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俗世奇人的刻画为什么做到了超俗

时间:2024-05-20

《刷子李》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文章选自冯骥才的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1942年生于天津的冯骥才,是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和文化学者,他有一双敏锐的的眼睛,所以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奇人怪事、热闹丰富的风俗景观都成为了他的创作素材。从1994年,他开始把这些奇人怪事写出来,各自成篇,互不相关,给文集命名为《俗世奇人》。这部作品曾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其中的《泥人张》和《刷子李》还分别入选了中小学语文课本。后来他又写了18篇,在2020年1月,《俗世奇人》全本出版,全本里收入了作者的54篇小小说,里面还配有他手绘的58幅精美插图。

《俗世奇人》里首推的当属《刷子李》,这篇文章借一件戏剧性的小事表现出小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刷子李穿上这身黑与其说是在和“一桶白浆”较劲,还不如说是在向自己挑战,他为自己制定的这样苛刻的标准,让人感受到他的“奇”。一天,细心的小徒弟居然发现师傅裤子上有个白点,以为艺高胆大的师傅这回玩儿砸了,却不料是师傅抽烟不慎把裤子烧了个洞!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徒弟内心也受到震撼。这个一波三折的情节,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让刷子李的“奇人”形象更加饱满起来。最后,刷子李借机告诉徒弟要好好学本领,手艺人必须有本事,本事是勤学苦练出来的,有了本事才能有自己的尊严。

络绎码头硬碰硬的绝活儿

除了刷子李,《俗世奇人》这本书里还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有的现身于上流社会,有的混迹在市井民间:有接骨的、拔牙的、钓鱼的、卖古玩的,也有做小吃的、替人打官司的……他们都是“俗世”中的平凡人,却又都是“俗世”中的“奇人”,生活得都不平淡。因为当时的天津卫是一个水陆码头,南来北往的商贾如过江之鲫络绎不绝,这造就了当时经济的空前繁荣,但同时,“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这里诞生了抠团鞋泥就能捏出人像的贱卖海张五的泥人张,看假画双眼无神、看真画双眼就会发出一道蓝光的古玩店的蓝眼,医术精湛、一定得看见七块大洋才肯看病 但又不失善良的名医苏七块,专会溜须拍马却在大庭广众之下得罪顶头上司、几乎丧命的贺道台,擅长钓鱼号称“鱼绝户”、最终却死于鱼(被运鱼车轧死)的大回……

语言描写给奇人添彩

这些“俗世奇人”,在作家冯骥才独到的视角里、幽默的文笔下,个个都变得生动有趣。这主要得益于他的语言描写,冯骥才在回答日本新锐作家南条竹则的时候就说过,写小说要十分讲究文字功力,用字要反复推敲,文章要多遍修改,力求字字珠玑、精当。比如写冯五爷“人长得赛条江鲫,骨细如鱼刺,肉嫩如鱼肚,不是赚钱发财的长相,倒是舞文弄墨的材料”;写苏七块“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烏黑锃亮”。这些极具韵味的天津方言,富有表现力,只三言两语就将人物描写得活灵活现,把我们成功代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鸟瞰天津卫市井街巷里的奇闻趣事,去了解这些小人物的奇才绝技,去感受这些小人物平凡却又不平淡的一生。

当今的文学有许多都是让我们从悲观的基调里看到了生命的厚重,而冯骥才先生却用幽默风趣的笔调让读者感受着市井奇人身上洒脱可爱的智慧和丰富多彩的灵魂,有了他,我们的俗世才不那么“俗”。所以作家张抗抗曾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俗世奇人。”

王文渊,中学语文老师,安庆市作协会员,热爱学生,热爱文字,偶有文字见于《博爱》《语文报·青春阅读》《思维与智慧》《职业教育》《自学考试报》《安庆日报》等报刊杂志。4213DE33-64E6-4937-9705-6865B1871AA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