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王玉亮
摘要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何正确看待心理疏导的作用以及如何使用心理疏导的方法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障碍 心理疏导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9-309-0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明确了把心理疏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赋予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加贴近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来做思想政治工作。
一、当前大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心理障碍是指人对环境适应不良和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异常现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存在不是偶然的,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社会仍处于转型阶段。我国各个方面的改革都在不断的进行之中。高等教育改革、高校扩招,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明确表示,要求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只有少量的用人单位招聘应届毕业生。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并不完善,大量的扩招导致许多学生毕业后在家中待业,学生在校期间也为毕业无法找到工作而担忧。长期以来,便会使学生对未来没有信心,导致学生对未来生活的迷茫。
(二)家庭环境的影响
目前的在校大学生都出生在80年代后期及90年代初期,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许多学生是从父母的溺爱中长大,做事独断专行,不听从父母的建议,抗压、抗挫折能力极差。一点委屈就会大吵大闹,怨天尤人,心理承受能力极其脆弱。学生面对社会和学校的环境便产生了落差,从而导致心理失衡。
(三)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
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我国教育的招生工作一直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应试教育为尺度,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德育和心理教育。除了书本灌输以外,没有采取其它的措施和方法。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也没能给予更多的关注。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及就业压力,导致许多学生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
(四)学生群体间的影响
大学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虽然都是同班同学,但个体差异明显,无论是从经济条件,还是学习能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有些学生盲目攀比,认为自己的经济条件不如其他同学,没有更好的家庭背景,从而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出自卑的心理。还有就是一些同学从小学中学养成的坏习惯,带到了宿舍中来,让宿舍的同学难以忍受。不能及时与同学沟通,又找不到问题的原因所在,长期压抑的氛围便会导致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
二、心理疏导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必要性
心理疏导是指通过解释、说明、支持、同情、相互之间的理解,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来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改变对方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以达到排忧解难、降低心理压力,促进人格向健康、协调方向发展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也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只有掌握了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去揭示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日趋激烈,导致了大学生学习、生活、就业、择业、情感等方面压力加大,许多同学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面对众多的思想包袱和心理困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他们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要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解决内心的实际困惑,用心理疏导的方法加以正确引导。因此,“只有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形成良好的性格,才能从根本上抑制并克服不良的个性,强化并发展良好的个性心理。”
三、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第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咨询体系。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多种方式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利用广播、报纸、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各种宣传活动,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抗压受挫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设置热线电话以及心理问题咨询信箱,充分关注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消除学生的心里障碍,培养和塑造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第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理论水平及人文素养。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经常深入学生,准确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特点等,掌握与学生沟通的技巧,耐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学生,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学生。
第三,充分发挥党、团组织以及学生会的作用。学校的党、团组织、学生会可通过组织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组织文体活动、思想认识讨论、社会实践活动等,使大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开放、合作、互助的品质,提高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雷德胜,葛言.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的结合.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7(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