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1
王 璐 皮常玲 郑向敏
(1.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福建厦门 361021;2.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旅游系 福建厦门 361008;3.莆田学院管理学院 福建莆田 351100;4.上海体育学院休闲学院 上海 200438)
体育旅游作为体育学与旅游学融合交叉而形成的一门新专业,目前其概念体系、学科归属、研究体系等基础理论体系的相关研究还很缺乏。学界在体育旅游的概念体系、研究体系方面没有形成共识,对体育旅游专业的学科归属也存在争议:体育旅游在2018年正式成为教育部的目录专业,同年在教育部本科专业新增目录中首次出现(体育旅游专业,代码:040212TK,T 为国家特色专业,K 为控制性专业),其学科归属于教育学,授予学生教育学学士学位,招收体育门类考生(依据第一所获得教育部此专业正式招生资格的上海体育学院2019年招生情况材料);许多体育院校以设置旅游管理专业(体育旅游方向)的方式招生,采用“旅游管理+户外运动=体育旅游”模式(刘凤香,2008)进行办学和人才培养,授予学生管理学或教育学学位。“从学科角度上看,体育旅游专业究竟属于体育学还是旅游学”,这个问题朱红香早在2008年于《体育学刊》上发表的《体育旅游的界定及归属问题》一文中基于当时体育旅游作为一个专业方向在我国多所体育院校设立的现实就已经提出了(朱红香,2008),但十多年过去了,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对此作出比较明确的解答。随着体育旅游正式进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辨析体育旅游专业教育中的体育旅游概念体系及其学科属性,正确区分体育旅游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的异同,促进体育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引导体育旅游领域的学术研究,就显得非常迫切和 必要。
体育旅游专业中的体育旅游概念内涵较为复杂,目前也尚未有统一认知。一些学者或从概念指称范围(狭义、广义)角度,或从学科(体育学、旅游学)属性角度,或从产业属性角度,或从旅游产品与活动环节等不同角度来定义体育旅游,并对其概念内涵进行理解、认知和阐释。通过文献查询,本研究归纳出了国内外有关体育旅游概念与学科归属研究的一些代表性文献观点及学者认知,如表1、表2 所示。
表1 国外学者对体育旅游概念与学科归属研究的相关文献观点及认知Tab.1 Foreign scholars’ view and acknowledge on the concept and disciplinary affiliation of sport tourism
表2 国内学者对体育旅游概念与学科归属研究的相关文献观点及认知Tab.2 Domestic scholars’ view and acknowledge on the concept and disciplinary affiliation of sport tourism
续表
基于表1、表2 中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体育旅游概念、学科归属内涵与要素的分析,本研究发现学界对体育旅游概念与学科归属几个本质要素的认知为:①体育旅游是一个暂时性的、非商业目的的空间移动过程,这是旅游学的典型性要素;②体育旅游以体育行为为旅游目的和主要活动形式,这是体育学的特征要素;③体育旅游有一个或多个动机,这是体育活动与旅游活动消费都具有的特征要素;④体育旅游既是旅游者个体的一种康乐消费方式和经济系统,也是一个社会文化现象和社会文化系统,这是旅游学与体育学的社会文化属性要素。还有研究认为,除了这些特征要素外,体育旅游概念与学科归属的本质要素还应包括旅游基础理论“三体论”“要素论”“体验论”所包含的特征要素,即旅游的“三体论”——“主体、媒体、客体”要素,使体育旅游活动形成闭环;“要素论”——“食、宿、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支撑体育旅游的实践运行;“体验论”——“旅游体验”,使体育旅游能在旅游知识共同体中寻找到一个可以依赖的“内核”“共核”或“基点”(谢彦君,2005/2010a/2010b/2011)。如果体育旅游属于旅游的一个分支学科,那么只有在“旅游体验”这个基点上,各个分支学科才能相互对话,学科的科学逻辑才能形成(谢彦君、李拉扬,2013)。
概念体系由概念和概念间的关系组成。概念和术语体系中的这些概念间的关系并非总是在同一层面上展开,而是往往在多层次、多维度上展开,形成多层级的概念和术语体系(项贤明,2018)。任何学科体系的构建都必须建立在一块基石上(陈俊钦,2009;雷宝、郭其友,2012;瞿林东,2016),这个基石就是学科的逻辑起点与逻辑要素。逻辑起点是一个理论的起始范畴,往往以起始概念的形式来表现,是构成该理论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其内涵贯穿理论发展全过程,其范畴有助于形成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吴鸿雅,2004)。
逻辑起点是学科基本概念及研究范畴的科学界定,如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是“学习”、物理学的逻辑起点是“物质”等。学科属性的差异决定和影响着学科的内在逻辑和分支发展脉络,不同学科虽然有着不同的逻辑起点和逻辑要素,但在认识论与方法论基础、重要意义、主要依据等方面却具有内在一致性(方千华、王润斌和徐建华等,2017)。
由于目前“体育”和“旅游”都存在一词多义性(张凌云,2008),因此关于体育旅游的研究应属于逻辑结构、语义分析、事实验证等实证范畴。从本体论角度看,体育旅游应该具有因果规律性,即具有与“体育”“旅游”因果一致性的内在联系;从认识论角度看,“体育旅游是什么”和“什么是体育旅游”两个问题是不等同的,前者揭示的是体育旅游的本质,后者只是对某一体育旅游活动属性的判定;从方法论角度看,逻辑起点与基本概念的确立可以运用演绎法,也可以采用归纳法,前者是从理论预期模式到观察检验预期模式是否确实可以推导到其存在的思维过程,后者是从个别事例出发,从一系列特定事实的观察中发现一种模式和规律的过程。当前大多数体育旅游定义(更确切地说是概念)往往是后者,从而出现以各种角度和现象进行认知、解释和表述的体育旅游概念。因此,本研究运用演绎法,从体育学与旅游学两个关联学科的概念要素出发来确立体育旅游基本概念的逻辑起点要素及其要义。由于体育旅游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多学科的概念,且体育学与旅游学中的“体育”“旅游”概念存在要素繁多、学界认同尚未完全一致的现实,在有限的篇幅和当下的研究时段,本研究应用胡塞尔“现象学悬置”方法(埃德蒙德·胡塞尔,2005),将“体育”“旅游”概念要素中那些学界认同尚未完全一致的、与体育旅游相关性较差的概念要素“悬置”起来,而主要考虑学界比较认同的、与体育旅游概念最相关的核心要素。按照这种研究逻辑,可以归纳出与体育旅游相关性较强的体育学与旅游学的逻辑起点及基本要义(见表3)。
表3 体育学、旅游学的逻辑起点及基本要义Tab.3 Logical starting and basic meaning of sport and tourism
由表3 可见,旅游学与体育学的逻辑起点在学界还未完全形成共识,存在着多个逻辑起点要素。为规避这两个种属学科逻辑起点多要素的问题,较准确表述和把握基于旅游学与体育学交融产生的体育旅游这一新兴专业的逻辑起点和基本要义,本研究认为体育学的逻辑起点要素——“体育行为”是体育活动的前因、“人体运动”是体育活动的表现形式、“锻炼”是体育活动的手段、“健康促进”是体育活动的目的;旅游学的逻辑起点要素——“走行(移动)”是旅游活动的前提、“经历”是旅游活动的过程、“体验”是旅游活动的目的。体育旅游活动则是由体育活动的“人体运动”和旅游活动的“体验活动”融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社会职能并满足人类体质增强、健康促进需求的一系列动作的总和。其中,来自体育学的基因为体育行为、人体运动、锻炼,来自旅游学的基因为移动、经历、体验活动,而旅游的体验活动与体育的人体运动组合形成的“旅体活动”是体育旅游的个性基因。
体育旅游的“旅体活动”不是体育的“运动”,也不等同于旅游的“活动”。体育运动是狭义的“活动”,关注人体机体运动和协调,而人体的肌肉强度、运动节律调节是在生理感觉和知觉层面上进行的。旅游活动是广义的“活动”,关注旅游者的游历认知和体验,强调活动过程的多要素经历和体验,其经历和体验范围更多元、更广泛。“旅体活动”是广义的旅游活动中融入了狭义的体育运动,较狭义的体育运动更关注活动过程的体育运动经历与健康促进体验,强调活动过程体育元素的经历和体验活动中的心理与意识、情感与精神、个性与健康的调节,这种调节更多是在心理、精神层面上进行的;较广义的旅游活动更侧重活动过程中体育运动经历与健康促进体验,强调活动过程体育元素的参与、经历和体验,其经历与体验相对单一和聚焦。
综上,本研究认为,体育旅游的逻辑起点可以用“旅体活动”(Tourism-Sport Activities)表示。在体育旅游的“旅体活动”中,旅游活动在先,体育活动在后;旅游是活动的形式,体育是旅游活动的部分内容;旅游活动贯穿整个旅游过程,体育活动存在于旅游活动的某些过程中;旅游强调“旅行(移动)、经历与体验”,体育强调“运动、人体行为与健康”。体育旅游的本质是一种“康体运动旅行”的旅游欲望满足,“体育运动行为”存在于体育旅游活动的过程之中,“运动体验与健康促进”是体育旅游的目的。“旅体活动”的“旅”“体”是体育旅游的基本形式,源自母学科种属,“活动”是体育旅游现象的本体存在,是体育旅游现象中最抽象的起始范畴,活动中的体育元素和“食、宿、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贯穿活动过程的始终,并凸显出相关的体育元素;“旅体活动”是旅游者对体质与健康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以及对健康体验与健康促进的心理与精神层面需求通过旅游形式获得满足的表现和反映;“旅体活动”不仅反映出体育旅游的形式与内容,也表达了体育旅游与其他形式旅游相比的独特性与差异性。
King 和Brownell(1966)认为,学科标准包含着“一种研究方法”“一个概念结构”“一块研究领域”,并认识到学科中需要“一个共同体”“一个交流网络”“一种传统”“一套特别的价值观和观念”,而Kuhn(1970)建议用“学科基质”(disciplinary matrix)作为依据来判断学科成熟与否,并提出学科判定可以用“公式和逻辑形式表述的符号概括”等重要成分来表现。谢彦君(2003)将构成学科的基本条件总结为组织机构、概念体系、研究方法(理论)和研究规范4 个要素。可见,由逻辑起点、核心概念词群和术语体系组成的概念体系是任何学科和专业构建及进行独立研究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在核心概念词群、术语体系与基本概念等基本问题确立和明晰后,体育旅游专业发展和学术研究才会有基调和方向。
(1)体育旅游核心概念词群与术语体系的构建逻辑
在概念体系中,术语作为概念的符号表达具有重要作用。俄罗斯术语学家格里尼奥夫认为,术语在科学认识过程中不仅有记录知识和传播知识的作用,而且还有发现新知的作用,且在发现新知方面的作用更多是通过概念体系实现的(项贤明,2018)。探讨和建立核心概念词群和术语体系是分支学科存在的基础。一个比较成熟的学科应有一个描述该学科本质的、揭示其内在逻辑和基本矛盾的“硬核”“共核”或“基点”(谢彦君、李拉扬,2013),以及可以准确地表述所属学科逻辑发生的主体指向——核心概念词群。例如,教育学的核心概念词群为“教育、影响、活动”,术语体系为“教育、影响、活动、学习、教授、教学、教养、课程、模仿、练习”;心理学的核心概念词群为“个体、行为、心理现象”,术语体系为“个体、行为、心理现象、人际关系、情感、诉求、测试、潜意识、人格、气质、记忆”。因此,本研究在建构体育旅游基本概念和术语体系过程中,借鉴其他成熟学科核心概念词群与术语体系的建构规律和经验是符合构建逻辑的。
(2)体育旅游核心概念词群与术语体系的构建原则
体育学和旅游学都属于韦伯的“社会文化科学”(sociocultural sciences)。按照韦伯理论,社会现实是社会已被建构成一个研究对象,正持续不断地通过人类的行动而被再生产(建构)出来(Outhwaite,1983)。按照此逻辑,体育旅游是在人类持续不断的体育运动和旅游活动进程中被再生产(建构)出来的一门新专业。作为一个体育与旅游学科交叉融合的新专业,体育旅游在建构其核心概念词群和术语体系中,需要特别注意术语体系建构的单义性、简明性和专业性3 个基本原则。单义性原则对体育旅游的独立存在和区别于旅游学科或体育学科其他分支学科的学术表达至关重要。在同一个学科概念体系中,内涵不同的概念则应作为不同的概念来处理,譬如“广义体育”和“狭义体育”是处于“体育”和“竞技体育”的不同层级的概念。简明性原则可以避免在体育旅游研究的学术表述中引起歧义和产生误解,并有利于非专业人员理解和认知,有利于体育旅游的普及和传播,例如“旅游活动中的体育活动项目”用“旅体活动”表述更为简洁明了。专业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体育旅游专业术语与日常语言的区别,二是体育旅游专业术语与其他分支专业术语之间的区别。
(3)体育旅游核心概念词群与术语体系的层级与关系
在国家术语工作的相关标准中,规定概念之间的关系一般分为层级关系和非层级关系两大类型,且层级关系包含属种关系和整体部分关系。层级关系是属种关系或整体部分关系中的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间的关系(冯至伟,1997)。体育学和旅游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体系都存在层级关系和非层级关系。例如,“体育”和“运动”“锻炼”“竞赛”之间,“旅游”和“旅行”“观光”“游览”之间,是属于上下的层级关系;而“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休闲体育”,“红色旅游”“度假旅游”和“康养旅游”“体育旅游”等概念在社会现实的体育现象和旅游现象中是并列存在的,它们在基本概念体系中是处于同一层级的,属于非层级关系。
根据上面的构建逻辑、构建原则及其层级与关系分析,本研究认为:体育旅游的基本概念回答了诸如什么是体育旅游、体育旅游与其他旅游形态的差异等基本问题,体育旅游的核心概念词群与术语体系和研究体育旅游本体内容相关,是体现该专业研究核心的概念词群。体育学的核心概念词群为“人、行为、运动、体质、健康、促进”(韩丹,1999;唐炎,2002;鲁长芬、罗小兵、王斌,2012;刘一民,2016),旅游学的核心概念词群包括“旅行、移动、活动经历、体验”(马宝建,2010;李天元,2013;谢彦君、李拉扬,2013)。因此,从体育旅游逻辑起点“旅体活动”出发,本研究将体育旅游的核心概念词群表述为“旅行、体育运动、康体活动、体育活动行为与经历、旅体活动与健康体验”,术语体系表述为“旅行、体育运动、康体活动、体育行为、活动经历、旅体活动、体质增强、健康促进、康体体验”。体育学、旅游学与体育旅游的逻辑起点、核心概念词群、术语体系如表4 所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 所示。
图1 体育学、旅游学与体育旅游的逻辑起点、核心概念词群、术语体系之间的关系Fig.1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education,tourism and sport tourism of the logical starting,core concept and term system
表4 体育学、旅游学与体育旅游的逻辑起点、核心概念词群、术语体系Tab.4 Logical starting,core concept word group and term system of sport,tourism and sport tourism
综上分析,旅游学研究的焦点是旅游者的旅游移动过程及其活动中的经历与体验,体育学研究的是人的身体与体质、人类的健康教育与促进行为,而由体育旅游的逻辑起点、核心概念词群和术语体系所表达的体育旅游本质概念应该是“旅体活动中相关主体在旅游过程中的体育活动经历、体质与健康促进体验”。
基于前文对逻辑起点、核心概念词群和术语体系的分析与认知,本研究将体育旅游的基本概念定义为:体育旅游(sport tourism)是旅游者通过旅游活动形式,借助旅游目的地各种体育元素和旅游资源,在旅游过程中以主被动方式参与,并以在旅游过程中获得各种体育运动和旅游要素活动经历、健康促进体验和感知为目的的旅体活动(tourism-sport activities)及其社会文化现象的总和。
基本概念是描述、说明和解释科学知识中各种现象及其相互联系的理想模型,概念是观察、描述、解释和说明一门科学知识不可或缺的“工具”,概念集中反映了人类对某种事物的认识,术语则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项贤明,2018)。因此,在上述定义的体育旅游基本概念中,由核心概念词群和术语体系所反映的体育旅游的“旅体活动”过程、经历与体验应该涵盖两个最基础的概念内涵:(1)反映体育旅游活动中体育元素与“食、宿、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经历的“三性”及由这“三性”反映和体现出与旅体活动相关的一切社会文化现象。“三性”指:①主被动性——旅游活动中观看体育旅游赛事和体育元素凝视的被动性以及参与体育活动项目的主动性;②特征性——体育元素与旅游要素伴随于旅体活动过程始终的特征性;③目的性——旅体活动过程中获得体育运动参与、经历与体质、健康促进体验的目的性。(2)反映体育旅游中体育元素与“食、宿、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的参与、经历与体质、健康促进感知与体验的“三度”,以及这“三度”所反映和体现出的与旅体活动相关的一切社会文化现象。“三度”指:①体验度——旅体活动中体育元素、旅游要素的参与过程及经历体验程度;②感知度——旅体活动中体育元素、旅游要素对体质与健康促进经历感知的强弱程度;③满意度——旅体活动中体育元素、旅游要素对体质与健康促进获得的满意程度。此外,如果从旅游学的基础理论“三体论”角度看,在体育旅游的旅体活动中,主体是具有旅游与体育需求的旅游者;媒体(介体)为旅体活动过程的体育元素与旅游要素企业、接待单位和相关设施设备与工具;客体(吸引物)则是旅游目的地的体育元素与旅游资源。如果从旅游者的动机、行为与目的角度看,体育旅游者的动机源于对旅游与体育活动的需求与爱好;而旅游过程中体育元素和旅游要素活动的主被动参与经历是体育旅游的行为;旅体过程中的活动经历、体质与健康促进感知和体验是体育旅游的目的。
一门独立学科的存在必须有其归属的母学科。任何交叉学科或边缘化产生的新学科命名也要遵循学科从属的关系和规律,任何学科在发展中也存在种属衍生的层级关系(项贤明,2018)。加里·戈茨(2014)提出学科种属的“必要与充分条件”和“家族相似性”两种原型概念结构,并认为多数概念可以被看作基于必要与充分条件结构或家族相似性结构的变式(variants)。根据前人观点,依据学科从属的关系和规律,通过追溯学科种属的家族相似性可以解释某个专业的学科归属。按照这种学科归属解释逻辑,本研究在对体育旅游概念与学科归属的一些代表性文献观点和学者认知分析的基础上,从交叉学科命名的学科从属关系、从属规律和学科种属的“家族相似性”追溯探讨体育旅游的旅游学科归属。
任何交叉学科或边缘化产生的新学科命名都存在学科从属的关系和规律(项贤明,2018)。根据交叉学科的命名经验和规律,两个学科交叉或边缘化产生新学科的从属关系多采用偏正关系的词组来命名。例如,物理化学从属于化学学科,化学物理学从属于物理学科;经济地理学从属于地理学科,地理经济学从属于经济学科;竞技体育从属于体育学科,体育教育从属于教育学科。借鉴成熟学科交叉形成的相关专业命名中的学科从属关系与从属规律发现,如果根据交叉学科命名的从属关系和从属规律,“体育旅游”名称中的“体育”和“旅游”应该属于偏正关系,即体育旅游中的“体育”从属于“旅游”,“旅游”是体育旅游的本体和形式,“体育”是体育旅游区别于其他旅游形式的特征,是一种具有某些体育属性的旅游(闵健,2002)。因此,从体育旅游名称的学科从属关系与从属规律看,体育旅游的学科种属应归属于旅游学科。这个观点也得到一些体育学界学者的文献支持,如刘凤香(2008)认为,体育旅游属于旅游学科范畴,其母学科是旅游学。
从表4、图1 中旅游学、体育学、体育旅游三者之间的逻辑起点、核心概念词群、术语体系的关联性可见,体育旅游的核心概念词群(旅行与旅游、旅体活动、体育行为、经历与体验、游览活动、身体锻炼、健康促进)、术语体系(旅行、旅游、运动、康体活动、体育行为、活动经历、异地体验、体质增强、身体锻炼、休闲度假、健康促进、康体体验)与旅游学的核心概念词群、术语体系具有更多共同的“家族相似性”,其学科种属应归属于旅游学科。当然,如图1 所示,体育与旅游两个学科交叉或边缘化也可以产生出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等具有体育家族相似性和具有某些旅游属性的体育——“旅游体育”专业。从概念的属性上看,“体育旅游”和“旅游体育”是两个不同属性的概念。前者是旅游的属概念,后者是体育的属概念;前者归属于“旅游活动”,后者归属于“体育活动”;前者具有旅游学科属性,后者具有体育学科属性。这个观点也获得部分体育学界学者的支持,如闵健(2002)认为,如果从体育的种属角度解释体育旅游,那就不能称为体育旅游,改称休闲体育或旅游体育更贴切一些。
从体育旅游活动形式看,体育旅游中的“旅游”是活动参与者的一种暂时性的空间移动和在非惯常环境的停留,具有明显的旅游活动的学科种属“家族相似性”;体育旅游活动是以旅游形式进行,以体育运动、赛事等体育元素为旅游过程的活动内容特征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具有旅游学科种属并兼有体育学科内容的“家族相似性”。从消费动机与行为角度看,体育旅游者不管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出于对旅游活动的动机还是出于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是出于一个动机还是多个动机,其消费活动与行为都有体育、旅游产品消费的非实物性、服务性属性与特征,具有旅游学科和体育学科的社会文化科学属性的“家族相似性”。从活动现象与影响角度看,体育旅游既是旅游者个人与业态的旅游、康体活动与健康促进消费的市场供求关系现象和活动过程经济循环系统的反映,也是旅游者、旅游地之间的“人—地”关系和产业与行业运行系统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这也符合广义旅游学的学科种属“家族相似性”。
本研究认为,“三体论”“要素论”和“体验论”是旅游学科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能代表旅游学科“家族性”的种属基因。从“三体论”角度看,体育旅游活动离不开旅游“三体论”中的“主体”“媒体”和“客体”,否则体育旅游的经济活动过程无法形成闭环;从“要素论”角度看,体育旅游过程必须沿循旅游“要素论”之“食、宿、行、游、购、娱”等要素活动各环节开展,得到这些要素业态的支撑、辅助与匹配,并在这些要素业态中融入体育元素特征;从“体验论”——“旅游体验”角度看,旅游体验是使体育旅游能与旅游学科其他分支学科相互对话、构建学科科学逻辑和旅游知识共同体的基础,旅游体验不仅是旅游的动机与目的,体育旅游中旅游者的动机和目的也指向旅游过程中获得的各种体育运动和旅游要素活动经历、健康促进体验和感知。尽管体育旅游主体的动机和目的可能是出于对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爱好,体育旅游的客体或者吸引物是以体育元素为主要资源和吸引物,但如果没有“三体论”“要素论”与“体验论”作为基础与支撑,体育旅游的理论体系就难以构建,体育旅游业态就难以形成,体育旅游活动过程也就无法开展和运行。从这个角度看,体育旅游的学科种属不仅具备旅游学科的“家族相似性”,同时具有明显的旅游学科“家族性”种属基因。
综上分析可见,不管是从交叉学科命名的从属关系和从属规律角度,还是从学科种属的“家族相似性”角度,体育旅游学科的种属关系都更接近旅游学科。因此,本研究认为:体育旅游是旅游活动中相关体育元素的表现和这种表现产生的所有社会文化现象的总和;体育旅游名称中的“体育”和“旅游”属于偏正关系,符合交叉学科命名的从属关系和从属规律,体育旅游中的“体育”从属于“旅游”;体育旅游的术语体系、活动形式与影响、学科基础理论等方面具有更多的旅游学科种属“家族相似性”,其学科属性应归属于旅游学。
体育旅游在产业融合中的重要作用和正式进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引起学界关注已成为不争事实,而作为一门由旅游和体育学科交叉形成的新专业,其基本概念的模糊和学科属性不清晰带来的问题和影响也很明显。本研究尝试从概念体系的逻辑起点、核心概念词群与术语体系出发探讨体育旅游的基本概念,并从学科属性的“家族相似性”辨析体育旅游的旅游学科属性,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学界更多的讨论与共鸣。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