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经济法的人本主义理念

时间:2024-04-24

卢薇

摘 要 经济法是在以市场失灵与国家干预的框架下形成的,经济法的理念根据是人本主义精神。本文主要概述了人本主义的基本概念,论述了经济法中所体现的人本属性,例如经济法的基本假设都是建立在人本主义的基础之上,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所渗透的人本主义思想,以及经济法价值的人本化,文章的最后也对经济法的人本主义理念进行了综合概括,包括人本主义视角下的经济法与法,经济法下的人本主义生成,经济法下人本主义的认知,经济法下的人本主义理念,经济法下人本主义的体现,以人为本的经济法等方面。

关键词 经济法 人本主义 理念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2.287

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法律,需要“经济人”与“社会人”的共同参与,以人本主义作为基本理念,强调人的价值、特性以及人的自我实现和发展,它将社会强弱群体的社会利益进行整合,将人权作为最终的追求目标,并能够保证人权的基本实现,同时经济法的可持续性原则、实质公平原则、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干预性原则等基本原则的制定也都体现着人本主义思想,所以说人本理念也是经济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人本主义理念的基本概念

人本主义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思潮,主张心理学的研究要从人的本身的性质出发,它反对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它主要强调人的尊严,价值,自我实现和创造能力,将人与动物从本能上进行区分;它把人创造的价值归于人的潜能的作用,提出人是要分层次来进行发展;它所追求的目标是将人的需求按照由低到高的层次进行排列,最低的层次是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也是需要优先满足的层次。

另外,人本主义还分为现实论和自我理论,所谓现实论,人本主义理念的创始人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人类的需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缺失需要,一类是生长需要,缺失需要主要是指人与动物都具有的一种需要,是一种匮乏性动机,一旦缺失需要得到满足,这种动机就会消失;生长需要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需要,它是生长性动机,是人的自身发展以及发挥自身潜能的需要,当生长需求得到满足时人就会进入到一个心理自由的状态,实现人的价值。

此外,人本主义理论由低到高分为了七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需要,尊重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自我理论,指的是人从出生开始经过与他人,环境的作用逐渐将自我与非我进行区分,形成自我概念,激活人的自我实现的方向,并在各类活动中积累到经验,领悟到自我的本性,消除外界价值观等观念的影响,能够自由地表达情感,健康自由的发展。

二、经济法的人本属性

人本主义的主要集中体现就是经济法的存在和发展,经济法调动着一系列的关系,经济法所能够调动的对象从不同方面上体现着对人的关怀以及对人的价值的肯定与尊重,所以说经济法是具有人本属性的。经济法的人本属性主要体现在经济法的基本假设就是人本主义,经济法的原则渗透着人本主义理念,以及经济法价值的人本化三个方面。

(一)经济法的基本假设就是人本主义

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法律形式,由它的所有理论与制度形成的基本假设有“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的过程中,“经济人”与“社会人”的主要利益要放在主要考量的重要位置上,“经济人”指的是市场机制的利益,“社会人”代表的则是国家的干预力量,前者追求的是自身的经济利益,后者则是立足于社会的经济利益,控制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既要体现市场经济的活力,发挥市场的自由竞争能力,体现出“经济人”的个人利益,又要在国家所规定的制度下,追求社会利益的最大化,所以说经济法的基本假设是建立在人本主义之上。

(二)经济法的原则渗透着人本主义理念

经济法的原则主要有,干预原则,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实质公平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等这些原则都渗透着人本主义理念。干预原则指的是一种临界状态,是国家经济自主与国家经济制约的边界,适度的干预一边承认着国家对经济干扰的必要性,一边又强调了国家干预经济的适度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人们对经济发展认识基础上的一种经验的认知,是人类对于经济价值的一种理性的认识,正确的分析,适度性原则的提出也是对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修正,它体现了人本精神的存在,以满足人的需求为目的,以人的特性为出发点,体现了法律对公民权利的认可;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它指的是资源在生产的各个环节的合理有效的配备,经济法中所包含的资源非常的多,既包括要素资源,生产资源,人力资源又包括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等等,资源的合理有效的配备的评定就是以满足人的需求为标准,即满足社会个体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实质公平原则,法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取向就是公平,经济法中的公平包括竞争公平,分配公平,以及正当的差别对待,经济法中的公平不同于以往传统法律地位平等,竞争机会平均的观念,而是将表面上体现出来的公平提升到实质上的公平,承认经济主体的资源与人的特性上存在的差异,在此基础上通过公平竞争,公平分配以及差别对待来实现实质上的公平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是人在高阶段发展的产物,人始终是核心的存在,也是人通过对自然的改造,实现真正的自我发展,达到一定的境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主要目的就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平衡地分配资源,以满足人的需求为目的,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与生存。

(三)经济法价值的人本化

法律的价值追求与基本理念,法律所解决社会矛盾的基本立场以及法律的中心指导和定位的保护目标就是法律的本位思想,经济法也秉承了法律部门的这种本位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利益额最大化,实现社会经济整体的平稳与高效的运行,它是以国家制约为主体的“社会人”为单位,包含大多数人的利益,是一个包括国家,市场,中介以及个人的综合体,这个综合体所体现的是人的整体的权利和义务与個体的权利和义务之间相互协调作用,其人本主义精神也更深刻。

三、经济法的人本主义理念

(一)人本主义视角下的经济法与法

人本主义就是我国科学发展观下的以人为本,人本主义的形式或者面孔无论进行如何变化它都是将人的价值与尺度作为基础的认知,对人本主义本身的意义和价值认识透彻,之后思考人本主义下所谓的法,然而从法学的角度上来看,对人本主义的法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意义也不够明确,这些不足需要在今后的进一步发展中得以完善。树立人本的法律观念,首先就要以人为根源,目的和主体都应该落在人身上,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法给予人以及人生活的环境以真诚的关切,将社会与国家的权利作为手段,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以人为本的法律观念,将以人为本的法理作为指导,回归人的日常生活,法律法规的制定也要体现出人本主义。

(二)经济法下的人本主义生成

经济法的重要品格之一是人本主义,现代经济法的产生意义也在于改善和校正现代性的不足,经济法的中所体现的人本主义是在市场失灵与国家干预的作为框架而形成的,是对现代社会下人分化成的社会的整合,所谓现代性是人在现代化进程发展下自然形成的结果,然而人为分裂形成的强弱群体的社会分化会逐渐形成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压抑,过度的张扬资本也会导致人的为物异化而导致人的过度分化,所以需要再对这种过度的分化进行整合,抑制资本意识的过度膨胀,以实现社会群体的利益与权利的均衡分配,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与人的均衡,和谐的发展,所以就要求经济发将人权作为最终目的,同时具有更多的实质倾向,具有现实的价值追求。

(三)经济法下人本主义的认知

经济法遵循的是从人性出发,到人的需要,人的利益,正义的合法性判断,最终实现人权的目标,经济法中的人指的是具有集体理性的人,也是具体的人,需要经济自由,经济秩序,经济竞争,经济公平的人。

从经济法的视角来看,经济法是对社会强弱群体的利益整合,让社会的整体利益以独立的形态存在,经济法尊重人权,并能够确保人权得以实现。

(四)经济法下的人本主义理念

经济法是以人本理念作为元理念的一种法律,然而人本理念也包括共生理念,和谐理念以及发展理念等多种以人为本的理念的集合,所以说经济法的也应该从和谐,发展,共生的理念为出发点,将自由价值与秩序价值,公平价值与效率价值整合,以失衡到均衡为基本框架,同时也要注意法律责任等相关方面的变化。

(五)经济法下人本主义的体现

经济法的人本主义制度要从宏观经济制度与微观经济制定两方面进行考量,从这两方面进行社会强弱群体的利益以及关系进行对比。

(六)以人为本的经济法

我国的经济法要走向以人为本首先就要以中国人为本,回归于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多多关注社会经济问题,时刻树立人本主义精神,致力于和谐均衡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出现的断裂,贫富的两级分化进行以人为本地整合。

四、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但是现代性却非常薄弱,社会强弱群体的分化以及贫富两级分化现象还普遍存在,所以我国的经济法要走向以人为本的发展道路,这也是我们永远的追求目標,并且将其作为人对幸福生活,自由、全面发展的一种手段,对差距进行整合,解决社会矛盾与冲突,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立山.论以人为本法律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其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3).

[2]李龙、李玲.人本法律观对社会主义法本质的再认识.山东社会科学.2011(3).

[3]李昌麒、范水兰.正确处理收入分配改革中的十大关系——基于经济和法律的思考.现代法学.2011(1).

[4]袁祖社.由“增长-进步本位”的物本价值观到“民生-幸福本位”的人本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价值观”的历史性变迁及其实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5]刘俊海、徐海燕.论消费者权益保护理念的升华与制度创新——以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改为中心.法学杂志.2013(5).

[6]杨三正.人本主义理念下的经济立法宗旨.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