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历史没有那么温暖

时间:2024-05-21

忆江南

1912年4月12日深夜,不会沉没的超豪华巨型客轮“泰坦尼克”号不幸在纽芬兰附近海域与冰山相撞,冰冷刺骨的海水顿时无情地涌入船舱。

在后来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中,我们读到的看到的是一幅幅充满人性,感人至深的温暖的画面:白发苍苍的老船长庄严宣布让妇女儿童首先离船,并平静地与“泰坦尼克”号一同沉没;一位父亲深情地亲吻小女儿之后将她送上救生艇,星光下诀别亲人的他泪流满面……

令人遗憾的是,历史的真实远远没有那么温暖。

根据保留下来的乘客记录和一些学者的计算,当时“泰坦尼克”号的头等舱有乘客319人,200人幸存下来,幸存率为65%;二等舱有乘客269人,117人幸存下来,幸存率为45‰三等舱有乘客699人,172人幸存下来,幸存率为25%。

三类舱位的幸存率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差距,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因为“泰坦尼克”号和别的客轮一样,将存放救生艇的区域安排在了头等舱和二等舱附近,以降低富人和中产阶级乘客对航海风险的担心,当时所有的轮船都是这样设计的。其二是因为下水逃生的安排也保持了这个相同的逻辑,即头等舱、二等舱优先,而不是后来盛传的“妇女儿童优先”,就儿童而论,一、二等舱共有儿童32人,只有1人死亡;三等舱的儿童有75人,死亡55人,毋庸讳言,作为社会等级标志的舱位成了生命的筹码。

真实的泰坦尼克是冷酷的,但愿它会永远成为历史;艺术的泰坦尼克是温暖的,希望它能照亮我们每个人的心。

(摘自《羊城晚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