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1
20世纪60年代,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问世。周恩来聆听《梁祝》之后,对这部作品非常欣赏,更使他高兴的是,创作演出这部作品的都是新中国培养的年轻人。这一时期,周总理经常陪同到中国访问的外国国家元首来上海。在上海,总要安排文艺演出,周总理差不多每次都点名要听《梁祝》。
一次演出后,俞丽拿被邀请参加在锦江俱乐部举办的舞会,周总理也来了。俞丽拿默默地坐在一个角落里,面对着那么多国家领导人,她既紧张又激动。舞会开始后,周总理突然穿过人群,向俞丽拿走来。“我能邀请你跳舞吗?”周总理微笑着,做出一个邀请的手势。“你是俞丽拿,我多次听你拉《梁祝》,很好啊。”周总理看着俞丽拿,目光温和而慈祥。
“总理,我……我不会跳舞,会踩你脚的。”俞丽拿忐忑不安地说。“踩脚也没关系嘛,”周总理依然保持着微笑,“你是音乐家,一学就会的,来吧。”
和着音乐的节拍,周总理和俞丽拿在舞池里像散步一样慢慢走着。他很有兴趣地询问了《梁祝》创作的情况。俞丽拿发现,周总理对她的情况很熟悉,不仅知道她首演《梁祝》,还知道她们的四重奏在柏林获奖。总理说:“你们的四重奏能在这么大的压力下获奖,很不容易。你们辛苦了。”
听到这里,俞丽拿心里一热,脚步踏错了节拍,踩到了总理的脚。周总理笑了笑,带着俞丽拿调整了脚步。他怕俞丽拿不安,又问道:“你的名字,到底是俞丽娜,还是俞丽拿?”
第一张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唱片,是俞丽拿灌制的,唱片封面上把她的名字错写成“俞丽娜”,周总理也注意到了。在这样的交流中,俞丽拿觉得总理就像个和善的长辈,紧张和忐忑渐渐消散了。
俞丽拿把心里的苦恼也对总理说了,小提琴在中国缺乏群众基础,外国的曲子工农群众不爱听,不知该怎么办。总理想了想,笑道:“中国有那么多民间音乐,可以用小提琴拉。你们年轻人,要敢想敢闯嘛。”
一年后,俞丽拿和她的同学们在一起为周总理演出小提琴齐奏,拉的是中国《步步高》《四季调》《花儿与少年》等民间音乐。演出结束后,周总理接见了他们,总理一见俞丽拿,就笑着夸奖道:“你一年前谈的问题,现在不是找到答案了吗!你们的演出很好,是一条通向广大群众的道路。小提琴在中国会有知音的。”俞丽拿没有想到,一年前她和总理的谈话,总理竟然一直记在心里。
这之后,俞丽拿又有几次机会为周总理演奏《梁祝》。一次,周总理陪一个外国国家元首来上海,在欢迎宴会上,俞丽拿又演奏了《梁祝》。演出结束后,周总理从主桌上站起身,走到一边,让工作人员把俞丽拿叫了过来。“小俞,和你商量个事情。”总理的语气很温和,但态度很认真,“我觉得《梁祝》太长了一点,你和两位作曲家去说一下,能不能改得短一些,这样演奏效果可能会更好。”俞丽拿愣了一下,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她没想到周总理会提这样的意见。周总理见俞丽拿不吭声,又说:“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意见,供你们参考。”说罢,他又转身回到宴会席上。
那天晚上回家,俞丽拿心里有点七上八下。当时,《梁祝》已经广为流传,《梁祝》的旋律已经深入人心,俞丽拿认为《梁祝》是一个定了型的作品。可是周总理提了这样的意见,如果回到学校里一传达,肯定从上到下都会极度重视,要落实总理的指示。可是《梁祝》怎么改?能不能改?俞丽拿思忖再三,觉得她拉熟了的《梁祝》不能再改。她想,总理只是以个人的意见和她商量,她没有必要大事张扬。回到学校,见到陈钢和何占豪,她犹豫了一下,终于一字未吐。
几个月后,周总理又一次陪外宾来上海,在文艺演出的节目单上,他仍然点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还是那个宴会厅,还是俞丽拿,还是那一曲未经改动的《梁祝》。周总理看着在舞台上拉琴的俞丽拿,很投入地听着。演出结束时,他一边鼓掌,一边看了看手腕上的表。
宴会结束后,周总理见到俞丽拿,直截了当地问道:“小俞,你们没改嘛,《梁祝》还是那么长?”俞丽拿有点紧张,她站在那里,看着周总理,笑得有点尴尬。周总理沉吟了一下,笑着挥了挥手,大声说:“我不能苛求艺术家,能不能改,由你们自己决定吧。”此后,周总理再也没有提起此事。他以后又多次听俞丽拿拉《梁祝》,每次都听得很入神。
这件事,俞丽拿一直没对人说,但她永远记得周总理宽容的微笑,记得他挥手的动作。在她的记忆中,周总理是一个真正热爱艺术、懂得尊重艺术家的伟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