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儒家平等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时间:2024-04-24

摘 要 平等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要素之一。本文以《论语》为基础,阐述了儒家平等思想的基本内涵,从人格平等、教育和经济平等、政治参与权平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儒家平等思想的主要理念,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儒家平等思想的现代价值。现代社会,儒家平等思想有利于人际关系优化与社会稳定、有利于教育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

关键词 平等 儒家 现代价值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作者简介:熊文洋,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朱方长,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2.385

平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成要素之一,不仅是人类向往的理想价值、衡量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准,而且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儒家的平等思想,强调人格平等、教育和经济平等、政治参与权平等。

因此,探讨儒家平等思想及其现代价值,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观的培育与践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儒家平等思想的基本内涵

《说文解字》中认为:“平,语平舒也;等,齐简也。”“平等”一词最早见于《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现今的平等是指人们平等享有社会权益,平等履行社会义务,追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权利的平等享有。

《礼记·礼运》中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实现这个“天下为公”的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是儒家的最高追求。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与乡里的人一起聚会饮酒,要等年长的人都离席了,孔子才走出去。孔子当过上大夫,官位很高,但是他與乡人饮酒都会让长者先走。这表现了孔子对普通人的尊重,同时体现了他的平等意识。

孔子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孔子指出,诸侯与士大夫们并不担忧民众贫困,只担心财富分配不均衡;不担忧人口过少,只担心社会不安定。如果财富分配均衡,就无所谓贫穷;民众和谐相处,便不会觉得人口太少;社会安定,当然就不会倾危。这里的“均”是指公平、平等,而不是绝对平均主义。

二、儒家平等思想的主要理念

(一)《论语》中提出了人格平等的理念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孔子认为,依本性来看,人与人是相近的;依习染来看,人与人就有很大的差异了。“性”者,生也。大家都出于此,来源于此;“近”者,结合后面“习相远”,则更加强调的是“同”,即大致相同;“习”是指后天所习染。 在孔子看来,人生来具有相似的人性,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因为后天“习”的原因才有了差别。可见,孔子的这句话包含着朴素的平等思想。

子曰:“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孔子指出,(大臣)要以正道来服事君主,行不通就辞职。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孔子认为,君主应该按照礼制来使唤臣子,而臣子应当尽忠职守来服事君主。这两句话彰显了为臣者的独立人格,强调君臣之间只是地位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两者应该互相尊重。正如杜维明先生提出的,知识分子“能够以教师、顾问、批评者或朋友的身份对帝王保持一种独立人姿态”(《道、学、政:论儒家知识分子》)。人格意义上的平等,使得古代知识分子能够对统治者不卑不亢,进而保持人格独立。

(二)《论语》中提出了教育和经济平等的理念

子曰:“有教无类” 。孔子指出,在教学时老师应当一视同仁,不去区分学生的类别。此处的“类”指社会上的各种区分,如地域、智愚、贫富、阶级等。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的平等教育思想,实际上就是将教育权视为每个人都应得的基本权利。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孔子指出,从十五岁以上的人,他是没有不教导的。孔子在十五岁时立志求学,他有学问之后就回馈社会,宣称只要是十五岁以上的人就教,打破当时只有贵族子弟才能继续升学的限制,也开启了贫民教育。这体现了孔子的教育平等理念。前面所述的孔子的“均无贫”思想,体现了孔子的经济平等理念。

(三)《论语》中提出了政治参与权平等的理念

子夏曰:“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子夏认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成为知识分子进而参与政治。这就保证了每个人,尤其是生活在社会底层却富有才华的人能够通过接受教育和修养德性来获得从政的机会。人人都可“以德求位”,这体现了政治参与权的平等。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孔子谈到仲弓时,说:“耕牛的后代,长着红色的毛与整齐的角,就算不想用它来祭祀,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孔子认为,像仲弓这样的学生,好比耕牛的后代,出身很平凡,但是他长着“红色的毛”与“整齐的角”,这种“牛”就应该用来祭祀,他不为自己活,活着是来替大家服务的。在孔子看来,人才不问出生,只问杰不杰出。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孔子指出,冉雍(仲弓)可以出任政治领袖。在他看来,只要是人才,不论出身,都应该大胆任用。

三、儒家平等思想的现代价值

在人类发展史上,平等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一种理想价值。正是因为儒家不问出身、贫富的人格平等精神,才创造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科举制度;也正是因为儒家以德行与学识作为评价与选拔人才的标准,才形成了人们对教育的极其重视。儒家平等思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对于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平等有利于人际关系优化与社会稳定

《论语》提出了人格平等的理念,这对于人际关系的优化与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儒家平等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在人性上没有本质的区别。在儒家看来,民众不是被动地执行王侯将相的旨意,而是有独立的思考与人格,和王侯将相一样,民众是强大的社会力量 。

现代社会,人们在个性、特征、能力、需求等方面千差万别,但他们在作为人、作为社会主体的意义上是平等的。应当将每个人作为平等的社会成员来对待,倡导仁爱之心、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尊重他人、信任他人,保证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求都能受到同等程度的照顾和尊重。针对社会中因不正当、不合理因素导致的不平等,应当给予矫正、补偿,尽可能缩短人们在生活、机会、财富等方面的差距。只有这样,才能优化人际关系,构建祥和安定的社会。

(二)平等有利于教育与经济的发展

《论语》提出了教育和经济平等的理念,这对于教育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儒家“有教无类”的教育平等思想,强调每个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在大同社会里,机会平等,有劳动力的民众均有机会发挥自身的才能;分配平等,没有私利,人人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社会劳动。

当今社会,教育不仅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未来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而且决定着一个人的世界观,是人们实现美好生活梦想的基础。只有使每个公民,无论贫富贵贱,都能平等地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平等地使用教育资源,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平等。

身份平等和规则公平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只有确保市场主体享有平等的权利、机会和地位,引入公平的竞争机制,才能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不断激发民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

然而,目前我国贫富差距、地区差距较大,生态环境恶化,腐败现象时有发生,社会治安混乱,出现了看病贵、上学贵、房价高、就业难等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平等的价值理念,针对人民群眾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促进人民群众的教育平等、机会平等、资源平等、收入平等。

(三)平等有利于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

《论语》提出了政治参与权平等的理念,这对于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作用。儒家强调以德行和学识作为评价与举荐人才的标准,反对以出身作为选拔人才的依据。孔子主张人人都可以“以德求位”,拥有平等参政、从政的机会。

恩格斯指出:“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平等是保证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与核心。如果人民群众不能平等地参与政治生活,那人民当家作主就是空谈。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实现人民民主,就必须消灭阶级,使广大人民拥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利。只有确保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确保广大人民都能从改革与发展中受益,才能增进人民福祉,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注释:

傅佩荣.傅佩荣细说论语.上海:三联书店.2009.215,348,366,243,62,346,148,123,118.

张志宏.《论语》中的平等、富强、文明、诚信思想.解放日报.2014-07-24.

张正海.从平等角度浅析孔子思想.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2).65-70.

郭建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释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8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4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