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右玉精神的纪实叙事和艺术再现——《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观后

时间:2024-05-21

韩玉峰

右玉人和右玉精神,早已全国闻名。右玉县18任县委书记植树造林、加强生态建设的先进事迹尤为遐迩皆知。2018国庆节期间,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的由中央电视台、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影视集团、朔州市委市政府出品的38集电视连续剧《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以下简称“右”剧),更是吸引了全国观众。这个反映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70多年带领右玉干部群众治沙造林、改变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感人故事,深刻诠释了***总书记盛赞的“右玉精神”,以纪实风格、全景式展现右玉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受到全国观众的热捧。

这部电视剧讲述的是位于晋蒙交界、毛乌素沙漠边缘,天然大风口的右玉县,在历任县委书记的带领下,将昔日风沙成患、土地贫瘠、人民生活极端困苦的不毛之地蜕变为今朝全县林木覆盖率由原来不足0.3%提升到现在的54%,绿树成荫、满目葱茏的“塞上绿洲”的艰辛历程,全方位、多视角地向全国观众展示右玉和右玉精神。

这部电视剧精准的选材,真实的剧情,真诚的表演,精良的制作,高度还原的场景,引人入胜,动人心弦,催人泪下,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感,是一部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用情用功讲好右玉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传播右玉精神的现实主义的高峰之作,为主旋律题材的电视剧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主线与副线交相发展、纪实叙事与艺术再现有机结合,是“右”剧在戏剧结构上的独创之处

在右玉长达70年的植树造林中,前后经历了22任县委书记,如果只选一两位,就失去了右玉的传承精神,如把这么多的人都展现出来,又不符合影视作品的创作规律。编导从大量的历史资料中选择其中的11位书记为原型进行创作,而将这些串联起来的是由右玉当地一位从普通群众成长为县委书记的人物——武铸。“右”剧有贯穿全剧的编年叙事和人物,土生土长的右玉人和走马灯式的书记一起组织编织了一个大故事,所以,剧中人物虽多但不嫌乱,时间跨度虽长但不觉散,随着剧情的推动,紧紧地吸引着观众。

剧中以11任县委书记带领右玉干部群众植树造林、改变生态、造福人民的故事为叙事主线,以贯穿全剧的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为叙事副线,以纪实叙事风格全景式再现了右玉70多年变化发展的生活景象,堪称右玉的编年史诗。右玉历届县委书记像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那样英雄人物依次出场,一个挨一个,一任接一任,在这片土地上耕耘自己的生命,书写自己的历史,每一位都有自己可歌可泣、甚至悲壮的故事。这十几位县委书记的群像,构成创造右玉奇迹的英雄谱。

编导以敏锐的观察力和广阔的视野,发现和捕捉这些人物的感人事迹和典型意义,塑造他们的形象,描写他们的性格,表达他们的情感,展现他们的人生道路。他们的行为构成全剧的主流。十几位县委书记的接力成为一个群体。他们各具性格色彩,但均有深沉情怀和奉献精神,共同写就了一部永载史册的创业史。

剧中叙事副线的人物个个鲜活生动。右玉土生土长的农民杏儿、史来宝,不随父母调迁、扎根右玉、终其一生都未离去的县领导的女儿梁小妹、唐静茹,几经沉浮但绿化右玉矢志不渝的林业局长田汉民,以及插队知青杜娟、武大伟等几乎贯穿全剧的人物故事成为剧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们积极参与和见证了“右玉的激情岁月”。他们的故事为在风沙中战斗的右玉人民的生活涂抹了几缕色彩,给寒风凛冽的右玉大地增添了几丝暖意,使寂寂呆板的日子充满了青春活力。杏儿和梁小妹、唐静茹三姐妹创办的“三叶林木”公司,知青杜娟经营的沙棘饮料厂,知青武大伟办的良种养马场,农民史来保办的养羊基地,为右玉人民开辟了发家致富的门路。他们成了勇于开拓创新的新一代右玉人。

“右”剧本身没有什么悬念和离奇曲折的情节。它的纪实风格追求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以真实的生活体验代替戏剧化的情节,还原实际生活的本来状态,表现右玉人民多少年多少代与天斗,与地斗,与风沙、干旱、严寒斗的情感体验。这种纪实叙事的情感体验使作品充满深厚的历史感和时代感,具有强烈现实主义精神和戏剧张力。

“右”剧结构上不拘一格、独辟蹊径的创新精神给观众一种全新的感受。

以人民为中心,讴歌时代英雄,是“右”剧在人物塑造上坚持的创作导向

《右》剧的主创人员,遵循***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要求,把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他们把右玉的县委书记们和右玉人民作为表现的主体,浓墨重彩地描写、颂扬。他们聚焦右玉人民的生活和命运,把右玉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上,把右玉人民的忧乐倾注屏幕,从细节入手,以宏大手笔、独特视角诉说着70多年来发生在右玉大地上的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展示了右玉各个时期的发展面貌。他们表现右玉的党员干部带领人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豪情壮志,塑造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公仆形象,讴歌右玉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伟大壮举,激励干部群众坚定信念、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干事创业。

人物塑造是电视剧的灵魂。电视剧靠人物的命运打动人心,抓住观众。《右》剧主要是表现历任县委书记的。当然县委书记形象的塑造就成为剧中的根本,而《右》剧最大的成功就在于编导用一切艺术手段成功地塑造了县委书记们包括县长们的艺术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是第一任县委书记梁怀远、成为“右玉一棵树”的把鲜血洒在右玉土地上的县委书记武铸,还有由一位右玉农村姑娘成长为女企业家的杏儿。

梁怀远作为一位军队干部,是解放军某部尖刀团团长。他刚刚洗去战火风尘,就走马上任,在地委领导面前立下“不能饿死一个人”的军令状来到右玉这个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大风口。在他上任的路上就被当地人叫做“黄龙”的由暴风刮起的黄沙所掩埋,使他领教了右玉“黄龙”的厉害。但他有军人的坚韧和刚强,立志要种树治沙,改变右玉的生态环境。他上任伊始就发出了“植树造林,治理风沙”,发誓要让右玉绿起来的号令,“右玉要想富,就得风沙住。要想风沙住,就得多种树。”这是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第一次发出的植树造林的号令。这声号令一经发出,就一直伴随着共和国的脚步响彻了70多年。他办事情敢作敢为,不信邪,不放弃,不服输,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他说:“我是军人出身,解决问题打胜仗,什么手段都能使上。”

剧中有许多生动的细节表现梁怀远与群众同甘共苦,相依为命。他说:“老百姓吃不饱饭,我难受啊!”他喝糊糊时把一个破碗舔得干干净净,为了研究土壤他捧起土来吃。他在落雁堡种了三万棵树,结果被“黄龙”毁掉,但发现有三棵小老杨活了,这给了他莫大鼓舞,留下了希望。他说:“种下一棵树,活下一条命。”他在沟里挖洞自己住在里面,守着重新栽下的树苗。他的一言一行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成为老百姓信得过、靠得上的好书记。

梁怀远军人出身,为人正直,性格坚毅,是一个典型的硬汉子形象,但富有情怀。夫妻情、父女情、同事情、战友情,在他的身上都有生动的体现。在右玉的领导班子里,县委书记和县长之间往往是互相支持,密切合作,共同描绘右玉的这张蓝图。县委书记梁怀远和县长唐永年的故事最为生动感人。为了等待第一任书记的到来,唐永年顶着风沙在县城外整整等了三天。当地干部说,右玉良好的政治生态换来了良好的自然生态。当梁怀远奉命调离右玉时,他悄悄地离去,怕惊动百姓,只让武铸吹起军号为他送行。

剧中的武铸是贯穿全剧的人物。跨度50多年的特殊经历,在他的身上留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他生在右玉,长在右玉,把一生献给了右玉。他五年前离开家乡去打鬼子,将唯一的亲人奶奶托付给恋人杏儿照料。杏儿等了武铸五年,音信全无,以为他牺牲了,才带着武铸的奶奶嫁给了村里的农民史来保。这对武铸是沉重的打击。他在老首长梁怀远的帮助下正确处理了这个问题,认杏儿为亲妹妹。他作为右玉的第一任书记梁怀远的通信员来到右玉,后来历任区长、公社书记、县委组织部长、副县长、副书记、革委会主任,最后他谢绝提拔重用,向领导提出退休,做一名普普通通的护林员。他说:“我是右玉的一棵树。我不愿意离开右玉。我想守护右玉几十年种下的每一棵树。”他为了保护树木把一辆燃烧着的车辆开出去离开林场,不料汽车油箱引爆,英勇牺牲,把生命献给了这片土地。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雁北,一个叫右玉,最后都让他们回到右玉。武铸牺牲后,家属们在他的牺牲处种了一棵高高的塔松。他的妻子梁小妹说:“你是右玉的一棵树。我们都是右玉的一棵树,陪着你守着这片林子,陪着你守护右玉这一片土地!”

杏儿从一个天真懵懂的农村女孩子,成为一位优秀独立的女企业家,时间跨度达70年。她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目标。她珍惜与武铸的恋情,但不因为武铸是“公家人”就改变与史来保的婚姻关系。她在家里是勤劳朴实的好媳妇,在村里是带头劳动的一把好手,要为改变家乡的面貌出力。她带领妇女们结社种树,办了苗圃培育树苗,后来又创办“三叶林木”公司,还承包了大片荒山植树造林。杏儿这个与共和国同时成长的农民,是右玉人民的一个代表和缩影。从她身上可以清晰地折射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时代变迁对百姓命运改变的影响。

伟大时代总会出现英雄的身影。在“右”剧所反映的时代变革中出现了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群众的众多英雄人物。讴歌人民,讴歌英雄,是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担当和使命。“右”剧就是追求崇高、呼唤真情、歌颂英雄的史诗般的纪录和艺术化的表达。

传承、弘扬右玉精神是“右”剧的主旨和灵魂

***总书记对右玉精神曾作出重要批示:“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

从“右”剧看右玉人的故事,感受和见识右玉历任县委书记和全县干部群众的苦难和艰辛、奋斗和奇迹,就会加深对习总书记对右玉精神重要批示的理解。

剧中表现的右玉精神,就是右玉的县委书记们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他们自觉地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满怀对人民的赤忱的心,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他们说:“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干部就得干什么。”

右玉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他们从长远出发,不搞煤矿开发,而是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他们把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服务的精神同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绿色产业结合在一起,传达出时代的最强音。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是右玉几十年来并行不悖的方针。今日之右玉各种绿色环保型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右玉走的是一条改善环境、保护环境、创造环境的独特致富之路。

剧中表现的右玉精神,就是右玉的县委书记们始终坚持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

他们在风沙、干旱、严寒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奋发进取,勇做排头兵,实践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使命。剧中的县委书记、县长们,哪一位不是满脸黝黑、满身风沙、双手都是一个个血泡磨成的老茧?在右玉的植树造林队伍中,人们根本分不清哪一位是书记、县长,哪一位是普通群众。

种树是右玉人的根本。最能体现右玉精神的就是右玉历届县委书记带领干部群众抗击风沙、植树造林。他们的共同初心和理念,就是“种树是右玉人的命根子。右玉有树就饿不死人”。他们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用整整8年时间三战黄沙洼,终于用绿色锁住了“黄龙”,用15年时间建成了常家铺水库,使苍头河两岸成为拥有千亩良田的晋北江南。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习总书记所说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理念。

剧中表现的右玉精神,就是右玉的县委书记们始终坚持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实干精神。

他们心系民生,目标长远,树立“一张蓝图绘到底,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不搞只顾眼前、不问今后的“面子工程”,不搞劳民伤财、装饰门面的“形象工程”。他们“不贪一时之名,不图一时之功”,搞的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投入多,见效慢”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工程”。他们只要能为人民干点事,不怕做“飞鸽牌”的干部,要做“永久牌”的事情。

他们一张蓝图,一个目标,一茬接一茬,一任接一任,薪火相传,接力奋斗,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切都是为了右玉人民求生存、求温饱、谋幸福。接力棒就是历届县委书记留下的工作笔记。每一位书记在任上都要写笔记,记下自己的工作中的感受和思考,工作笔记成了右玉历任书记的传家宝,是右玉最重要的政治财富。每一位新的书记到任,都会翻看前任的笔记,按照其轨迹将政策延续下去,从笔记中寻找自己的工作方向和突破口。剧中县委书记的工作笔记这一细节生动地反映了代代传承的右玉精神。

2018年8月10日新华社报道:“右玉县60多年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把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今天的塞上绿洲,全县林木绿化率达到54%;通过发展壮大畜牧业,全县羊的饲养量达到75万只。”经过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右玉退出扶贫县序列。右玉现在是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被联合国评价为“最佳宜居生态县”。这是右玉精神结下的硕果。

右玉从风沙漫天、荒山秃岭到青山绿水、金山银山,是右玉人民创造的生态文明和物质财富。右玉历任县委书记和广大右玉人民在实践中所铸就的右玉精神,是新时代征程上的宝贵精神财富。

右玉精神是右玉人民实践的产物,是右玉人民品格的结晶。右玉精神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弘扬右玉精神,对塑造当代民族品格和民族精神有着重大的意义。

“右”剧虽已落幕,但片尾曲《信念》仍在耳边回响。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愚公移山,产生在三晋大地上的美丽传说就是故事,故事就在今天。右玉人民初心不改,久久为功,志在改天换地、沧海桑田。这已成为现实。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