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朱绍权
摘要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事业跌入低谷。许多西方媒体大肆宣扬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然而如果我们因为暂时的低潮而对共产主义失去信仰,那只能说明我们对马恩共产主义思想缺乏深刻的理解。共产主义必然实现不是马恩的即兴之作。马克思从哲学经济学的角度论证了它到来的必然性。
关键词共产主义 哲学 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10-366-02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掀起新的一轮改革浪潮,但只短短几年时间,局势就迅速失去控制。先是东欧剧变,紧接着苏联解体。致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到重大挫折,使本来处于低潮的社会主义跌入低谷。许多西方媒体值此“良机”大肆宣扬“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制度和意识形态抗衡资本主义的社会体制已经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资本主义已经获得最终胜利,世界历史到资本主义已经终结了。”
有此想法者,不仅是资产阶级阵营,苏联1964——1982年的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的侄女柳芭在1990年移居美国后写的回忆录就说,连勃列日涅夫自己也“不再相信社会主义的胜利、马列主义的原则或者共产主义的前途”。他告诉他的弟弟:“什么共产主义,这都是哄哄老百姓的空话。”连最高领导人也如是说,苏联未来的解体自是情理之中。
共产主义是人类迄今最崇高的理想而非空想,是人类奋桨可达的标示自由幸福的灯塔而非镜中花水中月的蓬莱仙境。但实现共产主义不可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期间难免会有曲折甚至复辟,但“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不能因为暂时的低潮而对共产主义失去信仰。那只是对马恩共产主义思想缺乏理解的结果。共产主义必然实现不是马恩的即兴之作。马恩多角度论证了它到来的必然性。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来自于对老祖宗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理论的深刻把握。本文拟就马克思对共产主义必然性的哲学经济学论证作简要梳理,以期引玉。
一、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哲学论证
“马克思哲学在哲学史上划时代的意义就在于,它实现了哲学主题的根本转换,即从宇宙本体转向人类世界,关注人的生存状况、人的和自由和尊严、人类解放”。①
(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之前——哲学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基地
马克思在《179号科伦日报社论》中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不仅从内部即就其内容来说,而且从外部即就其表现来说,都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现实的智慧即哲学比来世的智慧即宗家更有权关心这个世界的王国”。
而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他又说:“即使从历史的观点来看理论的解放对德国也有特别实际的意义。……正像当时的革命是从僧侣的头脑开始一样,现在的革命则从哲学家的头脑开始”。“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真正射入这块没有触动过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己。”
哲学此时期在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理论中的核心地位我想无须赘述。
(二)《手稿》——哲学论证共产主义必然性的扛鼎之作
1844年,马克思写就《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此手稿反映了当时马克思在经济学和哲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此手稿中,马克思详尽论述了异化、异化劳动、私有财产等的关系,从哲学的角度论证了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1.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对象化劳动)
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不同,在《手稿》中,马克思从劳动这种人的生命活动出发来把握人的本质,他认为:“生产生活本来就是类生活。这是产生生命的生活。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并认为“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这不是人与之直接融为一体的那种规定性。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②也就是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活动,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
所以“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因此,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象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③
综上可概括为自由自觉的活动(对象化劳动)是人的类本质,它将人与动物区别开来。人类通过对象化劳动使主体客体化,在自然界实现自我;通过客体主体化,让自然界为我所用。从而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
2.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本质异化
“异化”用最通俗且易于理解本文中此词之意而讲,就是指人的创造物与人疏远反过来成为跟人相对立、敌对的东西,最后成为一种控制、驾驭人的异己力量。在马克思之前,黑格尔运用异化从绝对观念中演绎成就了他的辨证、唯心的哲学体系。而费尔巴哈在其哲学体系中将之抛弃却在宗教观中运用它,认为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马克思在两位大师的基础上合理扬弃,建立了自己的异化劳动理论。
在《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的鞭辟入里的剖析,得出在资本主义生产中,人的劳动处于异化的状态且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从生产结果看,劳动者的劳动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其次,从生产过程看,劳动者同他的劳动活动相异化;再次,从人的类本质看,劳动者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最后,从人与人的关系看,人同人相异化。
既然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对象化劳动),而在资本主义生产中,人的劳动处于异化的状态,那么人的本质自然也就发生异化了。
3.根据劳动和否定性辩证法得出人本复归——共产主义
在《手稿》中,马克思高度评价黑格尔抓住了劳动的本质并说“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辩证法”是《现象学》的伟大成果。何出此言?稍加考究可知是劳动和否定性辩证法使马克思得到了人类历史之迷得解答。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生命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对象化的活动,人的本质力量通过实践作用于自然界,生产出了人的社会以及“作为人的人”。他指出:“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工人对自然界和对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④并且随着私有财产日益集中到少数非劳动者(即资本家)手中,劳动的外化被巩固和加剧了。也就是说,异化劳动及异化劳动所产生的人的异化状况在人类实践史中有其必然性,私有制亦然。私有制的发展与劳动的异化空前加剧,使劳动者在劳动中不是实现了自身的实践的、社会的本质,反倒是疏离了、丧失了自己的本质,并直接造成了与自身相异的对立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仅作为劳动者的工人的本质由于劳动的异化而异化了,非劳动者即资本家由于对金钱的膜拜也使自身的本质发生了异化。可见劳动异化、人本异化具有必然性。
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因实践劳动不可避免的产生了私有制。在私有制下,自由自觉的劳动成了异化劳动。根据否定性辩证法公式: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异化了的劳动必将在更高阶段上完成对自由自觉活动的复归。这样。在哲学的逻辑之上,我们可以从劳动的角度将人类的历史概括为自由自觉的活动——异化劳动——自由自觉的活动;或者也可从人本的角度将历史分为人——非人——人的这样一个过程。前边我们已经阐述过,自由自觉的活动——异化劳动;人——非人是劳动的结果。那么,异化了的人本又是如何复归呢?马克思说:“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意即还是通过劳动实践。
水到渠自成,马克思对人本复归了的共产主义社会作了如下经典表述:“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⑤
二、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经济学论证
《手稿》中对共产主义必然性的论证建立在哲学逻辑之上,无疑带有思辨、空想的色彩。“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⑥“思辨终止的地方,即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的科学开始的地方。”⑦
(一)通过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揭开历史之谜得出唯物史观
马克思作为《莱茵报》主编期间,遇到了“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他认为,“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再加之自身知识领域的限制,促使他在巴黎时就开始研究研究政治经济学。可以说,研究政治经济学占用了他的一生的黄金时间。在写完《1857-1858政治经济学批判》之后他给拉萨尔的信就说到此事:“它是十五年的、即我一生的黄金时代的研究成果。这部著作第一次科学地表述了对社会关系具有重大意义的观点。”⑧
“人体解剖是猴体解剖的钥匙”。通过研究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揭开了历史之谜,得出总结果即唯物史观。并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作了经典表述。我们可将唯物史观概括并择其鉴于本文所需要点如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过程;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
(二)通过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揭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谜得出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之前的政治经济学家们提出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价值的源泉,但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个问题: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工人拿到的不是他的劳动所生产的全部价值量,而资本家却不劳而获。其间奥妙何在?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通过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律做出了解答:
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两个阶级的存在为前提的,一方面是拥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资本家,一方面是一无所有,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无产阶级。而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时间决定的。假设说,一个工人六小时所创造的价值就可维持他一家一天的生活,那么资本家也就只付给他六小时工作的工资。而问题是在实际工作中,工人往往工作十多个小时或者是大大的超过了社会平均的劳动强度。这多余时间和更大强度下工人所创造的价值,马克思称之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作为这部分价值创造者的工人却没有得到它,却被资本家无偿的占有了。
无产阶级劳而不获。资本家不劳而获“这样一来,有产阶级的所谓现代社会制度中占支配地位的是公道、正义、权利平等、义务平等和利益普遍协调”便成了鬼话。
(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唯物史观证明“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黑格尔说:“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我们可以从这个看似保守的命题中得到一个革命的结论,那就是“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社会形态不会如资产阶级思想家所鼓吹的一样,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永恒,它必将向前发展。资本主义如以往的社会形态一样,具有历史性、暂时性。
既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那么这个伟大的历史使命由谁来完成呢?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而不获,资产阶级获而不劳。尽管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它的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们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同时他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他自己的人——现代工人,即无产阶级”。⑨为资产阶级掘墓,无产阶级失去的只是锁链,而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
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存在,它必将为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而无产阶级的本性、阶级地位决定了他将拿起武器对资产阶级进行“武器的批判”。“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注释:
①杨耕.为马克思辩护.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9页.
②③④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6页,第97页,第100页,第120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0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2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0-31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9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46页.
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7页.
参考文献:
[1]高放等主编.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