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1
□ 曾诗雅
漂,是当下的一种生活方式。景德镇不缺名气,瓷都的历史至少千年,来来往往的人很多。最新的数据是,不完全统计,每年会有3 万多人来到景德镇。这些人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叫作“景漂”。
王晓霞出生在福建小县城一个有6 个女儿的家庭。5 个姐妹很一致,全在24 岁前嫁了人。如今28 岁还不想结婚的王晓霞是这个家的例外。
这个家里不允许例外。王晓霞大学毕业后,曾在日本工作4 年,每年回家的日子不到7 天。不过,每个在家醒来的早上,她都会看见沙发上坐着来相亲的男生,共同点是“性格老实、有稳定工作”——这也是父母对她的所有期待。她对自己的期待是做陶瓷。高二时,她就想要学美术,去艺考,家里人反对。大学她学的是日语,被日器里的匠人精神所吸引,喜爱上了陶瓷。一毕业,她就搜好景德镇的资料,想去学做陶瓷。父母却催着她结婚,理由是彩礼钱能一下子还上家里20 万元的房贷。她不愿顺从,跑去日本,一边做翻译文员,一边做厨师,4 年还清了20 万元的房贷,也攒下了20 万元的积蓄。
这一次,王晓霞不想再妥协。她告诉父母,自己在上海找了一份稳定的翻译工作,转头就买了一张去景德镇的车票。
四川女生子岚来景德镇之前,在父亲开的公司上了9 个月的班。进入公司后,在意大利学的服装制版用不上了,作为接班人,她要学的是财务、对接客户、管理人事。她尝试离开一阵,把上海、苏州、杭州都走了一遍。走到景德镇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宁静,她相信“陶瓷可以沉淀一个人”,就顺势留下了。
巧慧没念过大学,18 岁就进入社会,在长沙做过面包店的学徒,也做过一家公司的前台。来景德镇学陶瓷是她闯荡世界的一次尝试。家里人很支持,因为这是一门手艺活。
至于那些从景德镇陶瓷大学毕业的学生们,这里有齐全的陶瓷原料、成熟的陶瓷市场、技艺高超的师傅,留下是理所当然的。
成为陶艺人没什么门槛,报一个景德镇的陶艺培训班,学就行了。陶艺班短的15 天,长的3个月,学费根据时间而定,500 元的有,5000 元的也有,大多标榜着“零门槛”“速成”。当地的陶艺人看不上这些。一个学了8年陶瓷工艺的景德镇小伙表示,这里的传统是拜师制,一个学徒学成可能要8 年、10 年。
景漂们等不及从头细细学。子岚也报了班,花1 个月学了拉坯和绘画。与朋友一起合开了一家工作室。工作室租在景漂聚集地之一的雕塑瓷厂里。景漂们就养成了串门的习惯,这是一种与7700 多万独居的“空巢青年”截然不同的共处文化,也成为很多景漂迷恋这里的理由。
每家工作室都像一间遗世独立的客厅。相亲、家业、都市,全被抛开,连外界也抛下了。
学艺术出身的景漂们会流露出某种在艺术上的坚持。子岚不愿意供货给分销商或者买手店,她想直接卖给客人。宣传瓷器的照片也都由她拍摄,必须统一,“要有我自己的风格”。真正坚持到成为艺术家的是极少数。更多的景漂,还在“手艺人”的圈层里挣扎。
塑形、绘画、上釉,景漂们做起陶瓷,一天伏案时间可能会超过10 小时,连水都顾不上喝。烧窑时,有些人会失联,全天都盯着窑温。开窑就像开盲盒,有成,也有败。陶器烧毁是常事,十几天的努力一瞬间化为乌有,还得亲手砸掉残品。谈起这些,大家的表情都很平淡,毕竟每个景漂都在经历。
不是所有景漂最后都能爱上做陶瓷,比如巧慧。来景德镇之前,她听到网上流传,“这里月租1500 元,月入七八万”。前半句是真的,但后半句,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一位摊主说,11 月过半,自己出摊四次了,一件瓷器都没卖出去过。“我不喜爱陶瓷,我给自己留了两年的时间,先把钱赚了,然后安心选择其他我想做的工作。”巧慧说。
王晓霞的陶瓷有时卖不到1000 元,有时能卖上7000 元。她想着,等到月收入平衡在五六千的时候,就告诉父母,王晓霞早已不是沪漂,而是一个景漂。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