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文史对话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思考

时间:2024-05-21

杨军 王煜坤 宋瑞

摘 要:大家都知道,自从1900年以来,中国现代和中国当代文学有以下两个阶段即:“美学研究阶段”和“文化研究阶段”。换而言之,现目前的文学研究中,学者喜欢把文学研究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想结合,并且在文学研究和文史对话中不断探索文化的意义。这种方式探索就是人们所说的“文化研究”。然而这种研究起源于国外,不能完美的契合我国的文化思想,无法与当前的中国学术传统相融合。所以在此提出一个新的课题,以文学研究和文史对话两者相结合来描述相关的学术现象。

关键词:文史对话;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0 引言

这一学术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果,值得我们及时总结并学习,同时也留下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解决,通过文学与历史的对话,我们可以进一步阐明作者想表达的意义。结合时代背景,提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价值观,并与过去的历史环境联系更加密切,结合当时的历史坏境,是作者的表述更加清晰自然流畅。文史对话不仅能使作者表达更清楚,也能展示当时的历史坏境,还有当时坏境下的社会情况,人们的思想层次,使读者更能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

1 两种不同的文史对话

第一种文史对话,它是由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探索,研究和升华。这种文史对话是中国广大学者对现代和当代文学实践研究经验的总结。这些宝贵经验开始也许是不完整的或粗糙的,思想高度和社会视野不够广阔。这一路发展得不是特别平稳,有的理论不是很严谨,时有不妥之处,但是却非常真实地反映出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研究自身的发展轨迹,表达了我国学者自我思想发展的真实看法。在文化探索中推动自身精神的成熟和能力的进步是这些学者最渴望的目标,西方思潮的入侵对他们不仅仅是思想上的冲击,更让他们打开了新思维的大门,用西方新的思想来改善自我,所以即便“文化研究”对“历史文化”的理解更加完整,贴近事实,对他们而言“文化研究”也只是诸多思想、理论之一,大多数的时候,他们对“历史”的探索研究还是从现实开始的,即史料的发掘和资料的整理。在史料做为“历史”的主体的同时,再加以文化研究的理论资源,以历史资料料为主,文化研究为辅尊重历史。

第二种文史对话主要跟随20世纪90年代的学术冲击,特别是在国际学术思想的入侵后我们的学者开始了漫长的对新时期社会的反省和批判,有些碰巧的是,这种对新时期的批判恰恰较多利用了西方“反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理论,而这一理论原本却是用来“反对”这种潮流的,结果反倒为西方思潮在我国的发展打开了大门,“文化研究”理论不久也进入了我们的视线中。在此期间,这种外来理论思想,又与当时的学术理论各站一边,但两者实现了一种特殊的平衡。从中我们可以明显体会到一种改革创新的思想和开创学术新时代的强烈愿望。通前一种文史对话相比较,它着重强调自己与国际动态的一致性,重心在自己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不再盲目的吸取西方的思想理论;这样的研究通过更多强调并确定与过去的差异来树立自身的价值。这种学术思想在1990年以后成长起来的学者中多有表现。

2 文史對话的意义

通过文史对话能够进一步的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出发,提出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研究的意义,能够更加严谨地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结合当时的人文背景,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出更加理性周全的分析理解。除此之外,可以以文史对话来进行文学研究和探索,在目前的社会发展阶段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文史对话的出现使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研究的意识形态得到了进步,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在很大程度上为当代学者提供了便利 。研究表明文史对话既能够文学作品的表达更加清晰明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更容易被读者体会,也能够深层次的突显当时的历史环境特征,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会拥有怎样的社会观念,以此来更加清晰的了解当时社会情况。在学者的探索中发现以文史对话为依据的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研究更加周密,更加生动,更能够展示文学的魅力和价值,这是目前文史研究的重要课题。

3 结论

文史对话在当代文学研究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文史对话不仅可以使作者的表达更生动、清楚,可以用最精简的文字表达最复杂的感情。通过文史对话,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作者笔下的那几个简单的文字,更是一段历史。作者可以借助这段历史来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而读者也能根据这段历史来理解这些文字中所包含的情感,理解更深刻的意义。文史对话就是一个载体,他承载了一个历史背景,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文字无法体现出来的东西。经过许多前辈学者的不断努力,这一课题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有许多没完善的地方需要我们后辈学者的研究探索。作为新时代的学者,一定要刻苦专研努力学习,为学术研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王艳玲.文史对话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1):7-7.

[2]王科.文史对话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J].人生十六七,2018(4Z):110-110.

[3]周炜.喜饶嘉措大师爱国主义思想的基础及其表现[J].中国藏学,2018,0(4):35-39.

[4]徐靖秋,徐泰伟,李钢,李新影,柳英,杨曼铃.浅谈协会聚合型众创空间的发展路径——以苏州工业园区绿创空间为例[J].现代商业,2018,0(33):189-19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