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行至澳门,情至澳门

时间:2024-05-21

王珊珊

澳门的秋从来不寂寥,青山依旧是青山,万物继续拼搏向上。

草木把生机从春延续到秋,嫩芽像往常一样从褐色枝干冒出来;飒爽的云朵把温暖从夏延续到秋,一如生活在这座城的人对生活的热情。

重阳节适宜登高,在澳门更不例外。为了爬山,需要乘坐半小时的巴士,才能到达山脚。重阳节这天,我们计划去亲近路环岛的主峰——叠石塘山,站在山上可以俯瞰澳门全景。我们四个来自不同城市、有着不同兴趣爱好的人不约而同,都选择走路去山脚。

海风吹来,调皮地在树须上荡秋千,树影不时敲打在我们身上,恰好遮挡了部分炽热的阳光。车辆很少,我们走在人行道上分享着近期遇到的新鲜事。不远处,一只黑脸琵鹭站在浅水处闭目养神,或许是在假寐,或许是在等待鱼虾。温软的云彩在天空缓缓移动,像一枚硕大的羽毛,映在水面就成了一叶小舟。

我们路过一面废弃的墙,我相信每个人都曾在自己的故乡见过这样一面墙:墙身爬满裂纹与青霉,像一个被扔在角落里许久的坚硬的馒头,斑驳犹如历经沧桑的老人,惹你情不自禁地哀叹、惋惜。你在墙脚徘徊,一遍又一遍地联想它所承载的岁月,猛然一仰头,看见一棵刚从墙缝探出头的绿芽,你之前的哀愁、焦虑在这一瞬间烟消云散。新生的事物从老墙发芽,墙就有了生机与希望。在澳门,我见过很多这样的墙,承载着历史,孕育着希望,一缕缕阳光洒下,如米小的苔花从裂缝长出来。

我们步行至澳门妈祖文化村时已经是下午三点。盘山公路蜿蜒而上,我们沿着车路两侧的人行道缓缓前行。置身于山林,仿佛是行走于故乡的夏天。故乡的秋必然是从一片绿意盎然过渡到满山金黄,再到落叶萧条;而故乡的夏天,山山皆青绿,正如此时的澳门山色。阳光筛落到树叶上有些刺眼,猶如水面的粼粼波光。越往上,能被看见的澳门越广,无论是用眼睛看还是用心看。

在山顶,我们虔诚地仰观妈祖石雕像,我们俯瞰黑沙海滩、眺望远处的海天一色,我们描摹着即将登场的银月。

后来,我时常去爬叠石塘山,每到山顶一次,我的心胸就更开阔一些,我也更理解宽容、慈爱。

澳门的秋天,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延续了夏日的高温。秋,本不该寂寥。

在澳门,有时候,一场大雨的来去只需一个小时,短暂得让躲雨的两个人甚至来不及交谈。这里的雨总是猝不及防,忽然从乳白色的云层倾斜下来,顷刻间,地面被积水覆盖。雨降落的疯狂程度可以假想为抛物线——从最初的中雨骤然增到暴雨只需三分钟,再花十分钟缓缓降下来。雨落的末尾,才有雨滴映射着清灵、婉约之美。下雨天,有云雾缭绕于海面,澳门就成了仙岛。

雨中,蜗牛总是比人先出来,却从来都不着急,只是缓缓前进。它们仰着头,无所畏惧,像高傲、优雅的天鹅。我第一次见澳门的蜗牛时,很惊讶。云南的蜗牛只有指甲壳那么小,而澳门的蜗牛有拳头这么大。

为了赶时间,人们常常在雨快停的时候撑伞出门,等双脚踏入另一栋建筑时,雨刚好停了。

两个月前的一个下午,我在劳动节大马路等巴士。乌云从天的那边飘过来,离地面越来越近。有了乌云这个前兆,我忽然对雨有了期待。我知道,一场大雨将至,于是从背包取出雨伞,准备迎接久违的大雨。我等车,也等雨。大约十分钟后,雨先来了,巴士站等车的人纷纷撑开各色的雨伞。大约十五分钟后,我等的巴士来了,已经到最近的那个红绿灯。我拿出澳门通,以便等会儿刷卡。另一辆巴士先到此站停了下来,有人收起雨伞、从前门上车,有人从后门下车。我所站的位置正好靠近后门,于是自觉地往右边人少的地方挪了两步,给正在下车的人让路。雨越下越大,下车的人们急促地撑开雨伞,沿着人行道,大步向前,渐渐消失在雨中。

我知道,等这辆巴士一离开,我等了足足二十分钟的巴士即将在这里停下来。终于,这辆巴士的后门关上了。然而,车往前走了两步又停了下来,后门开了,一个十五岁模样的女孩抱着一摞书走了下来,距离我不过一米。她把书紧紧抱在胸前,很明显没有带伞。我本能地走到她身边,把雨伞往她那边靠。那把伞不大,但至少能让雨水不淋到她的书。

“谢谢你。”她一边说,一边微笑着点头。

“你是在这儿换乘还是?”我问。

“换乘。你也是吗?”她说

“对,我也是换乘。”

这时,我等的72路巴士在我们面前停了下来,照旧,有人收起雨伞,从前门上车;有人从后门下车,撑开雨伞。

雨更大了。巴士站只剩她和我,假如我上车,那么她必然会被雨淋。我看着72路巴士关闭后门,车轮溅起水花,远离我们。

“姐姐你已经工作了吗?”她问。

“哈哈,你怎么看出来的?”我微笑着说。

“啊,不是吗?一般情况,只有已经工作的人才有这种优雅的气质。”她很认真地说。

“嘻嘻,恭喜你,答错了,我还在读书哦。”我答。

听完我的回答,她一脸不可思议。之后,我们相互了解了各自所读的学校、专业、年级等基本信息,谈到了历史、诗歌、量子力学。我们聊得很尽兴,时间因此变得更快了。感觉只是眨了几次眼,她等的巴士就来了。我撑着雨伞送她上车,看着那辆巴士远去。大约又过了十分钟,我等到了下一班72路车。

我至今不知道那个女孩的名字,我们再也没有见过。

在澳门的雨天,我短暂地遇见过很多人,不同肤色的,说不同语言的,有的是我给她撑伞,有的是她给我撑伞。雨停后,我们走向各自的远方。在同一把雨伞下,我们见证了人群中微小的温暖。

冬阳像早晨刚睁眼的孩子,在迷蒙后清醒,泛着看似强烈却很温和的光线,一缕一缕注入海水、夹竹桃,然后铺开,晕染出一片宁静、祥和。马路边,一只黑鸟扛着微胖的身子往前走,看着车道上的车辆往前走。

在澳门的冬天,我最期待的日子莫过于澳门回归日——12月20日。临近澳门回归日,我又乘坐轻轨一路观光,用心看了一遍澳门。心情与去年第一次乘坐澳门轻轨时一样激动、感动。

去年12月10日,澳门首条轻轨开通,年底前,我们都可以免费搭乘轻轨。我选了一个下午去体验轻轨。尽管在北京、昆明等地乘坐过无数次地铁、高铁,但我认为澳门轻轨承载着不同的文化,有对立,有交融,正如一朵盛开到极致的莲花。

我先在澳门大学乘坐巴士,从排角站下车,然后跟着双眼藏不住欣喜、嘴角上扬的人群从左边的滑梯上天桥,完成了巴士与轻轨的交替,一切都很顺利、亲切。入口处,有工作人员免费派发单程票、小礼品和地图。

来澳门近两年,我在不少活动中收到了很多小礼品。每一件小礼品都令我眼前一亮,心生喜悦。“澳门特区政府总部开放日”当天,我特意从亚马喇前地走路去到特区政府。参观时收到了一份小礼物——粉色折叠杯子,上面印有澳门特区政府總部的标志。特区政府总部的建筑以粉色为主,远远地就能看见五星红旗和特区旗: 一高一矮,它们的风向一致,丝毫不差;一红一绿,就像每一朵红花都真诚地希望绿叶茁壮成长,它们密不可分,永为一体;五颗星,一朵莲,星光璀璨的夜空,莲香满山水,万物向荣。澳门美食节在西湾湖广场举办,我收到的礼品是一个微型的“大三巴”牌坊。我想,这些承载了澳门元素的礼品,是无价的,也将是我人生中难忘的一件物品以及它们传递给我的温暖回忆。

检票进站后,我在站台上等着列车的到来。几分钟后,它和微风一起来了。我走进车厢后,习惯性地站着,双手紧握扶手。

下一站,一个女人推着婴儿车进来,一位中年人站起来让座,女人道谢后抱着婴儿坐在座位上。列车往前行驶,明亮的窗子外是澳门特有的景观——西式建筑,我却看出了中国的某些意蕴。因为是第一次乘坐轻轨,一片笑容挂在车厢里的每一个人的眼睛里。

不一会儿,婴儿开始哭泣,这位母亲开始哄孩子。坐她对面的老奶奶七十岁模样,她隔着过道,两只手抬起来比各种动作,吸引了婴儿的注意力,也吸引了我的目光。离这位母亲座位不远处的小男孩拉开他的书包褡裢,从里面翻出一辆明黄色的小车,他走过来,把小车放在婴儿的手里,婴儿咯咯咯地笑了。旁边有人问小男孩,“你几岁了?”“五岁。”小男孩开始逗婴儿,他们俩的笑声持续了三个站。小男孩的妈妈走到车门边,叫了一声这个五岁小男孩的名字。车门打开的时候,小男孩转过来对着婴儿招手,“弟弟再见”,然后走了出去。

新的一群人又走进车厢,每个人都对着婴儿笑了不止一次。

这个冬天,我在一张张脸上闻见了窗外暖阳的味道,是真实的,是熟悉的,是过去,也是未来。

列车往前行驶,离12月20日又近了一秒、一分、一小时,每一声心跳都包裹着热情。在这片我们热爱的土地上,时间、距离都越来越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