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1
谭阿斯
摘 要:被称为“艺术歌曲之”的弗朗茨·舒伯特,他是早期浪漫主义潮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中所创艺术歌曲600多首,9部交响曲,22首钢琴奏鸣曲。文章通过对舒伯特一生的历程的了解,以及《天鹅之歌》创作背景的了解,将从4个方面对《天鹅之歌》中所体现出来的创作特征进行分析,分别是抒情化、调式的多样化、钢琴伴奏和歌曲的紧密结合、诗词与旋律的紧密结合。从而得出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在他的创作中所占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舒伯特;声乐套曲;《天鹅之歌》
一、《天鹅之歌》的创作背景与作品简介
声乐套曲又叫声乐组曲,是大型声乐作品的一种结构形式。1928年,舒伯特生命的最后时刻,《天鹅之歌》就是在这一年写的。据说舒伯特得知贝多芬的书籍中存有海涅和雷尔斯塔布的一些诗,他猜想贝多芬可能有为这些诗谱曲的意向。于是决心完成贝多芬未了的心愿,以最大的热情给这些诗谱了曲。他一生所作的套曲有三部,分别是《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天鹅之歌》。其中《天鹅之歌》并不是舒伯特亲自所作,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里,他为德国诗人雷尔斯塔布的9首诗谱了曲,当他去世之后,他的朋友们将他这9首曲子中的7首,连同海涅的6首,赛德尔的1首合为一整集出版,命名为《天鹅之歌》。为何取名天鹅之歌呢,是有这样一个美丽的故事,相传天鹅在临死之前会一改其聒噪的声音,引颈高歌,发出它一生中最凄美的叫声,向生命作最后的深情道别。因此,他的朋友以“天鹅之歌”来对舒伯特晚期的作品做一个最后的总结。这部套曲一共包含14首歌曲,分别是《爱的使者》《战士的预感》《春的憧憬》《小夜曲》《归宿》《远方》《离别》《地神》《少女的画像》《渔家姑娘》《都市》《海滨》《离魂者》《白鸽使者》。这十四首歌曲从题材上看,最重要的一条主线就是爱情。
二、舒伯特声乐套曲《天鹅之歌》所体现的创作特征
(一)调式调性发展的丰富性
《天鹅之歌》中所体现的艺术特征不仅保留了舒伯特的创作风格,更是超越了他晚期独有的风格特色,达到最顶峰的时刻。它在音乐上保留了旋律的舒缓,流畅,而且加大了歌曲的戏剧性以及哲理性,歌曲中也出现了调性色彩的大量变化,其中大小调的转换更是他独有的特征。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基本上都有来自于奥地利民歌的柔美旋律,又有鲜明的色彩情感对比,他非常注重歌曲中调式调性的变化,并且娴熟的使用这一技巧,犹如文学中的“语意变换法”。
第一首《爱的使者》,全曲是多种调性相互转换的,主要调性是G大调。在舒伯特的眼中,G大调的调性是一种涓涓细流的感觉,通过流淌的小溪,把自己的对恋人的想念通过歌声传递到她的身旁,夜晚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安然的入睡,进入梦乡。因此这首歌不乏轻快地感觉,伴奏也是给人一种流水的感觉,柔美,舒缓,真挚动人。当歌曲第二部分出现“那银色的溪水在愉快的歌唱”这样的歌词时,便加入了几次转调,之后又由G大调的关系小调回到主调,这其中歌曲的情感始终贯穿在一起。而这首《爱的使者》一共分为4个主要乐段,其目的是为了对应诗歌中的4节诗文。
第二首《战士的预感》同样也是4个乐段,4节诗词,但是它在结构上却和《爱的使者》有所不同,4个乐段均不重复。这首歌曲不难看出它的主题,那就是戰争和爱情。远方的战士深夜不眠,思念自己心中的爱人,无限的惆怅。歌曲从一开始就烘托出这种心情,为歌曲的情绪和情感做出铺垫。歌曲中尤其是大小调的转换,大大增强了音乐的戏剧性冲突,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在钢琴8小节的导入后,声乐部分踏着附点的节奏进入,这与《爱的使者》所采用的明亮的G大调,形成了很强烈的对比。同时也感受到歌曲里战士觉得战争是无情的,自己有可能与恋人不能长长久久在一起的时候,将他带入现实。歌曲的第二乐段,随着歌词含义的变化,调性同时也发生一定的变化,转调至c小调的下属调,也就是降A大调,第三乐段由转到f小调。舒伯特运用调式的多样化,使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里,走进战士的内心,感受战士的情感。
(二)旋律的抒情性
舒伯特认为,浪漫源自于温情。哪怕只有一点点温情,也将使他更靠近“抒情性”,舒伯特永远都只会以他亲切优美,柔和深沉的“魔力抒情性”来倾吐他对“自由的渴望”。他在创作时期将这种思想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中,将感情放在第一位,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自发地挖掘情感所有的微妙动情之处,同时也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然而他的作品大多都是深深扎根在德奥民族音乐、传统的古典音乐和诗歌的土壤中,同时也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舒伯特的《小夜曲》,整首歌曲是四三拍的,而三拍子具有一种摇曳、流动的特点,在传统意义上是具有舒缓的特性。该歌曲的引子是以d小调开始,用柱式分解和弦织体使整曲所要抒发的那种抒情、安逸的感情基调得以奠定,接着以三度和弦进行了主题预示。第一句“我的歌声穿过黑夜轻轻飘向你”主要采用的级进的方式,中间偶尔出现跳进,体现出了情绪的上扬之后又缓缓的落下来,同时又采用和声与音型结合起来衬托人声的方式,钢琴与声乐之间存在着模仿对位的关系,仿佛就像青年男女在表述爱意过程中一问一答的感觉。勾画出这样一个意境:“月亮初升,青年男子怀抱着六弦琴在心上人的窗下拨动琴弦。”这样抒情的旋律显得环境十分幽静,更加衬托出深情的歌声。而这首歌曲的速度是采用行板的速度,第一段d小调旋律轻盈婉转,音乐缓缓的导入,当歌曲转入大调的时候,又是情感的最高潮,强烈的情绪又在一次被体现的淋漓尽致。接下来旋律终止在恳求和期盼的情绪中。
(三)钢琴伴奏和歌曲的不可分割性
钢琴伴奏是整个作品中最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当伴奏与歌声融为一体时,共同作用于所要表现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效果,才能使作曲家的构思得到最完美的诠释。舒伯特将钢琴伴奏的内在潜力充分挖掘,使它发展成为具有丰富表现力和极高艺术价值的形式,创造性的发展了钢琴伴奏的功能性作用,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与歌曲的旋律部分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在艺术歌曲中他给予钢琴伴奏丰富的音乐形象。
《天鹅之歌》中第五首《归宿》,这部作品描述的是一个内心充满爱情的激动又伴随无尽痛苦的形象,孤独的诉说着自己的家乡。它的钢琴伴奏右手部分是持续使用三连音的形式作为伴奏,形象地勾画出“奔腾的河水”、“汹涌的波涛”将激动又紧张的感觉完美体现出来。在A乐段,声乐的动机呈现后,钢琴紧接着将此动机进行节奏模仿,就这样进行三次之后,与歌词又统一起来。在C乐段时,钢琴采用顿音的演奏法,形象的描绘出一颗跳动的心。这样的钢琴伴奏与歌曲紧密结合,很直接的揭示了作品的内容,更加深刻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钢琴伴奏与歌曲够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钢琴伴奏能够为歌曲旋律烘托意境,而它不仅可以激发演唱者的表现欲望,更是让整首歌曲的意境得到完美的体现,从而更深刻的表现歌曲的内涵,将作者的思想完美诠释。
(四)诗词与旋律的完美结合性
艺术歌曲是抒情诗与浪漫主义音乐创作最完美的结晶。舒伯特的所作艺术歌曲的歌词多选自歌德、海涅、米勒等浪漫主义诗人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舒伯特对诗歌有属于自己独到的理解,他能够运用音乐丰富的表现手法将诗歌与音乐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通过音乐充分的表达诗歌中所包含的感情,在此同时,又不随便改掉原诗所要表达的内涵和情感。他既充分的挖掘了诗歌中的感情内涵,又忠实于原诗的思想与创作,使诗中感受到“歌”的情,“歌”中体会到诗的意,将两者完美的结合。并且舒伯特在选择诗词上不仅内容广泛,而且还一扫时尚歌曲的平庸感伤情调,将他的悲苦融化到对艺术、对人生和爱的渴望之中。他的这部《天鹅之歌》更是脱俗的代表之一。舒伯特的创作,使诗歌与音乐达到了一种完美的结合,他扩大了旋律与和声的表现力,并且提高了钢琴伴奏的作用,具有抒情性的歌唱性曲调在《天鹅之歌》中也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三、结语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意义远远超过了歌曲本身。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不仅对钢琴音乐、室内乐、德奥民歌剧的发展都是有很深的影响。在音乐界,作曲家们也经对艺术歌曲的创作日趋重视。而我们在聆听他的作品时,必须带着一种诗意的心境去体会和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他的作品。这是文学与音乐碰撞所产生的结晶。因为,对于舒伯特的一生来说,他自己就是一首不同凡响的乐曲,一首无与伦比的诗。虽然他英年早逝,但他却无愧于“艺术歌曲之王”这闪光的称号!
参考文獻:
[1]李丛慧.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J].文艺评论,2007(09).
[2]吴兆媛.浪漫主义时期的诗歌与激情[J].艺术教育,2004(16).
[3]廖成霞.舒伯特声乐套曲中的声乐旋律特征[J].北方音乐,2010(12).
[4]田春华.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集[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04):88-92.
[5]李东兰.舒伯特艺术歌曲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J].艺术探索,2014(08).
[6]周成玲.舒伯特小夜曲的艺术歌曲特点[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0(04).
[7]王芳.舒伯特艺术歌曲赏析——以《天鹅之歌》中的《小夜曲》为例[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2(14).
[8]常开起.深情而浪漫的艺术珍品[J].人文论坛,2006(19):106-10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