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让理想与良知永生

时间:2024-05-21

金祥

最近两年,我把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到关于诗歌的认知上来,没有太多的奢望,只是想用心向外、向生活的意义寻找,每一次创作之后,这种行为几乎都变成了我的生命体验。为此,我以虔诚的甚至是敬畏的文学之心,写下这篇不成文的创作谈,供大家批评。

那还是童年时代,作为一个农村孩子共有的特性,我的心是随着生活的状态起起伏伏的,我在生活中一边体验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一边又要保持本心,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的生活随着成长越发清晰,一些细节在特定的时刻凸显出来,我认为那是真正发生过的生活,这些记忆是不可言说的,是生活所赋予的。

善良,自尊,对理想的向往,对弱小的同情,对一些词语的敏感,独自观察一件事,喜欢从细节看穿一个人的真实欲望……这些因素不但没有丧失,而是一天天地膨胀,我甚至可以记住一天里发生的全部细节,并且迅速地筛选他们,哪些是可以记忆的,哪些是需要杜绝的,哪些是我企求天亮時再次出现的,还原、排列、重组、甄别……

也许这时我就应该是一个诗人(我一直不敢承认自己是一个诗人)。博尔赫斯说过:“所有这一切都是诗人的工具,一个诗人应当把所有的东西,甚至包括不幸,视为对他的馈赠。”因此,我能时刻感受到自己的内心,并用一双敏感的眼睛自由地观察、记录周围的一切,这时就会产生写作的意识,这种意识是自动生成的,简单地说,使我面对生活保持一种理性,保持一贯的辨别力,这种理性和辨别力,才是我原生态下写作方式的一种体认。

在我看来,诗歌就是表达强烈情感的一种方式,情感的流露和表达似乎是诗歌里面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作为一个诗人,必须要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自我,当然这种情感与自我是最真实的。现在的我无时无刻不被群山、庄稼、鸡鸣、故乡这些意象所围绕,通过诗歌这个载体准确地传达给我,我是一个随性的人,好像我的随性正附和了诗歌创作的线路。

当然,我认为90后的诗歌要有所担当,应该有革命性的一面。我知道美好的生活还未真正展开,它需要我们热情相迎,当真正敢于写作的时候,我们才是一个有担当的人,一个真正热爱创作的人。2014年第9期南风窗有名为《青年的沉浮》的文章,其中有句话总结的好:“青年更重要的是一种与未来相关的精神状态和针对统治性的社会结构与思想权威的反叛性”。如果青年没有担当,没有理想,没有良知,那么一开始就失去了所有阵地。

该到自己行走的时候了,从怀疑开始思考,从现实接收新的东西,从而做出一个青年的选择,但愿像我这样以文学的名义而追逐、坚持的人,能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获得幸福。最后,我想,对未来真正的慷慨是希望年轻的我们,还存有理想、追求和不失良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