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批评别人可以帮你认识自己吗?

时间:2024-05-21

近期影院正在上映皮克斯的动画电影力作《心灵奇旅》,我看完以后感触良多。“人活着,应该有目标,有理想,有意义”,它是这个地球上的大多数人都认同的积极信念。然而,真的是对的吗?影片在敲打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发出一系列声声回响的叩问:“嗨,你要去哪里?你忘了,你还活着吗?你认为这还不够吗?”那个问题的答案才最终慢慢浮现——抛开一切对意义的追求,我们才可能回到当下,去感受周遭的一切,去感受活着本身。这部电影的主题,与前段日子在生活中发生的一件小事给我带来的领悟不谋而合,曾经的我也是如此执着于活出有目的的人生,而这些真的是我想要的全部吗?我究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一系列的自我追问缘起于一份“批评妹妹”的作业单。

“批评邻人作业单”的实践

表妹玲玲,妥妥的一枚80 后单身女青年,个头有些粗壮,看起来性格洒脱,但男孩气的言谈举止下有颗敏感脆弱的心。她在三线城市的一家房产私企做文秘,收入原就是波澜不惊,不料一个疫情,用她的话说,倒让老板养成了拖欠工资的习惯。我与她是儿时的玩伴,因为当年读书顺些,经过多年的奋斗,与她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渐行渐远,但一直与她保持联系,总想向她传递些积极的价值观。我清楚她的家境情况,便时常为她的收入状况担忧,会不遗余力地给她出谋划策,诸如多读书多学习,为随时另谋高就积累资本;婚姻靠缘分,事业靠自己;等等,甚至看到好的无风险创业项目,第一时间就想到推荐给她,但最后都不了了之。回想起来,可能一来二去我们的诸多互动里,双方都积累了一些情绪。

有一天,我微信她:“上次推荐的那个事可以做,我身边朋友真的做得很好。”“我不想弄,我懒。”“可以试试啊,闲着也是闲着。”“我不做。”我一下子有些火,她对我连敷衍都懒得敷衍了,我回复说:“嗯嗯,你是小公举,我们不能和你比。”聊天到此结束,我也没觉得什么,只是有些恨铁不成钢之感。当天晚上,我想问她个事,但微信发不过去,她竟然把我从微信好友里给删除了!

那一刻我心里五味杂陈,回忆起过去的很多画面,想到自己为她不计付出做的一些事情,怎么也不明白,她有什么深仇大恨能把家人给拉黑呢?和长辈们吐槽后,他们说没事,别和她计较,明天我们去哄哄她。但我的心情始终无法平静,堵得慌。这时想到了拜伦·凯蒂的功课,凯蒂说过,如果你没有体验到平静,那就是一份作业单,所有的冲突都可以写在纸上来解决。好吧,索性半信半疑地拿出笔和纸来,试着把对她的批评写下来。不写不知道,一写就像开了闸的洪水一样,我才第一次意识到标榜乐于助人的我,在到处教导别人积极向上的时候,有那么多埋怨和不满。我写道:

我对她感到很愤怒,因为她生活毫无目标,不求上进。我想要她接受我的建议,我想要她尝试不同的事情,我想要她学习新事物。她不应该这么懒。她不应该删我微信,她不应该粗暴地对待姐姐。我需要她立即向我道歉,我需要她与我有礼貌地沟通,我需要她感谢我一直以来对她的照顾。她是懒惰的、自大的、无理的、固执的,不可救药的。我再也不要被她这样粗鲁对待,我再也不想和她说话……

几分钟的工夫,我酣畅淋漓地完成了凯蒂的“批评邻人作业单”,觉得心情一下子舒服、通畅了许多。等到第二天,自己的情绪完全沉淀下来,我把这张纸拿出来重新看了看,对照一下4 个问句和一个反躬自问,逐一审查。

1.这是真的吗?2.我能百分百确定这是真的吗?3.当我相信这个念头时,我会如何反应?我是如何对待她,又是如何对待我自己的?4.当没有这个念头的时候,我是怎样的人?

在静默下,回答第二个问题时,我的答案便开始松动了,我第一次发现,自己无法确定这是真的。或许平平凡凡、安安稳稳过好当下每一天,就是她的目标,而我为什么要把我所谓的“目标”强加在她身上?每天挤着地铁上下班,定期还着高额房贷,为孩子补习班花销抱怨的我,和优哉游哉逛街、住着自家房、买着便宜新鲜蔬菜、一人吃饱全家不愁的她,面对的是完全不同的世界。我认为她面临的巨大压力,只是我对自己生活现状的投射而已。当我在批评她生活毫无目标、不求上进的时候,反躬自问,把主语换成我,“我生活毫无目标,不求上进”,是不是也是一种事实,是不是同样真实呢?

我静下心来,慢慢回看自己每天的生活,突然感到如此震惊。我看到自己就像一个上紧了发条的闹钟,一刻不停地走着,又像流水线上的工人,做着自以为高端的脑力游戏,程序化地完成每天的工作。现在才知道,这就好似《心灵奇旅》电影里忘我的钢琴家,又像是执迷的基金经理,他们并没有太多不同。积极的说法是忘我投入,消极地说来就是不自知的沉溺。这些就是我的生活目标吗?我看到自己,伸出长手来对妹妹的生活指手画脚,说三道四;我看到自己,和同事们围成一圈,抱怨工作,抱怨人事;我看到自己,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抓他的学习和爱好,自己书架上的书都落上了一层厚厚的灰……我的精神生活是上进的吗?

她是自大的、固执的、不可救药的?反转过来,我是自大的、固执的、不可救药的。天哪,在那个情境下我何尝不是一样!我站在一个成功者的角度,高高在上,指点她应该怎样过好生活;在她说“不”时,我没有认真倾听她的话,而是依然故我地提建议,我很自大,自以为是;在她已经多次表明做出另一种选择时,我还是固执地认为她应该去尝试……就这样,我针对每个念头反思和反转,在自己身上找出了许多根源性的问题,愈发感叹“批评邻人作业单”的智慧,尤其是反躬自问对内省的力量,犹如神来之笔。

“批评邻人作业单”的来源

那么,为何要从批评别人着手来探究自己呢?“批评邻人作业单”由美国著名心灵导师、一念之转的始创者拜伦·凯蒂发明的。凯蒂曾经历长达10 年的抑郁,在其43 岁那年觉醒于真相,认识到所有的痛苦皆来自于我们的念头和看法。

凯蒂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在家附近的沙漠里独处,专注聆听内在的声音,她内心浮现自古以来一直困扰所有人类的故事,直到每个观念清晰地显现。她发现给人们带来烦恼的声音总是围绕,我很生气/愤怒/绝望,焦虑……(情绪词),因为……;我想要别人怎么样;他们不应该怎么样;我需要别人怎么样;别人是自私的、吝啬的……(形容词);我再也不要经历……,这些话语一遍又一遍在心里不断重复,于是批评他人的转念作业单6 道问题差不多成型了。

凯蒂说,经常有人问她:“我知道所有问题都是我自己造成的,为何还要去批评他人?”凯蒂的回答是,“我了解,但请信任这个练习,批评你周围的人,按照简单指示试试看,你可以写父母亲、配偶、子女、兄弟姐妹、邻居、朋友、敌人、老板、员工、同事,甚至是老天爷,通常你选择的对象越亲密,反躬自问的效果就越明显。”凯蒂的经验是,我们最需要的老师往往是每天跟我们一起生活的人,没有比我们的配偶、父母和子女看得更清楚的大师了。在我们能够面对事实之前,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向我们显示我们不想看到的真相。

在《一念之转》一书中,凯蒂进一步阐述她如此设计的用意。如果一开始就把自己当成批判的对象,即初次练习就批评自己,人们的回答往往是别有企图的,随之所用的解决方式也容易让人无功而返。当把谴责的矛头先朝向外,焦点一旦不在自己身上,你便能更加放松,肆无忌惮地批评别人该做什么,该怎样过日子,该跟谁交往,诸如此类,我们一清二楚,头头是道。要是不信,你可以稍加留意,办公室同事们八卦时,是不是每个人都像别人问题的专家。通常我们对别人有超乎寻常的洞察力,却完全看不清自己,练习批评邻人作业单,将使你从认定别人是怎样的人,转而认出原来自己是怎样的人,最后你终将明白你身外的一切人、一切事物全是自己想法的投射。因此,要先从批评他人开始,然后再做反向思考,这个过程是了解自己最直接的通道。

如何写“批评邻人作业单”呢?

写批评邻人作业单时,需要静心将自己带到一个具体的场景里。就像我在开头故事里的那样,我在脑海里完全地回到那一刻,拿着手机,坐在椅子上,发现无法给妹妹发送图片,意识到她把我从微信好友里删除,我的愤怒、委屈和不理解一下子涌上心头的那一刻。

无论是过去、现在或未来,任何让你情绪感受最强烈的场景,浮现的可能是某位令你讨厌的人。或是使你生气难过的人,或是让你感到迷惑的人,不管你认为他们是怎样的人,尽可能地还原那个场景,回到那个“梦”里,当时你和他之间发生了什么,你们说了什么,你们彼此的情绪、行为反应是什么?接着,请直接写下你的评论。

刚开始写时,也许你会感到很奇怪,因为一直以来我们都被教导不要去批评别人。然而事实上,我们经常批评别人,我们脑海中对别人的批评声浪一刻都未停止过,现在终于有机会把这些声音在纸上宣泄出来,安全的是,不用担心被别人指责,或者传播。你可以随意地写,这是个自我对话的机会,因为反躬自问后,你会发现即使最卑劣的想法也会峰回路转,让你看到更多的理解,理解他人,理解自己。

之所以要把那些想法写在纸上,是因为,倘若只用头脑来做反思,我们的思路不会那么清晰,很容易被心灵耍得团团转,甚至在你意识到之前,那个可能给你带来洞见的念头早就一闪而过,你又被另一些试图辩解的故事淹没。人心为自己辩护的速度是如此之快,我们只好依赖书写将它们一一拦截下来。一旦心思暂停在纸上,你的想法就稳定下来了,你才可能进行反躬自问。表面上看来我们所做的批评邻人作业单好像是针对某个人的,事实上我们处理的是我们对于所有关于人的想法,例如,你整张批评作业单写的全是你的妈妈,稍后却发现你与孩子、你与爱人的关系也会改善,因为你跟其他人之间的问题也可能焦灼在同样的想法里。反躬自问环节显然是最有启发性的,把所有主语中的“他”换成“我”,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是错的,而是为了发掘事实的另一种可能性。当我们想对别人说教时,不妨返回自身,先修正自己,我们就会知道,自己要别人做的事情,对自己来说也一样困难。

正如凯蒂所说:“当我领悟到这点时,我发现自己和被我批评的人都站在平等的立场上了,而且也看到我的人生观对任何人都不容易展现出来,我看到我们其实都已经尽力了,这就是开始体会谦卑人生的第一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