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对大脑说一个吃饱的谎言

时间:2024-05-21

□ 游识猷

对大脑说一个吃饱的谎言

□ 游识猷

在这个国度,吃是一件不是信仰胜似信仰的大事。

《舌尖上的中国2》正在热播,英文宣传语是“In Food we Trust”。微博上,吃货们自豪地宣称,自己成功做到了“吃苦耐劳”的前四分之一。同样是“吃”,有人对盘中热量锱铢必较;有人一日五顿从早茶吃到夜宵。更多的人则在这两极间摇摆不定,既抵抗不了美食诱惑,又受不了“念腰间肥肉,年年知为谁生”。

于是有人痛下决心,就算迈不开腿,难道我还管不住嘴?

不过,越是刻意压抑一个念头,大脑反而越是忍不住时时想起。越是对自己说,别想蛋糕,莫思烤肉,勿念可乐……脑中越是无限循环着蛋糕烤肉可乐的曼妙身姿。这样的节食有如酷刑加身,结果就是进入应激状态。

节食带来压力,压力促进食欲,对高脂高糖的奖赏性食物尤其无限渴求。于是节食者往往在意志力崩溃后大吃一顿,然后因自责而痛苦加倍,为舒缓痛苦只得再吃一顿,又吃一顿,还来一顿……最终前功尽弃。

更好的办法,是哄着大脑“相信”自己吃饱了。哄的法子,就是让大脑“眼见为实”——哟,可真吃了不少!

2005年,康奈尔大学的研究者用了个损招,骗一群人说要做颜色影响食欲的测试,几种不同颜色的碗你们随便挑吧,挑完了放开肚皮喝汤。其实碗的颜色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其中一些碗的底部是跟汤锅连在一起的,会以缓慢的速度往里面添汤。另一些碗的底部则没有机关,但有侍者在边上注意,如果谁碗里的汤少于25%,就帮忙加满。

结果惊人,无论胖瘦,使用自动添汤碗的人比使用普通碗的人平均多吃了73%,两组的饱足感则相差无几。看来我们的大脑要判断“吃饱没”,不仅依靠肠胃感觉,更会依靠视觉线索。

于是著名的德勃夫视错觉(Delboeufillusion)就派上了用场——两个同样大小的圆圈,一个被更大的圆环绕,一个被更小的圆环绕,知觉上会认为后者更大。同样道理,一样分量的食物,放在小碗小盘里,让人感觉分量更多,就不会不知不觉吃下大量食物。

研究证明,超重的青少年用大碗会多吃27.8%的早餐谷片,成年爵士乐手用大碗则会多吃32.5%。

研究者简直玩上了瘾。他们接着又尝试靠改变“色彩对比度”来影响大脑对食物的感知,发现餐具和食物反差越大,食客越能“意识到食物的存在”,吃得越是节制。吃意大利面要控制食量,浇红酱放在白盘子里,或者浇白酱放在红盘子里,都能起效。桌布色彩也有讲究,为了强化视错觉,让人脑加倍印象深刻,最好选择与餐具颜色对比强烈的桌布,同样是红酱意面,用小白盘盛了少吃两分,放在黑桌布上又少吃两分,如此吃完一餐,分量不多而饱足满点,惠而不费,大脑胃肠两全其美。

喝东西也有诀窍。饭前15分钟先喝两大杯水,接着用餐能少摄入60千卡,3周下来足足减重4斤。如果你非要喝酒或者含糖饮料,千万用高而细长的杯子喝,并选个安静的酒吧——音乐从75分贝调到91分贝后,酒客们多喝了不少呢。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2014年第16期)

● 刚才买了个包子,咬了几口,发现里面没有馅儿,我问老板为什么,老板说:“我还没有掌握核心科技。”

● 上个星期患病住院输液,玩着手机游戏,时间过得飞快,一抬头看到瓶子见底了,登时慌了神,就喊道:“服务员,满上!”于是,我成了这家门诊的名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