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具象表现绘画”方法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4-05-21

李治

摘 要:改革开放以后,国内艺术家陆续到欧洲考察进修,随之各种现代的艺术思潮和技法陆续传入中国,冲击着仍然受苏派模式影响下的高校美术教学体系。本文通过对现阶段美术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选择“具象表现绘画”基本方法的原因,进而说明“具象表现性绘画”在美术教育中运用的重要性。

关键词:具象表现绘画;美术教学;重要性

1 现阶段美术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1传统的具象油画教学模式方式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够

我国大多数美术院校的油画教学模式依然是传统的具象写实手法的油画教学模式,教师大多也以讲授油画理论及技法、让学生临摹经典作品与课堂写生练习为主,而往往忽略了对学生主动创作的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而又在基础阶段,缺乏对“看”的理解,往往带着各种先入为主的视觉经验,失去了对事物对象本身的原初性的感受。跨越技术与审美意识的认识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油画创作归根结底是讲究创新的,它需要艺术家具有独创精神和对美的独特视角,而在创作初期对创新意识的忽视却容易使学生陷入模式化的绘画程序中,在今后的绘画创作中重视内容和题材,轻视形式风格。

1.2现代的抽象艺术、观念艺术缺乏与之相适应的审美环境

“抽象主义”和“观念艺术”都是艺术家从表现客观现实世界转向主观精神,是极端个人化的。这些极端主观化、极端观念化的艺术样式因缺乏与之相适应的具备审美能力的普通国民,因而难以充当我们现代美术教育的教学范本。虽然当下的欧美国家,“抽象艺术”、“观念艺术”等早已成为学院教学的重要部分,甚至当下它已是主流,但我国大多数国民因为受传统的艺术观念影响和长久的应试教育影响,仍然对纯抽象的语言表现精神及形式意味的美术形式仍然难以理解和接受。

1.3缺乏对审美层面和技法层面的精神性探索

审美层面,虽然置身于客观之中,但是缺乏对客观物象进行归纳和提炼,不能体现挖掘体现物象内在的精神和作者自我心灵的部分。在技法层面,往往是呈现千篇一律的表现手法,不注重在客观现实当中确立自己的造型并探索与此造型精神气息相通的技法,对于技法本身的精神性探索往往流于表面,甚至没有思索。

2 缓解问题的方法及理论要义阐述

缓解现阶段美术教学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是采用“具象表现绘画”的教学方法,具象表现绘画的基本方法既可以避免传统具象写实的客观地死板呈现,又减弱了现代极端化的主观表现,同时还培养学生独特的的观察能力以及创造力。

2.1何以选择“具象表现绘画基本方法”的教学体系

在美术史发展样式繁多并且观念错综复杂的今天,选择“具象表现绘画”这样一个限定性很强的概念,首先符合我们自身的文化传统(现实主义传统)和艺术理想(艺术最终对人的教育作用和艺术所体现对自我心灵的净化功能),其次在于它具备审美上的客观性和表达方式的个体性特点,再次,“具象表现性绘画”的语言探索本身有助于创造精神的开发。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认为我们美术教育应建立在客观现实和主观表达的双重基础上,对于具体的教学来说就是具象与表现的折衷,具象与表现的统一。它们是互为前提,共同依存的。

2.2具象表现绘画理论要义

具象表现绘画教学方法理论是司徒立先生从贾克梅蒂等艺术家的绘画经验总结而来,立足于当代世界文化共通性的理论体系,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钩连,让艺术回到本真存在的起点。具象表现绘画理论要义有三个方面:

2.2.1“现象学式的看”。具象表现绘画的理论基础是基于海德格尔《现象学》的哲学方法论,强调要“面向事物本源”,现象学式的看待对象,在绘画的观看过程中,主张对看进行严密的审视。

2.2.2“构成境域”。在绘画现象中,对象是人的意识所面对的对象,而人的意识,是一具有时间性的,不断生成、不断流变的意识流。事物对象就是在此不断生成,不断流变的方式中被意识着的,于是,同一对象在意识流之中就成为“无限多的意象群”的结合物。例如贾克梅蒂为美国作家詹姆斯·洛德画肖像时,为了要抓住自己的心理过程,力图接近绘画的真实本质,贾科梅蒂在写生过程前后总共画了十八次,线条反复涂抹的方法,刻画了表现对象在“不断流变,不断生成”的过程中的纯视觉体验,以期用这种纯视觉的不断追问,来感知事物存在的本质状态和画家本人的自然心相。

2.2.3“未完成性”。不单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画面没有画完,而还指涉一种“生成性”。在静止的画面上,企图捕捉住事物对象的“不断生成、不断流变”的真实呈现的现象是基本上不可能的。于是,才产生贾科梅蒂式“抹去—重画—再抹去—再重画”的方法,并由此而造就了“痕迹叠痕迹”的画面现象。这种未完成性是具象表现绘画与传统写实绘画在实践中一种颠覆性的改变。这种未完成的状态,恰恰代表了一种生成的因素,抹去重来则暗示着在不断探索中发现新的可能性,也是作品的感人之处。而今我们进行绘画创作的时候,很难去界定一张画何时、何种程度就算画完?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画面上的未完成的因素恰恰代表了一种生成的因素。其实质上是对画家本人绘画理论的一种展示方式,使绘画实践本身如同追求真理一般无穷无尽,同时也暗示着在不断探索中发现新的可能性的前提。

3 “具象表现绘画”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具象表现绘画教学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造型基础的模式化消解阶段。颠覆傳统的教学模式,摒弃以往所熟悉的观察方法和技巧表现,对绘画印象重新回到了零。即具象表现绘画所要求的原初状态。

第二阶段,视觉方式的主动性培养阶段。冲破了原有“视觉经验”的束缚,重新观察对象从中得到的新的视觉启示。

第三阶段,作品的形成阶段,以纯视觉方式面对物象,让其自然地呈现阶段。

在写生过程中的不断追问和质疑,增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绘画的兴趣。突破以往教学中常见的“由浅入深”的渐进式的基础训练模式,直接启发学生对“看”的研究。鼓励提倡学生走出画室,到街头、广场、公交车上、公园,到现实生活中去放眼体验,在视觉和意识的不断感知和流变的过程中把握对象,直指事物存在的真实状态。实际上采用具象表现绘画基本方法所呈现的出来的画面不仅是作品内容、形式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它教会学生在面对物象时如何观察、思考,如何重新看待世界的一整套完善的方法论。

具象表现绘画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第一是有助于观念的更新。在突破了原有的以“观察习惯”、“技术手法”等概念化的观念禁锢之后,势必然会带来新的视觉的“解放”,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视觉真实的感知和真实情感的体验,也会充分的激活学生的创作欲望和激情。在以“纯视觉方式”不断追问事物“真实”的状态,绘画技法、技巧已不在是衡量绘画好坏的首要因素,而仅仅是一种表达、表述的辅助手段。因此,具象表现绘画所倡导的用“现象学式的看”的改变,也一定会带来绘画观念上的改变。

第二,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具象表现绘画的基本观点是观看方法的改变,对于绘画者而言,光看方式的的的改变就等于思想的改变。艺术的思维是一种习惯定势,这种习惯定势可以带来不同的视角和视域,所以新的艺术思维习惯定势对创造有特色的、富有精神内涵的新形象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式教学法认为:学生的发现和科学家的发现只有程度上的不同。所以,对于学生而言,已经完全具备了主动去发现的知识和规律的能力,那么在绘画学习当中,具象表现绘画也需要这样主动的发现者,要求学生对事物保持主动发现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学生主动的发现与追问下,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一能力,必然成为他今后艺术行为创造力的基石。

总而言之,具象表现绘画的根本出发点在于如何“面对事物本身”,在艺术实践探索中重新“发掘”人的新的纯视觉方式对物象不断追问和质疑,去重新认识和感知物象,力图从物象中发现“非物”,使得在不断地意识流变中显现真实、显现具体。具象表现绘画强调艺术理论和实践的融合,虽然以西方哲学观(现象学)为研究基点,但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哲学观相互交融,相互借鉴,使得具象表现绘画在中国这片深厚人文底蕴的沃土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也为解决国内高等院校美术教育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难题,提供了新的模式方法。对旧有教育模式的更新、教学方法内容的丰富和高素质美术人才的培养,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许江,焦小健.具象表现绘画文选 [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2]司徒立,金观涛.当代艺术危机与具象表现绘画[M].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9:61.

[3]花永.具象表现绘画方法的教学应用价值[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3):366-368.

[4]李革.论“具象表现性绘画”在教学中的可行性[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2(01):88-9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