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时间:2024-04-24

万楚军 马艳婕

摘 要 我国的独立学院已进入内涵发展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文章围绕校园环境的营造、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主题活动的开展等三方面,论述了在独立学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關键词 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 独立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会2016-2017年度专项研究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1617YA08)的研究成果。项目负责人:万楚军。

作者简介:万楚军、马艳婕,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395

在新世纪之初,为了顺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潮流,独立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几年之内,全国独立学院的数量就达300多所,独立学院采取较低录取分数、较高学费的模式,迅速扩招,在校生规模达百万以上。十多年过去了,独立学院开始进入内涵发展期,不再只是单纯追求规模,而是更加注重人才培养质量。

大学阶段是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塑性最强的阶段,是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关键时期,在独立学院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独立学院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改善其知识结构,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并提升精神境界。因此,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独立学院大学生的长远发展,使他们不仅能够成为未来的中国工匠,而且也能够成为未来的管理者。

按照教育部2014年3月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在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毋庸置疑,在独立学院也应按照纲要的要求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但由于独立学院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使得在独立学院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比之普通高校更具有挑战性,我们不能简单沿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必须在育人环境、育人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才能够收到实效。

一、 校园环境的营造

营造一个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性工作。环境育人工作可以从有形环境建设与无形环境建设两个方面着手。

(一) 有形环境建设

有形环境是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校园物质环境,包括寝室、教室、图书馆、运动场等大学校园的各种建筑物、道路、地面景观等等,这些是大学的硬件,对师生的身心可以产生持久的、直接的影响。通过校园有形环境的建设,可以让师生直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氛围,比如建设具有传统建筑风格的校园人文景观,在教室、教学楼、图书馆张贴名人名言、典故,借用历史名人名句为教学楼或道路命名等等。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比如学生看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标语,那种热爱祖国、家国天下的情怀就会油然而生;看到“仁者爱人”、“厚德载物”、“民无信不立”的文字则会以友善、宽容和诚信之心来要求自己。

(二)无形环境建设

无形环境是指有形环境之外的各种影响因素的统称,笔者以为,无形环境的建设主要包括教职工传统文化素质的培养与网络环境的建设两个方面。

1.独立学院教职工传统文化素质的培养

独立学院的教职工为学生直接提供教学、科研与生活等方面的服务,教职工的言传身教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独立学院的教职工不仅要有充足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而且在言行上也要为学生做出表率,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首先是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的传统文化素质的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是决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关键要素。他们不仅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而且他们的道德品质、行为修养、价值观念等也会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是专业课教师也应具备一定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以便在进行专业教育时,把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融入教学之中,比如经管类专业教学时,专业教师应教育学生“以和为贵”的和谐思想,“见利思义”的公德意识。

2.大学网络环境的建设

网络已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进行网络平台建设,是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手段。要充分发挥网络传播的主动性,扩大辐射面,运用95后喜闻乐见的传播载体和传播方式,打造传统文化新媒体平台,比如在校园网开设传统文化专栏,抓住各种节点和契机,利用QQ、校园微博、公众微信平台等新兴媒体,传播传统文化精品佳作,给予学生传统文化的正能量。

二、 教学活动的设计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课程形式,纳入大学生的教学计划,是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式,可以采用必修课、选修课、第二课堂等多种方式。

(一)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

独立学院一般开设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思政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有的章节就是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如“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等章节,因此,在组织该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以上内容,就爱国、处世、修身等主旨展开讨论,很自然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其中,学生在学习思政课的同时,也接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必修课是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保障,为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可以在四门思政课的基础上增加一门,将《中国文化概论》作为独立学院人文素质教育的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大学生比较系统全面地了解我国悠久丰富的文化遗产,把握中国文化的特征,从而为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打下基础。

(二)增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选修课

选修课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教育的必要补充,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选修课,基本要求是既能体现传统文化精髓,又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选修课的形式,比如诗经选读、道家哲学、佛学精粹等等;也可以采用专题讲座的方式。

选修课的教学模式,宜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结合,对于传统文化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布置一定量的课外学习阅读,以提高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历史名家书法、古代诗词、传统礼仪、古典文学经典、传统艺术鉴赏;对于对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学生,通过选修课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究能力。

(三) 开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第二课堂

独立学院大多采用学分制,要求学生获得规定的必修课与选修课学分之外,还要求学生应获得一定的课外学分。如在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常年开设的第二课堂有:书法竞赛、唐宋诗词三百篇背诵大赛、青年志愿者活动、学生社团工作等等,这其中就有不少内容与传统文化相关联。实践证明,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是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方法,也是95后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

三、主题活动的开展

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为95后的大学生所接受,确实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实践证明,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节假日活动,寓教于乐,也是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社团活动

学生社团是具有共同兴趣的学生自发组织的群众性团体,学生参与人数众多、活动内容丰富多样的特点。传统文化的教育,不能单纯依靠思想政治课程,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开展更加丰富的活动。在社团活动中,引导大学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社团活动中,做到知行合一。近些年,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大学生社团众多,如武术协会、曲艺协会、书画协会、志愿者协会等等,各社团定期开展活动,在活动中践行“博文明理日新笃行”的文理校训。

(二)节假日活动

当前,我国节假日众多,其中大多数为传统节日,因此在节假日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不失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最佳时机。比如,在春节前后,开展春节计划活动晒一晒,可以让大学生思考春节的意义,加深对这个重大节日的理解;在清明节,开展踏青扫墓活动,让大学生亲近自然、缅怀先辈,思考生命的意义;在六一儿童节,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加强爱幼教育;在端午节,开展龙舟赛等纪念屈原的活动,进行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在中秋节,开展家人和亲朋好友的团聚活动,进行亲情友情教育;在国庆节,开展爱国主题教育活动,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在重阳节,开展敬老活动,进行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教育。

参考文献:

[1]金丽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探究.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7).

[2]常会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究.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

[3]薛凯文. 加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路径.现代交际.2014(8).

[4]李宗云.以大学生社团为载体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3(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