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捣练图》:一声一声,捣尽千年思念

时间:2024-05-20

小海虾

在五一劳动节这一天,让我们把目光聚焦于古代的劳动者们。

大诗人李白在诗里曾描绘过:“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这捣衣究竟是什么活计?不妨去唐代画家张萱的《捣练图》中来找找答案。

捣衣十二钗

一幅绢画里竟有十二个人物,谁是主人公?这可真得好好说道说道。

实际上,谁负责捣练,谁负责织线和熨烫,老早就分工明确了。先看右边的“捣练组”,四个女子一人一个大棍子,对着一团白布似的东西捶捶打打,这个“捣练”是在洗衣服吗?非也,捣练是印染或裁制寒衣前的一道重要工序,为的是让织物变得柔软又舒服。

捣衣时使用的工具为“砧”和“杵”。“砧”是承托衣料的大石块,杵就是木杵。在画中,左边的一名女子捋起袖子,“且待我休息片刻,就来大干一场!”

帛料捣好后,就要送到画面左边的“熨烫组”了。古时的“熨斗”实在有趣,呈木柄金属小锅状,里面放着烧红的木炭。需要一手托衣料,一手将捣练时因捆扎而产生的褶皱细细熨平。还有个淘气的小女孩儿,正调皮地扭着头朝上看,想看看衣料有没有被烫坏。素练烫平整后,这才轮到缝制成衣环节。

小链接

唐代画师张萱是宫廷画师。因为见惯了贵族们出行的样子,他笔下的人物往往神采飞扬、气度非凡。瞧这些画中人物错落有致,活脱脱一幅动感的绘本。熨烫者步态轻盈,扇火的女孩被熏得用袖遮脸,扭头躲避的姿态栩栩如生。

早在六朝时期,文学家们便写过很多关于“深夜搗衣”的诗作:“纤手叠轻素,朗杵叩鸣砧”“轩高夕杵散,气爽夜碪鸣”等等,捣衣为什么非要在晚上加班加点地进行?

原来,当时战争频仍,男人大多需要上前线打仗。唐代不发军装,要战士自备征衣。秋天一到,在家的女人们就担心前线的人会不会没有足够的衣服御寒,不得不忙着捣练、缝衣,要赶在天冷之前将衣服捣好,再细心缝制,将思念化作一针一线穿插在了衣物中。

这幅《捣练图》画的虽然是宫廷中女子的工作场面,但辛劳的状态都是相同的。在当时,长安是唐朝的丝织品生产中心,在长安城内,处处可见富有节奏的捣衣声。

在寒凉的时节,要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还要时常停下来用手翻一下湿漉漉的冰冷帛料,真是光想想就会感觉到腰背酸软。但“捣练组合”可不这么想,看她们丰满慵懒的体态,看她们红润的大脸盘子,好像透过古画在说:“我劳动我光荣。在讴歌大唐盛世的时候,也不要忘了我们劳动者呀!”

知识小站

中国古代工笔画,不完全是画在纸上的,《捣练图》就是画在绢丝上的。画这样的画,要用到一种复杂的技术,叫“三矾九染”。整个画面是一遍一遍渲染的,每画完几遍后,就罩上一层矾水,然后再染,重复好几遍,之前染的颜色就不会化开了。有点像画油画,干了之后再画,底下一层的颜色就不会泛上来。

再仔细看看,会感到从画里向外透着一种亮亮的色泽,衬得人物无比优雅。因为画师用的绢是用热水煮过,褪掉一部分丝胶,又加上研磨得很细的贝壳粉的“绘画绢”,贝壳粉被一点一点槌到了绢的丝缝中。这时的绢就像一张银色的画板,可供大画家施展才华。0626501E-DB73-4AC7-A28E-8A8A3A1A81CD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