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催眠技术在罪犯心理矫治中的应用探析

时间:2024-04-24

摘 要 “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是监狱一贯坚持的方针。监狱是对罪犯进行惩罚与改造的场所,罪犯心理矫治是教育改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凡是有利于罪犯改造重生的手段和方法都应该纳入到司法实践中。催眠技术在监狱罪犯改造中的应用应该说正处在积极探索实践中。本文通过分析催眠技术的实效特点以及目前监狱心理矫治工作的不足来对催眠技术在罪犯心理矫治中的应用进行探析。

关键词 罪犯心理 矫治 催眠

作者简介:杨康,江苏省金陵监狱。

中图分类号:D9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6.265

一、催眠简介

(一)催眠的历史

催眠是一种既古老又神奇的心灵调整术。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的记载,如祝由术、请竹篮神、青蛙神、道士神婆治病等。当时由于认知有限,往往借助于鬼神等外界力量进行解释。直至18世纪,奥地利的麦斯默提出“动物磁气说”用于解释催眠术,从此催眠研究进入流体力学时期。1841年英国医生布雷德尔在《神经催眠术》一书中介绍到,催眠其实就是一种类似睡眠的状态,并且将这种引导人进入清醒和睡眠之间的状态的技术称为催眠术。至此,催眠研究进入了科学时期。现在,催眠术已经越来越多的受到认可和接受,并不断用于医疗、教育等社会实践领域中。

(二)催眠的定义

催眠是以催眠师通过放松、单调刺激、想象等为诱导引起的一种意识高度集中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被催眠者对催眠师的暗示高度敏感,但对周围的其它刺激则充耳不聞、视而不见。在旁观者看来被催眠者好像进入到了类似睡眠的心理状态。在催眠时,人的脑波在 波和 波状态下进行。这是催眠的生理机制。在这种状态下被催眠者往往不能够自己进行判断、自我需求也减弱。此时被催眠者的感官、认知往往会发生一定的扭曲。被催眠者会根据催眠师的指示并做出各种反应。仿佛被精神操纵、施了魔法一样。

催眠疗法正是指用催眠的技术使被催眠者的主观意识变得极度狭窄,借助疗愈性语言暗示,消除心理困扰,改善躯体障碍的一种心理学治疗方法。

(三)催眠的功效

催眠的功效非常广泛,在催眠中,人可以进入到非常深的潜意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身心一体,通过意念可以改变人的感觉、意识和行为,同时还可以对人体的呼吸、血压、新城代谢等生理反应产生作用。催眠是一门技术、一种工具,只要运用得当,就可以在与人心理有关的方方面面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例如催眠可以治疗神经症、心身疾病、性功能障碍,在牙科、眼科、耳科应用、矫正不良习惯,缓解疼痛、潜能开发(如增强记忆能力、提高运动员成绩)、刑事侦查诉讼、再难修复整合心灵等方面都有较好作用。

(四)催眠的特点

催眠技术在罪犯心理咨询及矫治中有以下的一些特点,使其在使用时能够独树一帜,立竿见影。

第一,催眠技术不仅仅可以由他人对自己进行操作,也可以由自己对自己进行操作。也就是自我催眠法,自己对自己进行催眠。事先给自己设定好适合于自我的催眠语,然后再在自我催眠时利用积极的暗示进行潜意识活动,从而达到治愈身心疾病、调节健康状态的目的。自我催眠在现实中有很多的应用,比如诚心祈祷、修练瑜伽、宗教气功等都是现实生活中的自我催眠。自我催眠最大的利好就在于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进行。简单方便,无需他人帮助,又不需要资金投入,非常实用。

实施自我催眠可以调整自己的身体状况,因为身心一体,彼此间存在着微妙的连接。比如身体的疾病可能引起焦虑、恐惧、惊慌等心理上的变化,而心理上的消极体验也会进一步恶化身体疾病。反之积极的情绪和积极的身体变化也存在这种关系。所以通过心理来调理生理状况是完全行得通的,特别是在深度催眠下更是如此。经由自我催眠来调节生理状态并能取得良好效果的例证有许多。例如杨玉妹等人的研究发现自我催眠疗法可使慢性疼痛患者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状态等负性情绪得到改善。

第二,催眠疗法在心理咨询及治疗中具有疗程短,见效快的独特特点。一般的心理问题三到五次便会见到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常规的心理咨询及矫治手段是在意识层面进行的,认知领域占到了很大一部分的比例。因而效果一般,易反复,而且很难接触到问题的深处本质。催眠技术能够直接与来访者的潜意识沟通,与意向和情感层面的联系密切,容易找出问题的根源,因而解决起来也更加的彻底快捷,病症的反复也少。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的戴伟华、沈均等人曾对患有神经症、少年行为、学习问题等121例心理障碍患者采用催眠进行治疗,每周两次各30-4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结果发现总有效率91.74%。说明催眠疗法治疗心理障碍疗效较好,易被接受。

第三,催眠疗法这一技术功用快捷、效果好、无须药物、无副作用、应用面广、不须昂贵设备而可以达到功效。催眠疗法是一种生态疗法,只要正确的掌握基本原理就可以安全无毒的放心使用。是一种精神领域的良好疗愈方式。

二、监狱目前心理矫治工作的不足

手段服务于目的。引入催眠技术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为解决具体实际问题而来的。这些实际问题包括:

(一) 合格心理矫治工作者的数量相对于罪犯总数而言偏少

监狱从事心理矫治工作的主打力量是民警,虽然目前不少监狱都有帮教单位,但收效极微。不少民警还要承担罪犯生产安排、值班夜巡等事务,常有力不从心之感。从事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专业人员总体规模依然较小。

某监狱2013年6月警察总数为560人,但专职从事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仅5人,比例为0.89%,与国际通行10%左右的比例相去甚远,而且现有专业工作人员,几乎都是“半路出家”,绝大部分都缺乏系统的心理矫治技能训练,缺少经验积累,短时间内无法适应相对复杂的罪犯心理矫治工作。

因此,虽然监狱机关都设有心理矫治机构,配备专业人员,虽然国家已经培养了大批心理咨询师,但这还远远不能满足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需要。

咨询师人手不足又事务繁杂,必然导致咨询的后续跟踪较少,效果的延续时间受到限制。不少罪犯在咨询阶段内会表现出较好的状态,但是一旦脱离咨询,问题很快又会死灰复燃,无法自我缓解。

(二) 监狱心理矫治工作手段少,大多见效慢,且拥有处方权的人更少,较大的束缚了监狱改造罪犯的需要

常规的心理矫治所运用的基本技术有例如沙盘治疗、精神分析、认知疗法、绘画分析等。这些常规的矫治手段所需要的矫治时间及矫治次数多,对警力造成较大压力,对咨询师脑力体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此持久战对提升监狱工作效率相当不利。例如精神分析治疗属于长程治疗,其往往需要打开来访者潜意识,对人格和深层心理做工作,因此时间精力耗费的较多。

由于没有足够多的时间投入,常规咨询手段见效少的现象也比较普遍。例如沙盘治疗是不少咨询师喜闻乐见的矫治方式,但此种矫治方式属于慢工出细活。如果没有充足的时间保障那么效果将会非常有限,甚至招来阻抗。

三、 催眠技术在罪犯心理矫治中的实用性分析

(一)实现医患分离,缓解心理矫治者不足的困境

自我催眠可以自己给自己催眠,一旦学会了自我催眠的方法,罪犯就可以自我疗愈,受治疗者自己成为了治疗者,这可以极大地节省心理矫治工作者的精力。同时自我催眠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不需要民警或者其他罪犯的帮助,不会对他人的生活带来影响。并且在罪犯结束心理矫治后,可以继续使用催眠技术进行自我疗愈和成长,咨询的效果实现了最大化的延长。

例如罪犯经常长时间从事单调乏味的室内劳务加工,人口密集,劳动紧张。长时间高强度的勞动会使罪犯的心理出现疲劳状态,长此以往罪犯会产生感到烦躁、焦虑、易发怒、思路不清晰的状况。此时他们最需要的就是较长时间的放松休息,比如休息三四天,甚至度个假。但是在监狱这是一种奢望。这个时候如果罪犯利用工间休息,或者晚间收封后做上一次自我催眠,那么,他们的疲劳、紧张、烦躁就会随风而去、一扫而光,而且还会感到精神振奋、心情愉快。为下一天的劳动改造做好准备。

(二) 催眠疗法疗程短,见效快,极大提升工作效率

催眠疗法可以在相同的时间段内矫治更多的犯罪分子,极大地节约了民警在单个矫治个案上的工作时间,这样也就增加了可以被实施矫治的罪犯数量。这对于提升监狱的罪犯改造水平大有裨益。不少罪犯的犯罪动机是由幼时创伤引发的,催眠疗法是在潜意识层面进行的,此时不少幼时创伤可以得到疗愈。从这一点上讲催眠疗法对于降低罪犯的重新犯罪率很有帮助。

(三)安全有效,助力平安监狱建设

催眠疗法安全无副作用的自身特点使之符合了监狱工作坚持的“安全为天、改造为本”理念,可以推进平安监狱建设, 促进监狱持续安全稳定。催眠疗法无需药物、无副作用的特点对以安全为工作重心的监狱来讲很有市场。在安全的前提下为罪犯提供有效的心理咨询及矫治,大力倡导推进催眠治疗前途无限。

注释:

王雪.催眠在中国的应用.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2011,38(S3).145-146.

杨玉妹.自我催眠疗法在慢性疼痛患者中的应用.中国民康医学.2012,24(4).389- 390.

戴伟华、沈均、吴红霞.催眠疗法在心理障碍治疗中的应用.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2).1031.

李睿.监狱管理中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现状及对策——以江苏某监狱的矫治实践为例.南京理工大学.201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