岁的年纪,酷爱读书的他就开始读狄更斯、托尔斯泰等世界名著。每当翻动书页时,那些风景楼阁、人物故事,在庞邦本的脑海中像过电影一般,变成了一幅幅定格的画面。那时,庞邦本也十分喜欢看连环画,《七侠五义》的故事让他如痴如醉,他也非常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用画笔讲故事。
1951年,庞邦本光荣入伍,因为有着美术的底子,他成为“新中国”的一名部队美术工作者,从事美术创作。他开始接触连环画,并用连环画的形式创作了多部反映部队生活的故事,与连环画结下了不解之缘。转业之后,不论是上大学还是做教员仍如是。当时的北京市公安局有个北苑美工室,他常以“安玖”(公安美工之谓)的笔名为出版社、报刊社画稿子,其中就有投给《连环画报》的稿子。1957年,庞邦本被错划为右派,接受劳动改造。“文革”开始后,他到工厂干起了汽车车身造型和设计工作,业余时间奉命画了大量大幅宣传画和“红海洋”,但同时他还偷偷画自己的油画。虽历经坎坷,庞邦本却磨砺出自己良好的画技,绘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1979年年底,中央落实政策,庞邦本回到了北京,因为他的油画作品比较突出,相继参加了全国和北京市的美展,有的还获了奖,当时他面临着今后艺术方向的选择。是继续从事油画创作,还是其他画种?一时难以抉择。
一个偶然的机会,庞邦本想到了连环画,随手将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改编成了二十四幅的脚本,裁了一张素描纸,用一支塑料芯水笔,两天就创作完成。按他的话说:“当时我也就是想送《连环画报》试试,但友人丁聪和曹辛之知道后,就帮我各写了一封推荐函,说是现在兴这套。让我去找《连环画报》编辑部。”于是庞邦本带着推荐函和稿子去了《连环画报》编辑部,编辑费声福下楼接待了他,看了画稿后,当时就把稿子留下,推荐信还没要,说是“用不着”。随即就在1980年第八期《连环画报》上发表了。这套作品一经刊登就引起了轰动,从此稿约不断。第二套连环画《一报还一报》发表以后,编辑部又约他创作了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的故事》,编辑部原先打算请了四位画家,分四段连载,本来庞邦本排在第二,正巧画第一段的高燕病了,编辑部临时要庞邦本“救场”。这套作品创作完成后就发表在1981年《连环画报》的第五期、第六期上。后来徐淦老先生专为他添加许多篇幅,出了上、下集的单行本。后来,这部作品入选了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且获第三届的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二等奖及首届“金环奖”。
因为对世界文学名著的热爱和读者对他作品的肯定,庞邦本在连环画的创作上也多挑选这类题材。当时“文革”刚刚过去,社会百废待兴,通过连环画向青年人灌输世界文学宝藏中的珍贵营养可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他借助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扎实的绘画功力,悉心揣摩再现世界名著原作精神的连环画形式及绘画语言,相继创作了一篇篇以写实手法与黑白对比为主,既注重整体效果,又着力细节刻画,并讲究文学意味的名著连环画。从1984年的《一小时内》《银脸谱》开始,他开始尝试一页多幅的新连环画形式探索。他多采用钢笔画的技法,通过线条的变化,由轻重疏密组成的黑白调子表现物象的特点。这样的创作,线条刚劲流畅,黑白调子对比强烈,画面效果细密紧凑,既能精细入微地刻画,也可高度地艺术概括,不仅与西方古老画种腐蚀铜板画相似,用它来描绘西方的故事也非常适合。这一时期,庞邦本进入了他的连环画创作高峰期,相继创作了《华伦夫人的职业》《双城记》《复活》《欧叶尼·葛朗台》《三个火枪手》《简·爱》《阿耳戈英雄历险记》《十日谈》《神灯》《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耶稣传》等作品。庞邦本创作态度认真,画风严谨,作品中的场景、道具,真实而又典型;人物形象刻画生动、造型准确、细微传神;在构图上强调形式的美感,黑白效果处理巧妙而富有层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拥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他向读者展示着世界各个国家文学宝库中的人物和风貌,但他自身并没出过国,而是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各种建筑画册遨游了世界。为了完成一部关于古希腊题材的作品,他特意在首都图书馆泡了几个月,将馆内所有希腊雕塑画册都看了一遍,阅读了大量欧洲各国的建筑画册。当时,庞邦本最头疼的是希腊雕塑没有表情,他不得不边看边在心里揣摩,维纳斯怎么笑?是露齿还是不露齿?眼神和眉毛会怎样变化?一次次地琢磨,一幅幅地试画,才有了画纸上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由于有着突出的文学和绘画功底,《连环画报》决定调他到编辑部专职工作,但因种种原因,终与《连环画报》擦肩而过。1985年,姜维朴组建中国连环画出版社,他有幸正式调入出版社,开始长期主持《中国连环画》(后与《连环画报》合刊)等刊物的编辑工作。
后来,一次偶然的经历又让他与动漫结缘,走上了推动中国动漫的道路。20世纪30年代,新漫画艺术形式在美国诞生,这标志着一个新的艺术时代的开始。新漫画艺术进入中国的时候,对连环画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极强的镜头感,故事与图画结合得更为紧密成为新漫画不可多得的优势。这让主持《中国连环画》刊物编辑工作的庞邦本对这种新漫画展开了深深地思考,于是他买来了许多当时流行的漫画进行研究,他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漫画作品对连环画还是有着很多可以借鉴和推崇的地方,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冲突。之后他开辟了专栏,专门宣传国外优秀的漫画作品,并挖掘其中值得学习的地方。他认为,新漫画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我们应当学习新漫画的表现形式,而中国也要有自己的新漫画。
作为最早接触和传播动漫的出版人,庞邦本随后在中宣部及新闻出版署指导下于1998年落实“5155”工程,参与了中国新漫画期刊的筹组活动,又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动漫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上为中国新漫画奔忙。庞邦本将自己看作是这个行业中一个“承上启下”的人。他的目标是能够帮助这个产业找到一个利于发展的好模式,抓好漫画创作的投入,抓漫画创作的人才,多出好的作品。
庞邦本在法国里昂市作画
2014年,由于身体的原因,庞邦本辞去了所有的工作,从领导岗位上彻底退了下来。卸下繁重工作后的庞邦本有了充足的时间来专心画他的油画和重彩。虽然在主持《中国连环画》等工作后庞邦本的油画和重彩作品数量有所减少,但他并没有停止对这两种画种的探索。在庞邦本的《玉镯》《惠安女》《晌午》《走出大漠》《扎西德勒》等油画作品中,既有对完美、精致的追求,也建立起了一种严谨、沉稳的形式构架,吸取了西方近代绘画从新古典主义到印象派的营养,作品臻于完美,显现出富有神秘色彩且具隐喻力的内在力量和人道主义的震撼力。这些也都基于他早年创作文学插图和连环画的积累,使他获得了如何更加深入地刻画画面的途径。他的重彩系列作品《京戏人物系列》《戏剧脸谱系列》《吉祥如意系列》等,格调高雅温馨,突显了强烈的民族神韵和气派,一股浓郁的人间烟火味道、民间乡土文化的泥香扑面而来。用色艳雅,墨趣酣畅,干湿笔交错,纵情点洒乐感横流,以独辟蹊径的内蕴和风貌,令观者耳目一新。
如今,庞邦本已经八十一岁高龄,但只要谈起连环画,他还是想法不断、满怀热忱,他希望抓紧将现有连环画资源重新进行梳理,使连环画的资源整理工作早日开展。着重做一些针对普通大众的连环画系列图书,主要将连环画的故事性和可阅读性放在第一位,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适当的作出调整。尤其是对少年儿童的连环画阅读,培养他们的连环画阅读习惯十分重要。他说,在他曾经最迷惘的时候,是连环画造就了他的辉煌,后虽从事了动漫相关工作,但还是割舍不下他对连环画的感情。正如他发表在纪念《连环画报》建刊五十周年《我与<连环画报>》一文中所说:“只要是连环画的活动仍是随叫随到。”庞邦本以他平凡而又朴实的行动,积极而又坚定地支持着中国连环画事业的发展,使中国的连环画事业再创辉煌。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