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1
福塞尔《格调》里半嘲讽地说:上流社会眼里,下等人才会迷恋甜味。细想来,还真是:喝咖啡的能人,颇有些爱自诩“只喝黑咖啡”。喝葡萄酒的,许多看不上葡萄酒加雪碧。类似的鄙视链里,都将甜腻的,看作不够硬核。然而,真的是这样么?
咖啡最著名的产地里,当然有巴西与哥伦比亚。巴西有种所谓Café Zinho 的传统喝法:水倒在锅里,加黑砂糖充分溶解,煮沸。糖水沸腾时,下咖啡粉,搅拌均匀,滤过,喝。哥伦比亚有种叫Tinto 的喝法,也差不多:黑咖啡加Panela 糖——未精制的全蔗糖,许多有烟熏和焦糖风味——和滚咖啡一起煮到浓甜加苦,一起喝。您看:在咖啡的原产地,也是喝得这么甜的。
日本茶道讲究和敬清寂,口味上也素雅纯正,但茶会时按例也有甜甜的和果子。
同样,阿拉伯人以前喝咖啡确实经常不带糖,但他们配椰枣。东正教徒如俄罗斯人,喝不加糖咖啡和不加糖茶饮时,惯例甜面包、蛋糕、蜂蜜摆一桌。
英国人嗜糖、不止在茶。亨利八世的时代,英国人刚能够稳定地获取糖,于是什么东西上都放:煎鸡蛋,加糖;炖肉,加糖;葡萄酒里,加糖。土豆烤完了,加一勺子糖;绿叶蔬菜上,加一勺糖。吃得起糖的人会牙齿发黑,普通人为了显得“咱也吃得起糖”,会特意染黑牙齿——到这地步,简直就是神经了。
大概可以这么说:上等人觉得,甜味经常显得脆弱、下等、世俗、不够高雅,能尝得苦味才显得品味非凡、耐得住寂寞等。但咖啡与茶,本来就是搭配甜食或者糖喝的。
酒,也如此。葡萄酒发酵,酒精度和糖分此消彼长,所以爱喝偏甜葡萄酒的,很容易被人小看:咳,不懂得咂摸葡萄酒酸度和平衡度的小孩子,只喜欢甜啊!然而南欧惯例,像葡萄牙、西班牙和南法酿葡萄酒,都喜欢加酒精强化,提前终止发酵,导致葡萄酒甜浓醉人。
葡萄酒+水果切片+白兰地+蜜……这玩意听来,不比葡萄酒+雪碧高雅吧?可那是西班牙的国民饮料,Sangria。
伏特加+橙汁搅一搅,听来像个乡巴佬所为吧?这是经典的螺丝起子/螺丝刀鸡尾酒,雷蒙德·钱德勒的小说《漫长的告别》里贯彻头尾的饮料。
每年入冬,法国和瑞士那一带,都要喝Vin Chaud 热葡萄酒:葡萄酒里加砂糖、肉桂、姜或其他香料,都有。虽然不是什么好酒,但法国人喝得欢着呢。
说来说去,大概是这么回事:无论是酒、咖啡还是茶,甚或其他,好的饮品都不排斥甜味。硬核玩家当然可能会喜欢纯粹的口味,但那是个人口味偏好,不该拿来成为鄙视链。
我们接触任何一个门类时,都会有鄙视链,但“上流社会觉得凡人才迷恋甜味”之类,本身并无太多道理,更像是一种通过半自虐行为,来产生距离感。颇类于寒冬卧冰、夏季烤火,“你做不到吧?我可以!”
以我所见,人类有些基本的需求。饮食男女,人之大欲。贪生怕死,好逸恶劳,乃是天性。渴要喝,饿要吃,想吃口甜的香的,而不想吃苦的臭的。不承认这些,就有些反人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