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摘 要 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群体,这个特殊的群体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体力劳动,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向前发展。但农民工在向市民化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像就业制度、社会保障等问题,这种现实状况严重阻碍了我国农民工市民化道路的进程。为此,本文认为可以对深化户籍制度以及相关制度改革,农民工市民化提供制度保障等方面進行研究,针对目前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一点建议,有效推动我国农民工市民化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农民工 市民化 社会保障
作者简介:李宇博,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政府与政治。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8.379
一、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的必要性
农民工向市民化转变是由城镇化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推动形成的,是推动城镇化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动力,因此农民工向市民化的转变对我国各方面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民工市民化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要途径
首先,农民工是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我国倡导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道路,也就说要尽早将土地城镇化转变成人本城镇化。其次,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相对迅速,据2014年调查,按常住人口计算城镇化比率为54.8%,但如果按户籍人口统计百分比一下降到了35.9%。显然如果从常住人口计算我国城镇化覆盖率还是很高的,但按户籍统计可以看出有约2亿多农民工虽然被统计为城镇人口,但由于没有城镇户籍,并没有完全享受城镇居民的福利待遇。所以,农民工是影响我国城镇化率高低的一大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我国城镇化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农民工市民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城乡冲突不断,农民工因为本身素质较低,加上国家部分制度的制约和社会歧视,很难在社会上得到应有的公平。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程度越来越高,维权意识也不断得到提升,他们要求得到社会公平对待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涨。尤其是农民工讨薪未果等现象更是频繁发生。近几年,各地政府出台很多政策帮助农民工讨薪,可也有极少数地方政府不处理农民工事情,这不但没有帮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反而却造成了当地的动荡不安。
(三)农民工市民化愿望强烈
首先,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目前大多数农民工权利得不到公平待遇,遇到纠纷的情况下极少会通过正常的合法的渠道来维护。他们在城市工作没有五险一金,甚至最基本的生命保障都没有。这就使农民工开始想成为市民的想法。其次,农民工就业存在不公平现象。一方面在工资水平上与城镇居民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另一方面在从事职业的劳动强度也要比城镇居民高出很多。再次,农民工想市民化,成为市民的另一因素就是孩子户口问题。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调查,已有约 1/4 的农民工举家迁移城镇。虽然较以前,城市部分学校愿意接纳了农民工子女上学,但是由于户口问题和国家政策限制,子女可以在城里上学的农民工一般是企业老板或者高级白领,绝大部分的农民工子女还是不能在城市入学。因此,子女入学问题也更加证明了农民工迫切想成为城市人的心理。
二、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障碍以及原因分析
(一)制度障碍
户籍制度是目前农民工市民化最核心的障碍。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开始实行户籍管理制度,形成了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户籍制度有了较大变化,允许农民工在不改变自己根本身份即农民身份的前提下进城务工。然而,虽然农民工的进入为城里建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大多数却不能享受和城市市民一样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其他福利。此外,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和农民工子女教育制度等等也是阻碍的重要因素。比如农民工的参保意识薄弱,自己的单位或者一些政府官员没有给农民工及时参保,社会保障不能够或者不全面的保障农民工的权益,这些也大大降低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趋势。
(二)城市社会中的担忧和歧视阻碍进程发展
目前我国很多政府的政策制定者在把不能损害本地城市居民的利益作为制定维护和保障农民工的利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城市政府在某些方面不顾后果牺牲农民工的利益来保障本地市民的利益。因此,政府既鼓励农民工入城,加大城市劳动力输入,同时又阻断了农民工到市民的转变,为其生存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同时,市民对农民工市民化的进城也有一定的阻碍。当然,这里是指少数部分的市民。当今社会虽然承认和接纳农民工的市民虽然很多,但对农民工产生歧视的人员也大有所在。而作为用人单位,也有存在歧视农民工的现象。这些歧视性的“政策”,对部分地区和部分的农民工存在极大的歧视和不尊重,极大地阻碍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发展。
(三)自身素质阻碍
农民工向市民化转变的过程中,应该具有向城市迁移定居的意愿和在城市生活的能力。首先,相对于城市的劳动力来说,农民工各方面素质较低一些。很多农民工在外工作之前,没有受过专门的技能培训,也不了解相关的生产技巧、规定和安全。因而相对于城市的文明和技术水平来说,他们的各方面还是不足的,由此导致他们在城市就业竞争力薄弱。这是农民工市民化缓慢的基本原因。其次,部分农民工缺少向城市迁移定居的意愿和具有在城市生活的能力。在农民向市民转化的过程中,农民的定居意愿以及生活能力起到了一个基础性作用,也可以说,农民工市民化就是具有这两种意愿和能力的农民在城市定居融合的过程。然而,从一定程度上讲农村和城市还是属于两个不同文明部落,生活习惯、思想意思存在一定差异,农村文明相对比城市文明还是显得略微落后和保守,而这些小农思想和行为严重阻碍了农民工向市民化的发展,致使农民工市民化遥不可及。
(四)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负担
农民工市民化的转变过程,当然会有各种各样的成本支持。企业对农民工投入的成本的一般是住宿和培训成本。在投入成本的过程中企业一般以自我利益为中心,削减对工人的投入。比如说使用简易房提供住宿,在培训方面通过与受训者订立劳动协议约定服务期的方式予以报偿。所以该成本属于企业自身生产成本,并非是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公共成本主要是包括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进城上学的教育成本、医疗保障成本等,这些成本的负担者主要是国家政府。由此可以看出农民工市民化转变过程中,国家政府承担主要的成本。国家虽强大,但这笔成本费用也是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一重大原因。
三、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途径
(一)完善相关制度保障
城乡二元体制中,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是根据从事的第几产业而划分的。这种只单纯根据产业划分方式是没有任何的根据的。而根据“现在国际上通用的户籍制度是根据居住地登记户口,把居住地作为区分城镇和非城镇、农业和非农业人口的主要依据,以此实现对身份和职业的划分”这种户口登记办法能够减少或者消除城乡之间的区别对待,推动了城乡一体化户籍制度的发展。社会保障是保证城市化稳定健康发展的核心制度,农民工在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里没有被包含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得不到自己应该有的社会保障,而且在享受待遇的问题上也和城市居民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国要不断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费用承担国家规定的比例,推进社会保障这项工程迅速发展。
(二)转变思想观念,提供观念保障
首先,农民工入城不仅自己增加了收入,更重要的是城市和居住在城市中的市民得到更多的利益。但是,目前很普遍的一个现象,就是农民工遭到市民歧视。歧视农民工现象频频发生,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因为现在市民生活富裕,然而精神素质方面却下降了。所以,要加大对市民的思想教育工作,加大宣传农民工对城市的贡献,让市民充分感觉到“城乡本是一家人”的概念。农民工和市民的关系就好像是鱼和水的关系,彼此相辅相成,只有两者共同发展进步,才能使我国现代化发展的更加快速。
其次,企业在用人方面不能存在歧視性的招聘条件。目前很多企业都存在着招聘歧视的现象,例如很多企业在招聘时就明确的规定出河南人勿扰、仅限北京地区、农村人勿扰等条件,因此政府要确保农民工的社保福利和公司的其他员工一样,避免克扣农民工的五险一金或者过节费等福利等现象,遵循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关规定,按时对农民工发放福利待遇。同时,企业要完善培训机制,提高对农民工的培训投入,使其能够适应城市工作环境。
(三)农民工提高自身素质
首先,农民工应该加快自己的思想意识的转变,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法,接受城市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农民工应该对自己加强思想教育,让自己在城市生活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文明准则和法制观念,放弃封闭保守和自由散漫的态度,逐渐的树立起竞争压力,学会团结合作和集体精神,摒弃自我为中心的思想。
其次就是要加强就业职能培训,提高自身技能素质。农民工不能将提高自身素质的任务全部交给国家政府和企业,要认识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必须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认识的到技术能力的重要性,积极主动配合国家政府和企业的培训工作,进行职业能力培养。
(四)政府承担主要成本
在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公共成本应该由政府主要承担。例如基础建设、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农民工子女上学的成本问题,政府一方面可以通过制度改革和执行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通过财政的作用来引导民间资本或者公益性的资金来融入到公共成本中来。同时,政府可以通过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联合,将关乎农民工切身利益的基础设施控制在国家的手中。而且,政府在引进民间资本进入公共领域中,要注意根据不同性质的基础设施要采用不同的政策引进民间资本的进入,根据市场原则,公平的引进竞争机制,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和建设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近几年来,农民工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正常发展。同时由这些问题造成的社会动荡都严重影响城市的发展。这其中国家政府应该担任起最重要的责任,同时需要社会集体、企业法人和农民工的高度配合,几个主体共同努力,一起推动市民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翠萍、周荣荣.江苏省农民工市民化现状、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南方农村.2014(8).
[2]梁运莹.我国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3.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郭开英、陈卫东、郭晨,等.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护与犯罪预防研究报告.中国青年研 究.2011(9).
[5]吴靖.中国城市化制度障碍与创新.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6]张国胜.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社会成本视角的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