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主持人语:师道斯文 光华在兹

时间:2024-05-21

吴俊

魏华莹是程光炜教授的学生,我熟悉导师多过学生,就从我对她的导师程光炜教授的印象开始说起吧。差不多有20年了吧,其间多次收到光炜教授主持的“工作坊”研究信息和论文邮件,除了学科专业研究的诸多具体方面受益匪浅外(比如较早的重返1980年代、还原历史现场、当代文学历史化等议题的倡导,较近的当代文学史料问题研讨等),给我的启发很深的还有两点。一是实践并坚持了一种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方式。“工作坊”在问题、文献、视野、方法、价值观乃至学术文体方面的深入探讨和长期训练,对学生的全面引导与培养成效,创新了人文学科人才质量水平提升的机制方式,并锻炼、促进了学生形成有意义和价值的专业研究成果。这是我对光炜教授极为钦佩的可说是“师德”上的一大原因。这里说的师德,核心是说光炜教授做到了、示范了一个教师的职业德行——他把教师的职业伦理真正落实在学生的专业成长上了。身体力行,持之以恒,20年接续不懈。不知道还有谁能做到?这才真叫立德树人的典范。二是光炜教授使我更加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进入中年以后的人文学者应该考虑的学科专业责任和担当何在。人文研究需要长期的时间和实践积累,可以说不到中老年难以有相对有力和大成的杰出成果。人生阅历、专业功力、思想能力有限,年轻时多靠才情吃饭。人文领域一般也多才子才女。但是进入相对成熟期的中年以后,应该做些什么呢?光炜教授做出了榜样:他的学识、经验、眼光、见解,特别是对于学科前沿的问题和方向性思考,充分发挥、运用自己的学术实践智慧和策略,在宏观面上起到了学科开拓、引领和创造性的作用。这是与具体研究有所区别、也是一般学者难以做到的。主观上这需要有学术领袖的气质和气象。在同辈学者中都不会多见。能写好文章的学者不少,但能起到宏观面、前沿性的学科方向引领作用的学者,千数百人中也难得一见吧。这也是我个人极为钦佩光炜教授大家风范的原因。

魏华莹是光炜教授的学生。这是她很幸运的缘分。优秀导师提供的学术平台和方法训练、专业引领,足以使优秀学生成为同侪中的佼佼者。华莹的研究很明显能看出她的独特个性,当然其中也隐约有着光炜教授的影响。文献、史料是她的基础,文本细读深掘是她的基本方法。两者结合成就了她的内容扎实、阐释有据的论文形态,在批评和文学史层面上都能站得住。华莹走的是一条学院学者的正道。换言之,她是用笨功夫而拒绝取巧走便道。没有对专业的热爱就不能做这种选择。这在精神和技术上可以说都得了光炜教授的真传。

同时,因为文献基础扎实,论域的开拓和跨学科的讨论获得了材料上的保证和支持,这使华莹的研究表现出了多向视野、跨域方法、多重阐释的学术特点,在论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面向上,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可能性。这方面体现出了一个出色研究者的大气和智慧。与其说是大气和智慧,也许更应该说是一种学术的心性流露。她在笨功夫里获得了一种自由飞翔的宽广表达。虽然年轻,但她从容。所以也会从华莹的行文里体验到情感的温度和生活的感性。这是在将生命的日常实况点滴注入理性研究的一种研究者本性精神的取向。她的文体形式也因此变得活跃而自然。看她的长短文章都没有滞碍之感,这不单是技巧所致。光炜教授说对华莹怀有期待,我也相信。

以上很大程度上是我借主持人的機会向两代学者表达敬意,也有点个人的专业体会,甚至最重要的是我的一次反省。做人做学术,在我们的职业伦理上,先做好一个教师是岗位本分。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