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科学定位越轨是国家治理的前提

时间:2024-04-24

冯林 关培兰

摘 要 越轨是国家治理的目标。治理越轨分为内在控制和外在控制两种。内在控制是最基础、最普遍、最有效也最廉价的社会治理,其功效与社会公共福利、家庭预期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制裁是国家治理的外在控制,有正式和非正式两种。国家治理应首先分清治理的不同目标及其成因、基础,认清其功能,并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医疗、母亲文化、大众传播等治理力量,研究越轨行为的流变及趋势,学会对症下药。

关键词 国家治理 越轨 大众传播 法律 母亲文化

作者简介:冯林,博士,武汉大学报编辑,社会学博士,武汉大学法学理论博士后在站研究人员,武汉大学母亲文化研究与应用中心主任,编辑,研究傳播学、社会学和法学;关培兰,武汉大学母亲文化研究与应用中心学术顾问,教授,主要从事经济学、行为学、人力资源、母亲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2-164-02

国家治理无非是治理人们的行为。人们的行为总体上可分为越轨和遵从两类。越轨被认为是违反了文化规范,是一种病态,一种技能障碍,对社会稳定起瓦解作用。越轨是国家治理的目标。违反刑法的越轨就是犯罪。犯罪要受法律制裁。遵从与越轨相对,被视作为健康的、有正功能的、能起到稳定社会系统的作用。国家治理也称国家控制或社会控制,系指国家去努力惩罚对社会规范的冒犯者以期减少消除不良行为,限制越轨、鼓励遵从。

国家治理两大类分:内在控制和外在控制。

国家治理总体上也分两类:内在控制和外在控制。内在控制系指采用特定的指导人们自我激励以遵从的方式行动的过程。外在国家治理系指以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制裁促使人们遵从的压力。

内在控制。对群体或社会规范的认同称为内化。社会规范内化成功者会自觉遵从文化目标。通过内化形成的控制为内在控制。无完美无缺的内化(塞克斯)。

治理越轨最有效的途径是内化 。内化能控制越轨冲动:在越轨冲动时产生的自责、负罪感和自尊意识减弱常源于内化。

外在控制。制裁是国家治理的外在控制,有正式和非正式两种。日常生活、他人行为可以实现非正式制裁。负有专门责任的社会机构实现正式制裁。

非正式国家治理机制。非正式国家治理通常由初级群体来完成。人格系指特殊的思想、情感和自我观照模式,构成特殊个体的一系列鲜明的品质特征(戴维·波普诺)。家庭成员对孩子的自我概念和自尊的形成起主导作用。而两个自我知觉——自我概念和自尊对人们如何进行沟通具有最广泛影响。自我概念是人的自我认识(拜伦和拜恩),是人们对有关自己的技能、才能、知识、能力和个性的评价(姆鲁克)。自我概念产生于生命之初,孩子从家人接收的信息塑造了自为概念(德莫)。以各种方式进行交谈和角色扮演是家庭成员的主要职责之一,这些方式有助于在其他家庭成员那里形成准确而强大的自我概念(鲁道夫、凯瑟琳)。从家庭成员和群体的否定到拒绝到体罚,家庭在非正式治理上发挥关键作用。母亲群体对于幼子群体及家庭其他成员总体而言,是非正式治理行为的决策者、家庭自治项目计划的制定者和落实者。非正式治理有效却有限。所以国家治理除了充分发挥初级群体治理资源,还需强力的正式手段。

正式国家治理机制。警察、法官、狱吏和律师等专司国家控制之责的组织和职位组成国家治理的常衡常设置。正式国家治理还是教师、社工、立法官、神职人员、精神病医生和医生的部分职责。传统社区主要靠非正式治理机制,现代社区主要靠正式社会职位治理网络治理,社会进步使国家治理日益客观,即由传统型权威转向法理型权威。

越轨两大成因:生理心理和机会结构。

人的行为是越轨,还是遵从,取决于各人的特质与环境,所以研究越轨一般有两种视觉:生理心理视角和机会结构视角。

越轨生理成因。人身结构可能预示着犯罪(Dermott),肌肉发达的男子最有可能犯罪。这似乎和何种蚊子会吸血是同理。该结论得到了进一步证实(Sheldon Glueck)。但强健体格不是必然引起犯罪。父母常对强健儿子有些淡漠,以至于其长大后对别人也会缺乏爱心。同时预设肌肉发达男孩会成小流氓的人可能会基于这种心理选择对待这些男孩子的方式。而我们倾向于认为:这种概率是基于强壮体质男孩子的自我概念与自尊指向廉价而速效的积极逾越边界的扩张性生存策略及其维生手段。遗传学研究也显示,遗传因素连同环境因素(尤其是小时候被虐待)对成年人犯罪和暴力行为有很强解释力,多因素比单因素对犯罪的解释力更强(威斯康星州立大学研究项目)。这里再次涉及初级群体及养育问题,即母亲文化的质量问题。就治理而言,母亲文化的现代化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基础性开端。

越轨心理成因。人格异常导致犯罪是心理学研究犯罪的焦点。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人格主要由社会经验型塑,越轨是不成功社会化所导致。在日常生活中人格常指社会技能。研究结果显示,不可能惹上法律麻烦的“好孩子”具有强烈的道德意识即超我,即认同文化目标,能对付挫折。道德意识比较薄弱并且缺乏挫折忍受力、与传统文化不合拍的,往往是可能惹上法律纠纷的“坏孩子”(Walter Reckless)。他们的预期行为证实了研究者的预设。心理学家们认为是一个控制越轨冲动人格造成遵从。尽管遵从或越轨的确是自主选择或自我缺陷,但所有行动也是社会型塑造。而人格和社会发展受父母强烈影响,社会化开始于父母最初怀抱孩子的那一刻。以父母尤其是母亲为参照,婴儿学会把自己看成独特个体,建构社会联系、发展道德观念、学习语言等(戴维·波普诺)。认知(思想、知识水平、知觉和记忆)、行为(技能、天赋和能力水平)及情感(感觉与感情)是人格的主要组分。

社会经历是人性关键,贯穿一生的社会经历即社会化,人们通过这种经验发展自己的潜能并学习文化。社会经历是人格形成的基础,社会化的机构包括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大众传媒,而家庭是社会化最重要的机构,承担培养儿童能力、价值和信仰的职责。当然孩子还从父母所创造的环境类型中进行学习(艾里克森)。

越轨机会结构成因。就越轨的程度和性质而言,主要取决于社会是否提供达到文化目标如金融成功的手段(约翰·J·麦休尼斯)。

遵从是指通过被认可的手段去追求文化目标。因而中国官方媒体中的“模范”总是那些通过努力工作获得了职业声望、增加了公共福利的人。不是所有希望实现文化目标的人都有机会。文化对财富和地位的强调与缺乏致富机会之间的紧张可能怂恿一些人偷盗、抢劫(莫顿)。这些越轨被默顿认为是革新——用非传统手段实现文化目标(财富等)。这种革新包括认可文化目标(金融上的成功)、拒绝传统手段(努力做诚实工作)和贊同非传统手段(街头犯罪)。

默顿称之为仪式主义的是另一类越轨:因无力达到一个文化目标所促成的越轨。如许多人相信自己无法实现致富声望这些文化目标,以至于流亡国外以便严格坚守规则(传统的手段)而使自己仍旧成为至少是值得尊敬者。退却主义指是无力成功的第三种反应:既拒绝文化目标又拒绝传统手段以至于个人有效地实现“不参与”。酒鬼、吸毒等是退却主义者——以非传统的方式生活。被默顿称为反叛的是对失败的第四种回应方式。那些人既拒绝成功的文化定义又拒绝传统获取成功的手段而且前进一步,他们支持并实践一种反文化的可供使用的办法以废除或破坏现有社会秩序。它是国家治理目标体系的重要构成。

越轨还受易接近非法机会的强烈影响(Richard Cloward 和Lloyd Dhlin)。也即,越轨或遵从受相关联的机会结构的强烈影响,这些机会结构构成了一个人的生活并汇成国家治理图景。

大量研究显示,越轨亚文化会在机会结构促成越轨行为的地方发育。这种在社会底层出现的越轨,是因为他们通过创造各种有过失亚文化以获得自尊,在这种亚文化中他们被认为是有价值的。这些有过失的亚文化的明显特征是:(1)麻烦:与老师警察冲突不断;(2)健壮:看重体格的大小和力量;(3)机灵:在街头成功;(4)需要刺激:寻求刺激、冒险和危险;(5)相信命运:对自己的生活缺乏控制;(6)渴望自由:经常向权威人物表示愤怒。(Walter Miller)

统计结果显示,行为不良在城市底层青少年中极其普遍,正如在欠发达国家不文明行为极其普遍一样。中国大陆颁布不久的《旅游法》、中国国家旅游局2013年颁布的文明旅游出行指南以及《网络法》等,就是针对次级越轨及越轨生涯的治理。1984年的美国联邦法律要求各州在1987年以前将21岁定为可以饮酒的法定年龄,否则,这些州将失去联邦对高速公路的部分投资。美国的50个州不得不最终同意。

越轨三个基础四个功能:客观性和正功能。

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首先了解越轨的三个基础:(1)文化不同越轨行为表现不同。(2)越轨者的身份是他者界定的。(3)社会权力关涉规范和人们定义越轨的方式。所以界定越轨和治理越轨需要专门人员分类研究、制定具体治理项目计划,按期推进。只有治理策略没有项目计划或只有项目计划而没有治理详细目标都是无效。

越轨是消极的有待治理的,但越轨的存在为社会变革提供了前提,是社会组织的必要部分:(1)越轨确认文化价值和规范。(2)对越轨的反应澄清了道德边界。(3)对越轨的反应增强了人们团结的可能。(4)越轨激励社会变迁(涂尔干)。

越轨的现代化治理手段之一:医学治理。

国家治理比较现代化的国家,比如德国、美国,用医学方法处理越轨已经成为一种新兴手段,这得益于医学的现代化。

将道德和法律的越轨转换为医学情形,是这一趋势的新图景和新效应。用“有病的”或“健康的”临床诊断代替“坏的”或“好的”道德评价,有效地改变了贴在某人身上的一系列标签。将越轨重新定义为医学而不是道德问题,是个国家治理的重大革命之一。如此转变可能带来至少三种后果:

(1)越轨是道德问题或是医学问题的诊断,直接关涉由谁来对越轨做出反应。一个医学标签会把越轨置于医生、精神病学家和法律顾问等临床专家的控制之下。(2)人们如何对越轨做出反应。把越轨者定义为应该遭受惩罚的冒犯者是道德的视角。越轨者需要治疗是医学的视角。为惩治犯罪而设计的是刑罚,为治疗病人量身定做的是治疗程序。(3)对越轨者的两种标签关涉越轨者不同的个人能力。道德要求人们对自己的对错负责,而有病就不能控制自己行为而必须服从治疗。

国家治理的目标是越轨,国家治理的目的是限制越轨鼓励遵从。标签理论认为越轨和遵从的主要起因不在于人们做了什么,而在于他人对其行为的反应。

国家治理的主要力量是法治 。法律的正式渊源包括授权立法和自主立法、条约与其他经双方同意的协议、先例。法律的非正式渊源包括正义的标准、理性与事物的性质、个别公平、公共政策、道德信念与社会倾向以及习惯法(E·博登海默)。这些分布于各个层面的力量都需要经过长期稳定的培植和科学的调试方可发挥正效应。

注释:

内化基于自我价值和自尊的肯定是自发实现实现个人目标和社会目标,成本最低、目标最清晰,所以效应最高。

法治是社会治理的主要力量,但不是唯一的治理力量。权力、道德、习惯、行政是其重要的补充,它们一起构成社会的控制系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