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文化与制度角度看流动儿童的城市化过程

时间:2024-04-24

鲍 蓉

摘要本文主要探析了改革前与改革后,由于制度和文化的变迁,导致对流动儿童城市化的阻碍影响,并分析了形成变迁和产生影响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使流动儿童城市化顺利进行。

关键词流动儿童 城市化 文化排斥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11-243-01

一、问题的提出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进城务工农民不断增加,其随行子女也越来越多,他们有些正处于义务教育年龄阶段,有些已处在高中教育和就业阶段。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中有些人虽已在城市生活多年,但很难真正融入城市,城市化过程并不顺利,并且出现许多问题。

就目前的现实而言,尽管城市政府对待流动儿童的政策取向由排斥向接纳转变,而户籍制度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城乡分隔制度并未完全取消,但户籍制度在流动儿童进城问题上有明显的弱化。然而,流动儿童在城市的生存仍旧面临着比较严重的社会排斥,尤其是文化排斥——城乡巨大的文化差距以及群体间的利益冲突,使流动儿童被排斥在城市主流文化之外。因此,只有通过消除制度障碍,弱化文化排斥的情境,通过流动儿童提高自己的文化适应能力,才能促进流动儿童的城市融入,实现流动儿童的城市化。

二、流动儿童城市化的文化研究

(一)流动儿童城市化的文化意义

城市的排斥力不仅源自市民的文化和心理阻隔,而且源自社会结构的隔离。流动儿童进城不仅仅是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移居城市,也是现代化意义上的“文化移民”,更是指个人从农村人向城市人的转变过程,它涉及到流动儿童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转变过程。流动人口作为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载体,承载了传统与现代在变迁中表现出的矛盾冲突与不和谐。他们集中体现了转型社会、文化变迁的复杂性和激烈性。如果农民工所承载的文化冲突不断被累积,就会逐渐形成一种较为强烈的社会相对剥夺感,从而危及社会和谐发展。

(二)流动儿童城市适应模式的选择

文化排斥使流动儿童被定位成城市的陌生人,而流动儿童则把这种“陌生人”的角色内化为“隔阂”心理,因此他们从小就产生对城市的隔阂心理,对他们的城市化过程也必定造成一定阻碍。“隔阂”是流动儿童在城市的一种自我保护,通过减少与城市的互动来减小受到伤害的可能性;“隔阂”又是与城市社会互动的结果,是对文化排斥的一种回应。隔阂心理的形成使流动儿童对城市缺少热爱和责任感,权利义务观念淡漠,不愿意积极地进入城市社会,也不愿意主动地吸纳城市的文明。

(三)流动儿童的认同和归属感

在制度性因素与非制度性因素相互作用下,认同和归属感成为考察农民工文化适应情况的重要变量。流动儿童的身份认同简而言之就是对自己是农村人还是城市人的回答。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趋向不明确和不稳定。城市社会的“经济接纳、社会拒入”,职业身份与社会身份的错位,角色转换和身份转换的分离以及城乡文化上的差异是造成流动儿童身份认同不明确的主要原因。身份认同模糊将进一步催化和强化农村流动人口的“流动性”,甚至形成“游民化”的社会认同,使流动儿童城市化陷入困境。

三、流动儿童城市化的文化与制度研究

虽然人们将文化和制度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和研究领域,但是,文化与制度的关系却是相当密切和复杂的。这种关系如果从广义方面讲,文化就是制度,制度就是文化。这样的事实反映出文化与制度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统一性和一致性。从这个意义上观察文化与制度,尤其是文化与制度的变迁问题,我们可以发现文化变迁或制度变迁是在文化与制度的互动中演进的。文化变迁是与制度相伴而行的,文化变迁是与制度变迁联系在一起的。

然而根据文化不同的层次,文化与制度的关系也不是完全统一、一致的。从文化的器物层次看,文化与制度是统一、一致的;从文化的制度层面(主要指价值观、思想理念)看,文化与制度就不是完全统一、一致的。因为城市与农村存在两种不同的文化,流动儿童来到城市,城市文化不能及时适应,相应的制度也不能及时制定,所以流动儿童在农村习得的文化就会和城市文化产生文化冲突。

四、研究结论

文化与制度的这种关系体现在流动儿童的城市化这一问题中却不尽相同。改革开放以前由于户籍制度与身份制度的限制,将农民工及其子女紧紧地控制在农村。同时,城乡文化差距也十分明显。改革开放以后,户籍制度和身份制度出现了松动,并且,政府为了促进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农民向城市流动。从此大量农民向城市流动成为农民工,也就出现了因此而产生的流动儿童问题,从而也就成为了本文所研究问题的研究背景。改革后的城乡文化差异由于农民工的出现有所缩小。但是流动儿童进入城市后,其城市化过程总是滞后于城市文化的变迁,他们需要重新融入城市、适应城市。这样我们就可以发现,虽然改革开放后制度变得宽松了,农民及其子女应对制度流入城市。但是,当他们进入城市后,在面对城市复杂多样的文化时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适应城市文化,在他们适应文化的过程中,文化也不断发生变迁,因此农民工及流动儿童在适应文化的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因此流动儿童在城市化过程中就表现出文化与制度的不统一与不一致。

参考文献:

[1]史晓浩王毅杰流动儿童社会化后果及其原因探析.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9卷第3期.

[2]潘盛洲.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问题应引起重视.红旗文稿.2007(2).

[3]王回澜.进城务工子女面临城乡两种社会化环境.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4]曾小华.文化﹒制度与社会变革.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