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政治课堂引入导入教学的实践尝试

时间:2024-05-21

韦婵

◆摘  要:政治学科的理论性较强,很多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有些枯燥,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初中政治教师通常会将导入教学引入进来,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强烈,学习的效果也会大大增强。本文就具体分析了初中政治课堂引入导入教学的意义以及引入导入教学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初中政治;引入导入;实践尝试

课堂导入环节属于课程教学的重要部分,合适的导入方式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熱情,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可以集中在课堂上。

一、初中政治课堂引入导入教学的意义

一方面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引入导入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在兴趣的驱使下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这样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会大大提升;另一方面通过导入教学的融入,教师也可以将重难点内容融入到其中,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初中政治教学引入导入教学实践的具体方式

(一)利用温故知新法导入新课程

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会采取温故知新的方式进行课前导入,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这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例如,在讲解《青春时光》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采取温故知新的方式进行导入,让学生去回顾之前学过的课题,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青春生理和心理发育的情况,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在进入青春期后生理或者是心理方面的变化,鼓励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困惑或者是烦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二)利用直接导入法引入课程

开门见山,这是许多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法,一开场便直接向学生展示本堂课的提纲,重点难点是什么,以及这堂课要解决和注意的问题,这样学生便一目了然。直接导入使课堂的脉络清楚,学生能自始至终围绕老师的要求去探索学习。新课讲完后,教师可以根据提纲直接总结,学生也可以顺便检查是否已经全部掌握知识。

(三)利用歌曲导入法引入课程

音乐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这样学习的效果会大大提升。例如在学习《做守法的公民》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用孙悦的《祝你平安》导入;或者在讲解《积极奉献社会》这一课的内容时,也可以用韦唯的《爱的奉献》进行导入等,这样不仅可以做到激活课堂教学,而且能够在优美的旋律中把学生带到具体的学习情景中,变“厌学”为“乐学”,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从而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让学生感受政治课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和兴趣。

(四)利用视频导入新课程

教师可以利用多体设备创设特定的情境,直观、形象地将课程的相关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在讲解《祖国统一》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播放了1997年7月1日零时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一段实况录像,当同学们看到英国米字旗落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庄严的场面时,激动、喜悦、神圣之情溢于言表。这时教师就可以导入新课:“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遵循哪一项基本方针?它是谁首先提出的?有哪些内容?我们将如期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与之相同吗?”这样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入本课所要学的内容,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会大大提升。

(五)利用时事导入法引入教学

初中生缺乏一定的经验积累,对时事的了解也不是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用热点、焦点新闻等时事材料导入新课。政治离不开时事,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做好正确的引导工作,使学生觉得政治理论不脱离社会实际,是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从而使学生对政治课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运用时事教学,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利用这种方式不仅深化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的认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浅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学生学习与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这也是政治教学的目标之一。例如,在讲九年级政治中的“社会生活讲道德”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用最美司机吴斌的例子,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这时教师只要从旁点拨纠正总结,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不论采用哪种手段导入新课,只要设计新颖,方法得当,都能使枯燥乏味的政治课充满情趣,使学生感到新奇愉快、快乐,不知不觉地接受新的知识。另外,教师在教学时也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课堂教学内容选择导入新课方式,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到新知识,这样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会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丁旭荣.初中政治课导入的几种方法[J].基础教育论坛:教研版, 2011, 000(010):95-95.

[2]葛秋菊.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导入方法[J].吉林教育, 2010(2):43-43.

[3]潘仁兴,李国鸣.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导入方法[J].中国科学教育, 2005, 000(015):60-6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