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1
李志杰
摘 要:作文水平的高低,能力的强弱,往往是一个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反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教师辅导苦,学生作文难的现象,究其原因,大多不在学生,而在教师。因为有些教师在布置作文时,往往一出作文题目,一念例文了事,至于文章写好写坏,那就是学生自己的事了。这种做法,就是忽视了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作文能力;作文材料
作文是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反映,作文水平的高与低,是学生整体素质高低的体现。一个连文章都不会写或写不好的人,是难成大器的。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要从培养学生的几种能力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写好文章备好材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文章要是“无米下锅”,更难!作文需要的“米”,就是作文材料,而材料就在生活中。一个不善于观察生活的学生,作文课上肯定会急得抓耳挠腮,结果东拼西凑一篇文章应付了事。可见,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是作文的第一步。
要让学生积累素材,首先要教会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只有感受到这些,才会认识生活,认清生活,才能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广泛收集积累一些优秀范文,拿来给学生念,并给学生作分析,培养他们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学会如何积累素材,从身边事悟出人生大道理。
语文教师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细节的习惯和能力。方法当然不拘一格,可以提倡学生写日记的习惯,将每天的观察所得记下来;也可以将作文题目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如果写一篇事物说明文,也可以将实物或模型带到教室,让学生观察,得到具体印象等等。学生刚开始可能达不到自觉观察的地步,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积累的素材多了,将为写好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分析能力,为写文章选择材料
学生平日观察所得材料,在未写入文章之前,还只能称之为“素材”。这些素材并不是都可以写进作文里面的,必须经过认真选择、取舍。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才能根据作文要求准确地取舍材料。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可以从作文要求,从中心需要入手。比如,要写《一件有趣的事》,那么在平时积累的众多材料中,只能选择一件有趣的事来写,其他的诸如有意义的事、助人为乐的事等等最好不能写。选择好了一件有意义的事,还要注意详略,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地方要详细写,其他有关的事要略写,无关的事不写。材料选择好了,作文这个工程就算完成了一半。
三、培养学生“统筹”能力,最优化地组合材料
选择好了材料,不能急着动笔,还得考虑好如何将这些材料最优化地组合起来,使所写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培养学生“统筹”能力,说白了,就是培养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有的文章,为了表达中心的需要,需要好多事来支撑,这许多事出现在同一篇文章里,就得有一个先后顺序。比如,要写《勤劳的妈妈》这篇文章,就得将能表现妈妈“勤劳”这个特点的事妥善安排顺序,文章才能有条理。可以时间为序,也可以以空间转移为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培养学生的“统筹”能力,可从作文前列提纲入手,使他们养成这个习惯。
四、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提高文章语言的感染力
同一件事,让不同的人来说,有的人会说得自然生动、明白;有的人说的很多,可听者仍如坠云雾,这就是一个表达能力强弱的差别。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首先要求语言简洁、连贯、得体;其次要恰当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以增加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在训练表达能力方面,有以下做法:①抓好课本基础训练中口语交际题型的教学。②抓好复述课文的教学。③在阅读教学中,抓好学生朗读和问答的训练。④抓好口头片段作文的训练。经过这样的训练,大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有力的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
五、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在学生作文中,往往容易犯“千篇一律”的毛病,好多篇文章大同小异,如出一辙。这样的文章读来令人腻味,文章质量大大下降。其实,这种现象与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差有关。“求异”思维能力,也就是“发散”思维能力,这种能力较强的人,往往能在别人看不到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往往能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其所写文章,也别具一格,与众不同,令人耳目一新。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应该经常鼓励学生大胆联想、想象,积极地思维,跳出旧框框的束缚,千万不可人与亦云。
总之,写文章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只要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提高了,文章质量自然会上去。我相信,我们的教师只要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以上几种能力,不久的将来,学生不仅作文时不再头疼,而且,他们还会把作文当成一件有趣的事去做。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