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探索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

时间:2024-05-21

剌海林

摘 要: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关于高中生的体育教学一直都备受人们的关注,因为体育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发展自己的体育特长培养良好性格,会有一个开朗向上的信念,同时对于身体素质方面的提高更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校方,对于学生的体育素质培养和训练来说都是极为重视的,在坚持学生为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应该尊重学生这一主体地位,对于学生在兴趣的不同上进行分类教学,从而提高学生们体育成绩。

关键词: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教学模式

一、当今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在我国大部分的高中学校中,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基本都是球类的项目,像篮球、羽毛球、排球等,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兴趣会逐渐降低,对于体育课程失去兴趣是影响学生对于体育课程态度的一个首要的因素。而且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体育教育受到冷落,学校领导不是特别重视这门课程。此外,对于高中女生来说,影响其体育课程学习的因素还有认为体育课程更适合男生,有的认为教师的教学水平跟自身的期望存在一定的距离,这些都说明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这就需要认清现在的教学状况,在教学内容编排的时候要以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导向,了解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特点,实施因材施教。

二、分类教学模式的内容及其必要性

体育课程开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体能,锻炼他们健康的体魄。但是对我国大中小城市高中学校的体育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部分高中生对体育活动没有兴趣,尤其是女生,一些人甚至只是将体育课当做活动课、休息课。且这种对体育活动不感兴趣的现象更是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而加剧,究其原因可能是与高年级学习任务量比较繁重有关。但是,如果学生只是一味地伏案学习,没有一点活动时间,那么除了会损害身体健康之外,还会反过来影响学习效率。若能够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一种较为合理的、学生更加感兴趣的教学模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完成学习任务之余主动进行更多的体育活动,那么除了能够增强体力之外,还能提高效率。

三、如何实现分类教学,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一)增设体育项目,发展多种运动形式

高中体育的项目少,且没有具体的分类,大多都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随意安排。虽然教学要求上有对球类运动、体操类、武术类等常见的运动的授课要求,但由于缺乏相关设备,或教师不专业,相关课程无法正常开课,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选择不多,兴趣不高,教学效果差。因此,进行分类教学的第一步便是引进更多的运动项目供学生选择。对于体育教学的项目大体上可划分为体操、武术、球类等;细致划分,又可体操分为集体和个人运动;武术可有拳术、剑术等不同的选择;球类则更多,足球、篮球等集体类的,还有羽毛球、乒乓球等个人类的。对于不同的运动,学校需配备相对完善的体育器材,并对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胜任教学的要求。

(二)根据学生的兴趣分类教学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具体的身体素质,对学生进行分组,满足学生的个性和对体育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体育教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但是如何分组也是一个难题,根据分类教学的需要,分组不能太死板,可根据学生的需要灵活处理。可以对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集体教学,使学生明确自己感兴趣的项目,然后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进行分组。同时可对几个班级的学生进行集体分组,将选择同一运动的学生进行组合,上课的时间和地点可以不同。这样,即使学生有多种选择,也可以得到满足。同时,学生所从事的是自己选择的运动,因此,即使教师要求严厉,学生的抵触情绪也会减小。

(三)教师教学思路的改善

传统的体育运动都是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参加运动,由于兴趣或自身条件的限制,学生对许多运动无法完成,比如个子的高矮对跳高有很大限制,身体的胖瘦对跑步成绩有影响。然而许多教师不注意这方面的差距,以同样的标准进行检测。同时教师的要求高,教学严苛,对于学习慢的学生责罚严重,导致学生对体育运动过于紧张,体育运动成为一种负担,而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因此,教师在增强自己教学水平的同时,要转变教学思路和方式,根据学生的兴趣教学,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性格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师的这种教学态度,也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其教学成效也更显著,满足分类教学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四)开展必修选修相结合的考核制度

有效推进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执行效果的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在传统的体育考核中,主要以统一、死板的考核制度为指标,对个人体育专长方面的考核没有体现出来。分类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在“分类”两个字上面,所以它的考核遵循着差异化以及多元化的标准。制定分类考核制度时,教师可以制定以学分制为基础的考核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分为必修课程学分以及选修课程学分,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有目标的进行体育基础学习,还可以让学生有选择性的进行体育专业项目的学习。而且,这个考核制度能真实有效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特长以及学习情况,很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

四、结语

分类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让传统体育课里的共性特征转化为个性发展,让每一个个性的独体求同存异的结合,形成一个新的共性集体,让个性在群体中得以发展,群体因个性的不同而去伪存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不随波逐流,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生活和学习,最终得到身心的双重满足。

参考文献

[1]彭少扬.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探讨[J].体育教育,2013(64).

[2]李海东.浅谈高中体育教学困境及其解决措施[J].绥化学院学报,2012(05).

[3]李向峰.體育教学手段分类与应用的重新认识[J].运动,2011(0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