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福利工厂”后续戒毒管理模式的几点想法

时间:2024-04-24

宋兵富 杨学华 陈群 王耐

摘 要 自从开创“三期九项一延伸”新型戒毒模式后,我省强戒教育矫治工作成效突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思想上受到了良好教育,劳动技能得到进一步培训,亲情维护能力也得到切实提升,身心得以实现全面康复。但是,在期满考核合格后,离所强戒学员复吸率高,重复进出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情况普遍存在,同时后续延伸管理难度大,强戒场所工作成绩难以巩固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依旧面临着强戒人员数量多、问题复杂、管理难度大等诸多挑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坚持问题导向、分类管理的原则,在相关专家提出的福利工厂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尝试探究关于福利工厂模式建立的必要性、可行性、操作性。

关键词 复吸率 后续管理 福利工厂 分类管理

作者简介:宋兵富,云南省第三强制隔离戒毒所,科员,三级警司,研究方向:财政政策、强制隔离戒毒、共和主义民主;杨学华、陈群、王耐,云南省第三强制隔离戒毒所。

中图分类号:D926.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8.373

福利工厂是指由国家统一组建,能够集中在某个地方安排特殊人群就业的企业或者工厂,具有国家福利性、参与群體特殊化、国家政策性等特点。本文所提出的福利工厂模式是指,对于期满考核合格的人员,由有关部门统一指定在某个特定区域,组建一个类似建设兵团的特殊组织,在此范围内,坚持市场需要、国家保底、参与者实际,选择针对性强的生产经营项目作为强戒学员的必要性学习和工作,期满考核合格人员在此地方和组织内,可以自由地选择职业,以三年或者五年作为一个期限,期间享有言论自由、人身自由、人格尊严权利等基本人权,在此组织内强戒学员身心健康得以充分恢复、就业技能得以实现质的提高、适应社会能力得以培育成熟、毒友圈子基本瓦解等各项指标达标后,方可回归社会,发挥其自身价值。

一、福利工厂模式提出的必要性

(一)离所强戒人员存在的问题客观上要求实施福利工厂模式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强戒场所表现良好,期满考核合格离所后,出现种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复吸率高,重复进出强戒场所。强戒学员期满考核合格离所融入社会后,在客观上受到社会歧视,主观上心理自卑、适应社会能力不强等,这些因素严重影响强戒学员重新融入社会,导致期满考核合格学员复吸、重复进出强戒所的情况频发。二是自卑心态,社会歧视难以消除。在我国,对吸食毒品人员实行动态管理。期满考核合格的离所人员重返社会后,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以就业问题为主的适应社会问题。很多用人单位对有吸毒史的人敬而远之,期满考核合格离所学员在经历多次求职被拒后,逐渐产生自卑心理,消极心理长期积累后,只能继续靠近自己的毒友圈子,一步步把自己又推向毒品深渊。三是技能不强,难以回归社会。在我省“三期九项一延伸”的戒毒管理模式中,已经充分考虑到了期满考核合格的人员离所后适应社会以及就业问题,提出坚持市场导向和实际情况,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考核合格的授予资格证书。但是,由于学员本身综合素质不强、强戒场所自身管理和条件上的限制等因素的制约,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未能充分提升学员就业技能,或学员学到的技能在回归社会后难以有用武之地。就业上受阻,变成学员回归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挑战。四是管理复杂,后续延伸效果不理想。这几年来,我省戒毒系统与戒毒场所,联合相关部门,开始在各县试点建设后续延伸管理服务站,强戒工作成效得到一定巩固。但是面临着警力不足、后续管理对象群体庞大、后续管理人员动态化特点、后续延伸管理经费高等一系列问题。后续延伸管理工作进入瓶颈,复杂的管理问题、严峻的管理挑战都给后续解毒管理带来不太理想的效果。

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强戒人员的后续管理带来很大困难,故促使实施福利工厂模式的必要性显得更为迫切。

(二)福利工厂模式有助于加强对离所强戒人员的后续延伸管理

一是集中强戒场所期满考核合格人员,是真正回归社会的缓冲地区,为离所强戒人员适应社会提供了一定的时间;二是选择的生产经营项目适合这一特殊人群,是实现其适应社会的有力途径;三是选择的地方一般较为偏僻,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其远离原先的毒友圈子,是巩固强制戒毒成效后续延伸管理的有效手段;四是建设福利工厂,充分尊重由强戒场所期满考核合格进入人员的基本人权,是这一特殊群体重拾自信心理、摆脱自卑心态的保护场所;五是集中这一特殊群体,可以充分降低复吸率,一定程度上缓解强戒场所人满为患的压力,大大减少社会上吸毒人员数量。

(三)福利工厂模式与后续延伸管理的良性互动关系

在此文中提出的福利工厂模式与“三期九项一延伸”中后续延伸管理模式是相互包含、相互补充、相互创新的关系。福利工厂模式是从后期延伸管理基础上构思而来,能一定程度上解决后续延伸管理面临的挑战和补充后续延伸管理中的不足;后续延伸管理模式和福利工厂模式的目的都是巩固强戒工作教育矫治效果,后者是前者基础上的创新,前者是后者的出发点。

二、福利工厂后续戒毒管理模式的基本构想

(一)基本路线

坚持以巩固离所强戒人员的戒毒效果、培育融入社会继续生活的能力、恢复身心健康为中心,坚持科学规划并在规划之中依法开展、以人为本、巩固戒毒成果的原则,通过相关国家机关、有关社会企业、涉及到的各基层组织等多方推动,形成一个小的社会环境,而这个社会环境能够继续巩固其戒毒效果,同时建成“福利工厂”,统一推进福利工厂模式的后续延伸管理工作。

(二)主要任务

按照一定程序,引入市场性强、学员适应学习快、方便学员步入社会就业的生产加工项目;在习艺提升劳动技能的同时,组织一批专业的心理师,疏导学员心理,重点解决破罐子破摔、自卑等心理;采用一套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都与现代文明社会高度相似的理论体系装备福利工厂。到这个阶段,“社会性”这一作为学员考核合格回归社会过渡带的福利工厂最大作用便逐步显现出来。

(三)运行逻辑

在保障基本人权的基础上,确保从强戒场所期满考核合格的学员不再吸食毒品,同时采用社会性、法治性、康复性的治疗手段和载体,从消除他们主观自卑心理这一主要目的出发,使他们彻底远离客观毒友环境,实现个人就业,体现个人价值。保证福利工厂人员正常的生活,让学员能够在一段时间之内,掌握一门专业技能和劳动技术,从而为再就业创造相应的条件,最后,只有在这个福利工厂模式中的各项考核指标达标后,离所强戒人员方可回归社会。

(四)福利工厂模式中的几点思考

一是福利工厂模式不等于第二次强戒,也不是纯粹的后续延伸管理,它是福利工厂模式的后续延伸管理,进一步从心理治疗、技能培训、适应社会方面深入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地巩固戒毒的良好效果,从而使得在厂人员能够正常的生活;二是为将离所强戒人员的社会负影响减小到最少,福利工厂模式后续延伸管理场所建设将多考虑偏僻地区,采用半军事化手段开展工作生活管理模式,只有这样将负面影响降到可能的最低,才能使得在场人员能够建立起重新生活的信心,而只有在较为偏僻远离人群的地区,才能使得其远离毒品滋生的土壤,从而将复吸的现象扼杀在摇篮之中;三是福利工厂模式中管理人员应由武警、公安、强戒干警、康复训练师、心理咨询师等一系列高精尖的专业队伍组成,这只专业队伍的建立,必须要考虑到戒毒过程有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并进行相关人员的配备;四是出于需要考核结果的可控化、透明化、具体化,建议对福利工厂中的学员实行计分管理、动态管理,具体项目可细化,定期公示于相关地方;五是福利工厂中,进行身体康复、心理疏导等方面工作的同时,要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培训的作用,做到厂员既能获得报酬,出去也能凭这一技之长立足于社会。

(五)福利工厂模式的几大红线

一是不侵犯人权,保证在厂人员的所有正常要求得到满足,并能尽可能地营造人性化的生活空间;二是半军事化管理,充分听取厂员意见,能够统一安排生活和娱乐,并营造戒除心瘾的环境;三是不全套照搬强戒所或者社会工厂的理论到福利工厂,要坚持建立厂员特色的福利工厂,既能做到有着戒毒的特色,又能做到能够正常的生产和经营;四是奠定政策支持和理论创新方面的基础,逐渐建立、完善、摸索福利工厂模式的后续管理,只有政策的支持才能使得其有着良好的发展,只有理论的创新才能使得其发展与生存逐渐地完善,而只有福利的进一步完善,才能使得其能够进行良好的后续管理。

(六)福利工廠的管理模式

本模式为管理强戒场所期满合格即将回归社会的人员,解决后续管理上的诸多问题,产生福利工厂模式的理念。

为了达到“治疗他们的心理、强健他们的身体、强化他们就业能力、培育他们修复家庭关系的能力”的目的,采用半军事化和半自由化的管理制度,由公安、强戒干警、心理师等多群体组成福利工厂管理人员,严格围绕中心任务,紧紧抓牢“福利工厂是他们成功回归社会的缓冲区”这一定位,依法依规制定一系列的福利工厂管理制度,长期执行,根据具体情况不定期适度修改,充分抓实福利工厂的管理作用,帮助更多的厂员们早日通过步入社会的综合能力考试,回归正常社会生活,创造个人价值,实现人生意义。

三、福利工厂模式的憧憬

在福利工厂,每天早晨起床后,厂员们纷纷进行洗漱、散步、上班、上医院、种地……可能有的人会说,你说的这不就是正常的社会生活场景吗?对了,这就是笔者提出的关于福利模式后续延伸管理中厂员们的生活。一份源于真实社会,却又和真实社会生活不完全一致的福利工厂生活,是一个社会性高于强戒场所,又能帮助厂员从心理上、身体上、技能上早日回归社会,实现个人价值,回报社会的缓冲区。

参考文献:

[1]王海珺.《禁毒法》实施以来禁毒工作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0(1).

[2]陈翔宇.“以人为本”的戒毒理念下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创新实践研究.江西农业大学.2012.

[3]周臻瑶.“四位一体”戒毒模式下隔离矫正官制度初探.华东政法大学.2015.

[4]姬文清、赵永建.“科学戒管、长期联动”的戒毒管理模式探索.中国司法.2016(7).

[5]魏三珊、黄瑞斌.个案管理模式介入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探讨.法制与社会.2009(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