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李军
【摘要】本文立足于德育教育管理的主要功能,对初中班级德育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整合儒家思想精髓,提出了相应的解决之道,旨在探索初中班级德育教育管理的新方法,提升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与科学性,不断验证与创新我国德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体系。
【关键词】德育教育 儒家精髓 整合创新
一、初中班级德育教育管理的三个“有利”
1.有利初中生“三观”的形成。初中班级德育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首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初中德育教育管理具备了国际理解主义教育的内涵,即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增进学生的民族自信,培育学生多元化的国际视野,建立学生对世界的总体看法与基本信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面貌。同时,德育教育管理通过培育学生善良、平等、宽容、诚信的国际交往品质,为学生参与未来国际竞争与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是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引导,即建立学生对客观现实或具体事物的主观态度,对人生意义与人生目的基本看法与观点,决定了学生的情感意志与发展倾向,集中反映学生的道德标准。初中生代表的青少年群体是社会最敏感、最活跃、最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群体,几年来,我国经济改革促使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初中生如何应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如何积极引导初中生在文化碰撞中保持头脑冷静,发展智力、发挥才能,不投机取巧、不好逸恶劳、不急功近利,坚守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树立学生健康的积极的人生追求是当代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
2.有利初中生的心理疏通与情感熏陶。初中班级德育教育管理具有心理疏通与情感熏陶作用。美国教育学家艾斯仑尔曾说:“一个人如果没有在其学生时代获得爱的体验,那么对他的一生将是致命的影响”,这里的“爱”即是指对学生的充分理解、信任与沟通,初中班级德育教育管理的重要功能之一是通过“爱”的互动实现对学生的心理疏通与情感熏陶。心理疏通是指保持受教育者持续的心理满足状态,初中生由于处于青春期的年龄特征,容易出现思想行为的偏差,对此德育教育管理力求从心灵上接近学生的所思所想,深入学生的认知层面、行为层面、生理层面、情绪层面,对症下药,做好心理抚慰工作,帮助学生舒缓压力,正确表达自我,创造学生内心的和谐;情感熏陶是指通過情感体验,陶冶学生性格、丰富学生心灵,促使其接受好的影响。对此,德育教育管理可通过提供情感对象、营建情感关系、实现情感交流等手段,促使学生学会关心、理解、尊重他人,体验奉献他人的丰盛与喜悦,获得道德成长的精神满足。
3.有利初中生的人格培养与延续发展。初中班级德育教育管理的价值还在于培养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的延续发展。一方面,德育教育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影响极大,人格在心理学中的定义是指“人所呈现出来的角色特点、性格特征以及心理素质的总和”,因此初中生人格培养指向构建学生稳定的社交情绪与健康和谐的心理状况。初中生普遍思想单纯,意志脆弱,遇到困难容易情绪波动,随着信息通讯的急速发展,中学生社会交往范围的提前扩大,其对友谊的渴望、性心理的成熟表现明显,若缺乏良好的引导,将可能出现心理冲突与认知扭曲。对此,德育教育管理绝不是道德知识的堆积,而是致力于学生良好精神面貌的形成,推动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帮助学生获得稳定的角色特征。另一方面,初中班级的德育教育管理有利于学生的延续发展。“延续发展”是指学生离开学校后的发展可能性,良好的德育教育管理可以促使学生语言能力、行为能力、容纳能力的提升,从而健全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因此,初中班级德育教育管理的最终目标不是培养“圣人”,相反是培养适应社会生活,具备社会协作能力的“凡人”。
二、当前初中班级德育教育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内容与活动过于形式化。初中班级德育教育管理的内容与活动存在形式化现象。一般来说,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内容包括国情教育、法制宣传、班级纪律规范、品德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几方面,但由于初中班级管理的压力多来自于学生的学业水平,班级竞争的核心内容指向教学成绩竞争,因此班主任针对初中生的德育工作重视不足,管理程度不够,缺乏内容的针对性与科学性,主要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学生行为准则》、班级纪律条例等整体性规章制度为主,主要表现为较少制定德育管理目标、德育教育内容依赖教师经验、管理方式倾向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呈现出无序与盲目化特征。除此,德育教育管理活动也侧重于完成学校考核任务,一般集中在每年五一节、十一节举行全校性的德育宣传,平时学校很少组织德育活动,且德育活动形式无非是“学雷锋”式的万人签名或者讲空话、讲套话的演讲比赛,德育教育的意义得不到真正体现,学校德育活动沦为花架子,班级德育活动更是让位于教学任务。
2.方法滞后实效性差。初中班级的德育教育管理方法滞后,主要表现为知识性灌输,以及德育教育管理的时代性缺乏。首先,德育教育管理的知识性灌输是指班主任习惯于将德育的理论性内容传授给学生,知识不加具象化,趣味性不强,无法实现学生的内心认同。一些班主任甚至将“找学生去办公室谈话”作为唯一的德育教育管理途径,强化学生纪律性主要依赖背诵《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说得多、做得少,最后的结果是导致学生德育认知与行为的脱节,学生德育测试成绩过关,但违纪事件仍然有增无减。其次,初中班级的德育教育管理缺乏时代性,除了说教、体罚手段以外,民主化策略与创新性教育途径缺失。在全球化信息时代的今天,教育的根本问题是搞清楚教育为了什么,德育教育的现代化价值是引导学生的自主道德建构,具备时代性的德育教育管理是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推动学生实施个性化的自主教育,而非墨守陈规地进行道德知识灌输。另外,伴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革新,现代德育教育管理环境有了长足的变化,意味着德育教育的信息承载工具与传播平台面临更新,但目前初中生德育教育管理明显跟不上教育技术发展的形势,缺失新颖的教育载体融入,实效性较差。
3.机制单一评价片面。初中班级德育教育管理还存在着机制单一与评价片面的问题。首先是初中班级德育教育管理机制的单一性问题,即德育教育管理缺乏纵横联系的完备体系。德育教育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工作,针对初中生的德育教育绝不是存在于学校或者班级内部的一个封闭性教育系统,其受到来自学生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制约影响,当前我国初中生德育教育管理并不善于编制德育网络与搭建教育平台,因此尚未形成对德育教育管理的合力。其次是评价机制的片面性问题,德育教育管理应发挥对学生的导向性功能、激发性功能、实践性功能,因此相应的需要建立对以上功能发挥作用的教育管理评价,然而我国当前大多数学校的初中班级德育教育评价主要表现为依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衡量学生班级纪律性与道德习惯的操行评定,评价内容并不完备。
三、初中班级实施德育教育管理的具体途径
1.组织与完善德育教育管理资源。应对德育教育管理的内容与活动形式化现象,应积极组织与完善德育教育管理资源。首先在内容方面,除了国情教育、法制宣传、班级纪律规范、道德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几方面的固有教育内容,以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学生行为准则》、班级纪律条例等整体性规章制度学习,应吸纳我国儒家“礼”“义”“仁”“智”“信”的传统伦理体系,塑造学生的优秀民族性格。具体可分为立志性内容,如《子罕》、《中庸》;修身性内容,如《孟子》、《大学》;忠恕性内容,如《论语》、《恕经》;孝敬性内容,如《诗经》、《孝敬》;仁爱性内容,如《礼记》、《中庸》;勤俭性内容,如《三字经》、《左传》等等。其次,初中班级德育管理的活动形式方面,除了固定的学校节庆德育宣传与空洞的演讲比赛,班主任应针对德育教育内容设计专门的趣味性、实践性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例如通过棋类比赛、拔河比赛、接力赛等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参观军事训练,促使学生感受集体主义精神,从军人的英勇事迹中获得精神激励,培育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再例如通过开展“学做一道菜”“学养一盆花”等课余活动,鼓励学生施展才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等等。
2.建立德育教育管理的多元模式与创新载体。针对德育教育管理缺乏时代性、方法滞后、实效性差的问题,应建立多元教育模式与创新教育载体。首先在建立多元教育模式方面,例如针对主题活动设计的体验教育模式;针对道德情境模拟的情境教育模式;针对预设人物扮演的角色教育模式;针对民主协商的讨论教育模式等等。同时,教育方法的选择也应尽量地多元化,例如语言说理法,该方法不是讲大道理,而是通过柔性的谈话途径、讨论途径、阅读指导途径、报告途径传递德育思想;又例如形象感染法,包括了参观访问、榜样示范、艺术作品熏陶等各种手段;再例如品德评比法,即以奖励或惩罚的手段激励学生道德践行。除此之外,学生的自主教育应被纳入德育教育管理体系中去,即充分发挥学生的道德主体地位,营建班级“全员育人”的德育氛围,同时班主任可通过创新教学载体,打造初中班级德育教育的学习共同体。例如开辟德育教育的手机平台,班主任可以定时为学生发布德育信息,如本周模范榜样、本周好人好事、本周德育故事等等,也可利用短信建立家校德育通信系统,定时向家长发送学生的日常考勤信息。
3.实施德育教育管理中的两个整合机制。应对初中班级德育教育管理的机制单一、评价片面问题,班主任应集中实施两个整合机制。一方面是整合教育主体,“构建初中德育教育管理的纵横联系,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对此,班主任应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建立家庭档案,对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采取登门拜访,力求达成家长对学生教育工作的主动配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增设家长培训课,或利用每學期的家长会向家长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另外还可组织家长与班级学生共同参与德育活动,例如开展“为母亲过一次生日”等主题班会,增进学生与父母的情感,强化家庭与学校教育的联系。在争取社会力量支持方面,班主任可以为学生创造接触社会、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例如参观传统文化博物馆,熏陶学生的民族情感;了解与访问政府综合治理社区环境的情况,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等等。另一方面是整合评价内容,构建初中班级德育教育管理的评价体系。第一,导向性功能评价,即评价初中班级的德育教育管理是否促使学生具有接受德育观念的倾向性,是否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指导作用。第二,激发性功能评价,即评价初中班级德育教育管理是否有效地强化了初中生的正当行为,减少了初中生的违法乱纪现象。第三,实践性功能评价,即评价初中班级德育教育管理是否有效提升了初中生的道德水平,使之起到映照与定位的基本作用,为初中生实施道德行为提供有利依据。
参考文献:
[1]刘旭东.中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
[2]桑青松.中学德育实施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探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