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1
张丽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事实上,我们常常面对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在基层社会的微观日常生活中大量表现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从更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要表现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就是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这个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与基层社会的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也是与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密切联系的,这就使得新时代社区建设特别是社区文化建设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进入现代化加速发展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领域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小区越来越多,由此带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例如物业管理不善、居民身份多样性明显、社区小区制度建设不规范等问题,导致在稳定和谐的社区建设方面面临诸多不稳定因素。而与之相对应的,社区文化建设则可以通过一种比较“软”的形式弥补、改善、引导和纠正上述社区小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引发的更深层次的不稳定因素,最终营造一种充满正能量的、积极向上的、文明健康的社区小区文化环境,进而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大环境。而所谓的社区文化,即指一定区域、一定条件下社区成员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社区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公众制度、文化环境等等。
随着近几年社区建设的逐年推进和社区小区的日渐成熟,这种社区文化正处于萌芽阶段。因此,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树立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价值观,就成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全民素质、提升城市软实力、构筑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助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举措和现实要求。
随着商品化住宅越来越多,小区或者社区早已经摆脱了之前那种单位小区的狭义概念。越来越多的开放式小区、商品化住宅的出现,入住的业主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地域、民族等方面各不相同,可以说与之前某个社区或小区主要由某一单位的家庭成员居住的情况相比,目前这些商品住宅小区的业主成员身份非常复杂。而由此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文化冲击或者碰撞,比如在语言交流、行为习惯、文明程度、公德遵守、文化认同等方面各不相同,难免在实际交往中存在和产生各种各样的冲突,这也是目前不少商品小区业主与业主之间时常可见争执和矛盾发生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也有部分老旧小区,由于原单位破产或倒闭,这些小区处于无人监管维护的状态,再加之部分原居民搬出,租房者日渐增多,这些小区的管理问题也日渐突出。
随着小区的建成,市场化运作的物业公司代替了之前单位小区由单位相关部门负责管理的状况。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市场化运作的物业管理公司良莠不齐,有的为开发商前期物业入驻,有的与开发商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的是通过正规程序进驻小区,还有的则是通过一些非正常手段入驻小区,不一而足。当然,随着物业行业的相关监管不断加强,确实有不少物业公司在小区公共管理和维护运营、小区文化建设和公共事务的处理等方面表现出色,但更有不少物业公司以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目标,造成其与业主之间矛盾不断深化甚至引发冲突,更有部分物业出现携款跑路的情况,导致业主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更谈不上对所负责小区或社区的管理和运营维护,致使业主怨气重生,对后期进入小区的物业产生不信任,如此往复以致恶性循环,导致出现业主拖欠物业费、小区偷盗、业主违规饲养家禽、环境卫生得不到及时清理等小区问题。
在小区的管理中,业委会作为全体业主共同意志的代表,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完善和落实,这一方面与业主的自我维权意识薄弱有关,另一方面则与相关的社区工作没有做到位有着难以摆脱的干系。没有业委会,业主就失去了对物业公司的监管和约束。没有业委会,业主就难以形成在处理公共事务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业主的正当权益就很难得到有效保障,加剧了身份复杂的业主之间的沟通交流,导致社区小区内部问题隐患增多。
近几年,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实际运行中,特别是在社区小区文化建设中,距离切实满足社区小区居民的文化需求尚有较大距离,主要表现在社区小区内文化设施建设滞后、社区图书馆的数量少、馆藏图书质量低、图书馆利用率低、社区特色文化活动少内容同质化严重、高质量社区文化活动匮乏、部分社区文化场馆及建设形式大于内容等。
总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微观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具有基层化、微观化、日常化、品质化等特点,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一种重要表达,而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多种问题则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具体反映。
加强社区小区文化建设,可有效满足当前市民对文化的需求,缓解当前的主要矛盾,更可作为弥合当前社区小区发展问题短板、增进邻里关系和谐的助推器,有助于提升全民文化素养,形成良好社会文化氛围。
小的社区环境是大的社会环境的一个缩影。社区环境和谐稳定,社会环境的稳定和谐尚能有牢固的基础。在此方面,通过采取必要手段逐步推进和改善社区文化建设,增强社区文化活力,形成社区向心力,不断增强社区的正能量,可使社区业主与业主之间、住户与住户之间关系进一步和谐稳定,形成良好的社区氛围。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将有助于社区居民文化素养的提高和文明素质的提升,进而有助于在更大层面上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更可以有效满足当前居民对文化需求多样性的满足,提升居民素养。
社区文化建设的加强,可以进一步促进业主、住户遵法守法、明礼诚信、恭谦礼让的良好精神风貌,而这种大环境和整体氛围的形成,则有助于在更大范围上使全民参与到遏制违法犯罪、抵制不良风俗、遏制不稳定因素的行动中来,有助于全社会形成遵纪守法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共享发展理念作为价值取向和行动指导,不仅深化了我们对社区文化建设总体趋向的理解和把握,而且为解决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的各种复杂问题指引了现实途径,这也意味着必须在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领域进行新的探索。
第一,构建联动关系,促进合作共建,加强责任共担。在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过程构建联动关系,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形成“政府—社区—居民”之间的多维联动——政府与社区的联动、社区与居民的联动、居民个人之间的联动,以此作为合作共建的坚实基础,这种合作共建反过来又推进了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在共建过程中,政府和社区在行使权力时要主动履行相应职责,保障社区居民参与文化建设的权利,引导社区居民履行自己的义务。以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推进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其一,要对制度安排和模式等进行新探索,构筑适应社区文化建设的制度、体制、机制。其二,理顺社区主体间的权责关系。其三,规范政府权力、发挥社区权力和保障居民权利,使其实现互动、互联、互促。
第二,优化资源配置,增进成果共享。
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是对社会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整合的过程,必须健全完善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机制,一是将社会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社区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之中;二是充分利用和挖掘社区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及家庭的各种资源特别是文化资源,实现社会资源的整体共享;三是充分盘活社会资源并发掘其最大功能,改变文化资源闲置、利用率不高甚至被挪作他用的状况,实现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四是应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第三,关注社区发展治理,推进全民共享。
如果我们从地缘的关系上认定社区是一种“共享”,那么,社区服务的方向应该是全民性的,就是说社区中的任何阶层都可以有享有的权利和参与的自由。共享一定要坚持居民主体,以居民实际需求为导向,在美化居住环境的同时,深入挖掘当地特色社区文化,通过社区发动、能人带动、志愿者组织参与的方式,积极吸引居民参与、融入,共同举办相关节庆活动,持续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等。通过活动的举办,居民们共同学习垃圾分类、基本医疗常识等实用知识,一起分享美食制作、读书心得等生活感悟,最终形成常规互动规律,在“一家有事”时能够得到“大家帮忙”,使所有居民都能体会到深深的归属感、浓浓的邻里情、满满的幸福值。
第四,培育意义认同,树立共享价值。共享发展理念坚持的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归根结底离不开内在于人心的共同基础——意义认同、共享价值观,而这正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共享发展理念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社会平等、社会公正,共享发展理念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具体表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享发展理念、社区成员的意义认同和共享价值观的互济互促过程,是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的标识性特征。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对社区文化建设提出了新挑战和新任务,十九大报告精神和新发展理念为我们提供了开阔思路,指出了根本途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新时代发展思想的核心要义,指出了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即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获得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是不断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也是解决这一过程的重大现实问题的制胜之道。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