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1
柯 蓝
佳作赏析 陈志泽 主持
放 牧
柯 蓝
一
我放牧,放牧风筝。在—片明净的、蔚蓝的草地上。
我看得太久了,眼睛有点昏花了。
我在放牧流动的白云。
我在放牧闪耀的星星,和被乌云遮住的月亮,也许还有那一束一束刺眼的阳光。
二
我放牧,放牧风筝。我把—朵朵飘动的鲜花,放在—片明净的、蔚蓝的草地上。我把一阵阵欣喜和欢笑,放牧在一片明净的、蔚蓝的草地上。
我站得太久了。真的太久了,我不知道我在什么地方。
我仿佛觉得我被手中的线牵动了,牵动了我大大小小的梦:白天的梦,晚上的梦,还有许多的心灵中不可告人的梦。
三
我放牧,放牧风筝。在—片明净的、蔚蓝的草地上。
我的线放得太长、太高了,风筝高得看不见了。高得什么也没有了,什么都消失了。
我只剩下手中的一根长线。但这根长线,却还是有力地拖动着我。
风儿对我说,你现在放牧的是我。你那纸做的梦,在更远更远的地方。
那是一曲听不见的在远方演奏的音乐。
我枯干的眼,润湿了。我哭泣着仍然牵着这根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没有的长线。
我在放牧风;我在放牧我自己……
(选自《2005年中国散文诗精选》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陈志泽 赏析]
中国散文诗学会创会会长、著名散文诗作家柯蓝先生的散文诗精品力作数量巨大,这里只选取他的一篇《放牧》谈谈我学习的心得体会。
把“放风筝”说成“放牧风筝”,加了一个字,诗意就出来了。作者以“眼睛有点昏花”为过渡和铺垫,进一步扩大放牧的对象,想象与联想大大放开。“我在放牧流动的白云”,“我在放牧闪耀的星星,和被乌云遮住的月亮,也许还有那一束一束刺眼的阳光”一连串实转虚的想象造成浓郁的诗意,带领我们进入大自然风景纷至沓来的美好境地。
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保持紧密的联系和浓郁的抒情,但又加入放牧的新的对象“—朵朵飘动的鲜花”“一阵阵欣喜和欢笑”,过渡和铺垫也有变化:“我站得太久了”“我不知道我在什么地方”并因此产生新的感觉:“我仿佛觉得我被手中的线牵动了,牵动了我大大小小的梦:白天的梦,晚上的梦,还有许多的心灵中不可告人的梦”,作品的思想深度进一步开掘,已超越了在“明净的、蔚蓝的草地上”放牧的范畴,读者的联想也跟随着诗人的思绪飞扬起来。
第三部分的抒写放得更开了,因为“我的线放得太长、太高了,风筝高得看不见了。高得什么也没有了,什么都消失了”,“我只剩下手中的一根长线。但这根长线,却还是有力地拖动着我”,放牧的实景与思想的开拓取得高度吻合,在抒情的氛围中将读者引入由此产生的更宽广的境地与思考。
从放牧风筝,到放牧天上的许多东西,到放牧一阵阵欣喜和欢笑,到被手中的线牵动了,牵动了大大小小的梦,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没有,到仍然牵着手中的长线,到最后的放牧风,放牧我自己,作品中描画的种种景象不断发展变化,思想也不断转折、加深,恰如歌德所说的“艺术家一旦把握住一个自然对象,那个对象就不再属于自然了”,放牧已包含了深刻的象征意。几个层次环环相扣,层层跳跃,“从一个联想飞跃到另一个联想”,又“能从一个场景迅速地转换到一个新的场景”(柯蓝语)的步步推进,达到很好的思想启迪与艺术感染的效果。结句的表述是作品的诗眼,是思想和形象高度统一的焦点。至此,作品以放牧为构思的中心,展开丰富的诗的想象,表达紧紧把握自己的追求,从容淡定把握多元的人生,
实践人生真谛的哲理思考,可谓臻于完美。
值得注意的是作品通过“风儿对我说”,“纸做的梦”,暗示作者的梦“在更远更远的地方”,看不见风筝,听不见音乐,因而“哭泣”,然而放风筝的长线还是牵着,象征地、含蓄地抒写出人生旅途的遥远与艰辛——有时甚至要经受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看不见的考验,然而,一定不能轻易放弃而应坚守的人生态度,暗示淡定而执著地应对风一样多变人生,把握自己、战胜自己才是成功放牧的关键,这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深刻哲理。
黑格尔说过:“情致的表达只限于通过与它共鸣的一些外在的现象隐约地暗示出来。它们在外表上是简单的,却暗示在骨子里的一种较深广的情感。”(《美学》)柯蓝先生的《放牧》是一篇以暗示与象征为主要手段的哲理散文诗力作,但又糅合了抒情散文诗的某些特点,作品为我们写作哲理散文诗提供了经典的示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