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东北虎野外考察纪实

时间:2024-05-21

在我国历史上,虎是东北地区森林山地广泛分布的物种。20世纪初期开始,东北虎的数量因人为捕杀等因素逐渐下降,后期其栖息地逐步丧失、猎物逐渐匮乏,到20 世纪末东北虎在野外濒临绝迹。本文作者多年前在东北地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东北虎野外考察,他们爬过多少山地,路遇多少珍禽异兽,又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呢?

暖泉河林场发现老虎足迹

1995 年,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以下简称“黑龙江动物所”)和俄罗斯远东科学院太平洋地理研究所的研究专家,根据我国东北虎的野外生存状况,开展了一项东北虎分布与栖息地现状的联合调查,调查地点为黑龙江省东南部的山地林区。我作为黑龙江动物所的科研人员有幸参与其中,随同考察队伍走进大山,追寻东北虎的踪迹。

黑龙江省牡丹江东宁市的暖泉河林场归属绥阳林业局管辖,是这次东北虎联合考察的第一站。林场群山环抱、森林茂密、河流清澈,植被为针阔混交林及阔叶混交林,海拔600~900 米。

1995 年7 月27 日的清早,我们行进在山中,边走边观察周围野生动物的生境及其活动的痕迹。强烈的阳光照射在树林里,湿空气裹挟着草木味溢满队员们的鼻腔。天气炎热,没有一丝风,队员们担心遭到蚊虫叮咬或被荆棘刺伤而不敢脱掉外套。我们在落叶上发现了几堆狍的粪便,虽然看不清地面的足迹,但据落叶的痕迹猜测应该是1 个有2~3 只成员的狍家族群留下的。

前方有一棵胸径约40 厘米的红松树,俄罗斯老虎专家皮库诺夫先生停下脚步查看树的周围,寻找老虎的活动痕迹。东北虎作为典型的大型猫科动物,有在树下排尿液的习性,有时会用身体摩擦树干,或者站起来将前爪搭在树干上,甚至抓掉树皮。皮库诺夫没有发现老虎活动的痕迹,我们继续前进。森林里不时传来布谷鸟“光-棍-好-苦”和啄木鸟叩击树干发出的“搭-搭,搭-搭”的声音。

接近中午,我们来到瑚布图河岸边。大家不约而同地蹲在河边喝起水来,有的俄罗斯专家还跳进了河里游泳放松。经过短暂的休息大家恢复了活力,返回的路线要下山走2 千米,再顺着一条山沟爬上去。

在山脚的柞桦林内,我们发现了6 堆马鹿的粪便。这里是马鹿的采食地,发现其粪便顺理成章。夏季,马鹿会在清晨或黄昏到山脚水草丰盛的地方采食,吃饱后返回海拔较高的山顶或山梁上休息。根据俄罗斯专家的调查结果,我们知道马鹿是东北虎的主要猎物,其种群密度与东北虎的分布有密切的关系。

当我们快要到第一个山梁顶时,看见前面的考察队员都弯着腰在寻找着什么。走近一看,原来干涸的泥地上清清楚楚地印着一串梅花状的大脚印。皮库诺夫连声说:“吉格,吉格!”意思就是老虎。大家异常兴奋,夏季能在森林里发现这么清晰的东北虎足迹简直难以置信!一周之前这里下过雨,老虎在泥泞的小路上踩过,几天后泥土干涸变硬,足迹的掌垫和脚趾就变得清晰,留下了8 个清晰的脚印。经测量,足迹大小为16.4 厘米×17.0 厘米,前足掌垫宽度11.6 厘米,单侧步幅82 厘米。根据足迹推测,这是一只体形较大的成年雄性东北虎。这次发现的老虎足迹,为我国老爷岭林区尚有东北虎栖息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俄罗斯专家首次来我国开展野外合作考察,就发现了东北虎足迹,毫无疑问这一发现给我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保护东北虎,最关键的是保护其适宜的栖息地。森林的采伐、农田的开垦、道路的修建、有蹄类猎物的匮乏等诸多问题,都是东北虎生存的限制因素,要解决这些与东北虎保护相矛盾的实际问题,任重而道远。

神顶雪峰遭遇黑夜险途

神顶峰是黑龙江省东部虎林市的完达山东部茫茫林海中的最高山峰,海拔831.7 米,群山绵延数十千米,纵横交错、蜿蜒崎岖。1999 年,中俄两国的动物学专家再次来到这里进行东北虎调查。

我们到来前的几天刚下过大雪,这样的情况是不适宜野外调查的。但是,两国专家考察的日程不容更改,我们只能按计划进山。2 月1 日,我和俄罗斯专家伊戈尔先生一组,林场派小张做向导,还抽调了一位边防小战士携枪保证大家的安全。调查样线是神顶峰东侧的永幸和青山林场施业区,我们要早上出发,天黑前返回驻地。

2 月初完达山的雪后清晨,太阳刚露头,体感格外寒冷,室外温度约-30℃,呼出的热气会马上结成了白霜。林子里的雪平均深四五十厘米,深的地方有六七十厘米。森林里很寂静,漫山遍野都是皑皑白雪。走在队伍前面的人要费力地把雪蹚开,后边的人踩着前面的脚印走。因为伊戈尔年龄较大,个子也不高,我们尽量让他走在后面。

走着走着,我们发现在沟塘一侧有两条动物的足迹链,是早晨刚刚留下的。从足迹能看出这是一大一小两只动物的足迹:小的身体轻,在风吹过的硬雪上足迹很清楚;大的动物身体重,较硬的雪壳也被踩塌。足迹、掌垫和4 个脚趾的边缘都很清晰,可以确认是猫科动物的足迹。

我们知道东北虎的足迹最大:成年雄虎掌垫宽10.5~12 厘米;成年雌虎掌垫宽9.5~10.5 厘米;亚成体掌垫宽7.5~9 厘米;幼虎的掌垫宽在5 厘米以上。豹的足迹较小:成年雄豹足迹掌垫宽6.5~7 厘米;成年雌豹的足迹掌垫宽6~6.5厘米。猞猁的足迹更小:成年雌性的掌垫宽度5~5.5 厘米;成年雄性的掌垫宽度5.5~6 厘米。

我们眼前的动物足迹符合猞猁足迹的大小,大的足迹掌垫宽5.4厘米,毫无疑问是猞猁妈妈带着幼崽一起活动时留下的。翻过两个山冈,我们还发现了马鹿和野猪的足迹。接近中午,大家在一条小河中间开阔的地方休息吃午餐。午餐后,大家将包装袋等垃圾装包带走,保护环境不受污染;临行前还用雪把火彻底熄灭,不留隐患。

我们顺着山沟向山顶行进,上山路上的雪很深,直到下午2点多才到达山梁。东北地区冬季白天的时间短,天黑得早。黑夜留在山里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极低的气温加上完全漆黑的环境对考察队员来说非常不安全。我跟向导提议应该返回了,向导小张指着左边的方向说没有问题,他认为下到沟底就是公路,大家只好继续向前走。

我们向下越走越远,慢慢天已经完全黑了。大家加快脚步,到了沟底发现周围是林子,并没有小张说的公路。小张也有些发蒙,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如果继续顺着沟向下走,不知道能否找到公路顺利返回。此时已是晚上7 点了,森林里一片漆黑,大家出过汗的衣服随着气温的降低变得越来越冷,由于没有找到路,队员们的心情也越来越紧张。如果走不出森林,待在冰天雪地的树林里是非常致命的。

我们慎重商量后决定按原路返回。大家鼓足勇气向右侧山上爬,我先带头在前面蹚雪。雪深天黑,上山极其艰难,我们一步步向前移动,遇到身旁密集的灌丛枝条就使劲儿扒开侧身而过,大家的衣服被划破,手也被刺伤了。等我实在走不动了,伊戈尔就抢到前面开路,4 个队员轮换走在队伍前面蹚雪行进,费了好大一番力气才爬到山顶。我们让小战士打了两枪以吸引别人的注意,期盼会有人听到前来帮助我们。

平复紧张的心情之后我们慢慢向山下走,不一会儿就听到了汽车的鸣笛声。再往下走见到了车灯,终于找到了公路,大家别提多高兴了。最后汽车顺利地接到了我们,回到林场已是深夜。队员们经过一天的跋涉和惊险的黑夜森林摸索行进已经筋疲力尽,好在有惊无险,安全返回了驻地。

村民家中到来不速之客

1994 年2 月下旬春节刚过,我们与绥阳林业局的工作人员共同开展东北虎野外考察。林业局李科长说我们到来前几天三节砬子屯来了一只老虎,可以去看看具体情况。

三节砬子屯隶属于牡丹江市东部的东宁市老黑山镇,几十户人家傍山而居,村落泥土房是东北农村典型的农家院样式。房子四周用木篱笆围了起来,院子里有菜园子、猪圈和鸡、鸭等家禽。老虎去的是村子西边的韩庆成家,韩庆成的妻子向我们讲述了那天早上发生的事。

农历正月十一(2 月20 日)早上天刚亮,她跟往常一样去院子里抱柴做饭。刚推开房门,她就看见院子里趴着一个黄色的牛犊子大小的动物。仔细一看,它脑袋圆圆,身上黄毛还有宽的黑条纹。当时她立刻被吓出了一身冷汗,这不是老虎嘛!于是她赶忙退回屋内关上门,让孩子们噤声躲在炕上。可是只躲着,老虎不走怎么办?万一再进到屋里,一家人就没有地方躲了。她非常着急,于是打开后窗呼喊周围的邻居相助。房后的邻居得知情况后,站在自家门口大声喊叫并敲打铁桶,设法用声音把老虎吓走。最后老虎纵身跳过一人高的篱笆,向西边的大山走去。

韩庆成的妻子等老虎走后到院子里查看情况,看到家中的大黄狗和两只大鹅都被咬死了。再看猪圈里,两头各约50 千克重的猪也被咬死了,其中有一头猪被吃掉了近一半的身体。当时还没有给予经济补偿的说法,憨厚的农民当然也不会提出相应的要求,所以财产损失只能自己承担了。这只虎从韩庆成家逃走后没有走远,第二天又到村子北边刘江家吃了一只羊。老虎连续几天骚扰村庄,村民只能用敲铁桶和放鞭炮的办法将其轰走。

回林业局的路上,我一直在琢磨老虎为什么要进村子捕食过夜,是村屯侵占了老虎的家园,还是森林中可捕食的猎物太稀少了?保护野生动物与保护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之间的矛盾应该如何解决?我询问林业局李科长,村民的损失是否有办法解决。李科长说此类事件无法解决,因为当时黑龙江省还没有对因野生动物造成的损失给予补偿的先例。

2016 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并且在第十九条规定“因保护本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或者其他财产损失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补偿。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此后,有些省份相继制定并颁布了地方法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的财产损失补偿办法”,从而缓解了保护野生动物与保护群众财产的矛盾冲突,但仍有多数省份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出台和实施补偿政策。

结 语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相邻,中俄边境林区具有东北虎等大型动物相互迁移的生态通道,90%以上的东北虎种群分布在俄罗斯境内,俄罗斯对东北虎的保护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国的野生东北虎种群恢复与俄罗斯境内的东北虎种群密切相关,借鉴其保护经验,积极开展中俄东北虎保护的国际合作研究,是我国东北虎种群与栖息地恢复的重要途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