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地域文化视野、现代性进程与电视湘军的繁兴

时间:2024-05-21

■张吕 陈兮

电视湘军领衔省级电视台,享誉全国,已是不争的事实。在《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报告》年度报告中,08年首次发布的07年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十大品牌排行榜,《快乐男声》大型选秀活动居2007十大电视事件排行榜之首,湖南卫视亦居十大省级卫视频道排行榜第二。而十大省级卫视栏目排行榜中《快乐男声》、《舞动奇迹》、《快乐大本营》占了3席;①在09年发布的08年度《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报告》十大品牌中,湖南卫视、湖南经视分居最具网络影响力的省级卫视频道及地面频道之首;《舞动奇迹》、《智勇大冲关》入围十大卫视栏目,《丑女无敌》入围十大最具网络影响力电视剧,“爱心融冰总动员”入围十大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电视事件,而欧阳常林也成为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电视十大人物之一。②“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报告”是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三家权威机构联合推出的着力影响中国电视进程的年度性报告,代表着中国电视理论全面创新,是中国乃至世界首次从网络角度对电视进行研究的报告,也是中国首次以MBA案例方式全景展示电视发展的报告。③她的权威性、科学性与客观性再一次确证着“电视湘军”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探讨湖南“电视湘军”品牌魅力的形成的重要原由,将为中国地方电视台的发展与繁兴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湖湘大众文化的酒神精神与歌舞文化:电视湘军的艺术特性

(一)神秘的巫觋民俗。湖南是中国内陆省份。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既易受西北的冷空气侵袭,又容易受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冬天潮湿阴冷,夏季酷暑炎热,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是难以开发的蛮荒之地。叠嶂重峦,壑幽谷深,水波浩淼,云雾弥漫的封闭而险峻的地理环境,因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悠远的巫觋民俗。据东汉末王逸《楚辞章句》谓:“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俚,因为作《九歌》之曲。”④唐代元稹《赛神》诗云:“楚俗不事事,巫风事妖神。事妖结妖社,不问疏与亲。年年十月暮,珠稻欲垂新。家家不敛获,赛妖无富贫。杀牛贳官酒,椎鼓集顽民。喧阗里闾隘,凶酗日夜频。”⑤刘禹锡贬朗州司马,在朗(今湖南常德)十年,见“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⑥他在《竹枝词序》记载荆楚一带仍“鼓舞”“九歌”: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载:“荆湖民俗,岁时会集或祷祠,多击鼓,令男女踏歌。”至明清时期,两湖一些方志上及文人诗词中对故楚之地巫歌巫舞的形态和风韵均有生动描绘。及至近现代,南方故楚之地仍流行着保留原始祀神歌舞特征的“傩戏”、“巫舞”、“鬼舞”。在巫觋文化看来不仅万物有灵、而且灵魂永恒,人和神也是相互沟通渗透的。祭祀神秘的山川神灵,也是在娱悦芸芸众生。人们总是在一种激情、瑰丽、狂野、恣肆的歌舞之乐中祭祀神灵、祈祷福佑、驱邪去灾、娱乐身心。而且也正是在歌舞的狂欢中,与自然神灵相通,忘却人世的烦恼,达到生命激情释放的峰巅。神秘的巫觋民俗,培养了湖湘民众的艺术气质与酒神精神。

(二)癫狂而恣肆的巫觋祭祀仪式。王国维说:“歌舞之兴,其起于古之巫术乎?巫之兴也,盖在上古之世”,“是古代之巫,实以歌舞为职,以乐神人者也”。⑦在楚国故地,歌舞文化十分发达。生活在湖湘的少数民族如苗族、土家族、瑶族,大多能歌善舞。他们以歌为媒,以歌致礼,以歌为宴,使生活无处不充满歌声。有情歌、哭嫁歌、敬酒歌、哭丧歌等等,歌声伴随着人生的每一个进程,融入生命的每一个细胞。不仅一个人的一生,而且一个民族对自己历史的记忆,依凭着歌声的口耳相传,留下了自己民族的演进的足迹。而作为祭神与演绎劳动生活状态的舞蹈,更是节日里的精彩。苗家舞蹈有《跳香舞》、《接龙舞》、《茶盘舞》、《傩愿舞》、《渡关舞》和鼓舞、芦笙舞等。土家舞蹈有《摆手舞》、《仗鼓舞》、《跑马舞》、《造旗舞》、《跳丧》等。 侗族有《芦笙舞》、《多耶》、《冬冬推》等。瑶族有《伞舞》、《刀舞》、《盾牌舞》、《羊角短鼓》、《香火龙》及多种祭祀舞。据不完全统计,湖南现保留有近400多个舞种,舞蹈节目多达几千个。湖南民族民间舞蹈萌芽、生长于楚文化和湖南原土著居民文化的艺术土壤,又融进了《绿腰舞》、《白狞舞》、《柘枝舞》等著名的盛唐宫廷舞蹈艺术。这些外来歌舞与当地的楚舞和民间歌舞相融合,铸就了丰富多彩、风情独具的湖南民族民间歌舞艺术的独特风姿。舞蹈作为祭祀天地神灵、娱人娱神的重要行为方式,成为沟通灵与肉、幽与明,人与神的媒介与桥梁。歌舞传达着他们对神灵的敬畏与热爱、祈祷与期盼、以及人类与神灵之间、人与人之间彼此的和谐与友爱,也传达着他们生命的欢快与激情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无比热爱。正如尼采曾在《悲剧的诞生》中所描绘的那样,“在酒神的魔力下,不但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再次得以巩固,甚至那被疏远、被敌视、被屈服的大自然也再次庆贺她与她的浪子人类言归于好。……此时,在世界大同的福音中,人不但感到自己与邻人团结了,和解了,融洽了,而且是万众一心;……人在载歌载舞中,感到自己是更高社团的一员;他陶然忘步,浑然忘言;他将蹁跹起舞,凌空飞去!”⑧巫觋民俗及歌舞文化还催生了湖南的近代地方戏剧。湖南地方大戏和民间小戏就有17个剧种达5000余个剧目之多。花鼓戏、花灯戏;湘剧、祁剧、武陵戏、辰河戏、荆河戏、巴陵戏、湘昆等深得民众喜爱,流行甚广。至今天,当戏剧文化逐渐衰落之际,与之一脉相承但又具有了城市风情、现代品格的歌厅文化、卡拉OK娱乐方式的盛行,形成别具一格的城市大众文化。

我们说,大众文化是广大群众自己创造的文化,是源头,是根,它是一个民族情感和理想的载体。而巫觋民俗、歌舞文化、地方戏剧以致当代的歌厅文化正是造就并承载湖南人的艺术气质与酒神精神的草根文化。而当电视这样一种能够最适宜承载大众文化的载体出现时,民间文化的渊源以及当代民众对娱乐的需求,使湖湘人找到了释放自己生命的激情与快乐的载体。湖南电视选择了对大众节目的定位及娱乐品牌栏目的打造。因此,有了“快乐中国”理念;有了结合电视特性并融入了现代性元素的“想唱就唱”的深得年轻人追捧的真人秀竞技类节目《超级女声》;有了深得中老年观众喜爱的“有你就有戏”的《超级戏乐汇》;有了《还珠格格》这样对历史的戏说与现代性的改写的历史剧;有了《恰同学少年》、《丑女贝蒂》这样现代味十足的青春偶像剧,有了电视湘军在全国地方电视台的异军突起。这些电视节目尽得湖湘民间文化之真味,成就了“电视湘军”之美誉。电视湘军之誉为“湘”,不仅是一个地域的概念,更是一种文化的底蕴与真谛。

二、湖湘精英文化的民间情怀与民主意识:电视湘军的精神资源

(一)《楚辞》的民间风格。早在2000多年前楚文化繁兴的时代,我们就可以看到楚文化中民间文化厚重的一面,身为楚国三闾大夫的屈原所创作的流传千古的《九歌》,与其说是抒发其流落民间,政治失意的抑郁情怀的文人笔墨,不如说更多地是书写民间情怀。就体裁而言,《九歌》就是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就内容而言,除《国殇》充满着慷慨悲凉之气,是抒发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的将士所做外,《九歌》的其他篇章如《云中君》、《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等几乎均是抒写俊男美女、人神相恋、魂牵梦绕、幽思缠绵的爱情故事,当然也不妨其中蕴含着借男女之情,抒怀言志的意向,但就文章辞藻的温婉华美、优雅瑰丽以及男女主人公身形相貌的俊朗秀美以及苦恋相思之情的深情绵密的铺陈渲染而言,不难看出屈原诗歌中所透露的楚地巫觋文化所造就的民间浪漫精神气质与重情重义的行为方式。祭祀神灵时,也正是青年男女相会之期。以神喻人,写尽民间男女的情爱苦乐,其诗歌的民间品格一览无余。

(二)湖湘学派的民间品质。湖湘学派起源于宋代。它的根基是汉代儒学。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使之成为一统天下的国家意识形态。但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战火,以及唐代思想解放、文化多元时代的冲击,儒学正统渐衰。至有宋,儒学的复兴主要由一批有理想的知识分子通过在各地方建立书院,潜心著述、授徒讲学来完成。集聚于各个地域的不同书院中的崇尚儒学的这些新儒家,按照自己的理解与思辨,阐释与理念建构起来的新儒学与传统儒学发生了极大变化,在貌似正统的儒学帽架下,潜藏着具有颠覆意义的江湖品质。在湖南,胡氏父子及张栻等建构的湖湘学派,是一种以儒家为核心、但综合释道,而且融进了湖湘民间文化情怀的既具有建构意义又具有解构思想的学术流派。湖湘学派的民间品质主要表现在:其一,湖湘学派的学者们性喜山水、厌弃官场,表现出一种崇尚自由的心态。在1142年,秦桧曾致书如湖湘学派的创建者胡氏兄弟,希望胡寅、胡宁、胡宏出来做官,被胡氏兄弟婉言拒绝。⑨其二,湖湘学派自形成伊始,便游离在正统儒家思想之外,而且显示出一种不拘于门户之见,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的胸襟;其三,湖湘学派所倡导的经世致用理念,不仅具有一种入世情怀,而且其本质意义上就有一种开放、变通、识时务、重实践的品质,因而能随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正因此,这种具有民间品质、颠覆意义的精英文化传统的形成,为当下湖湘电视人大众文化定位与文化产业的打造提供了思想的资源和行为的依据。

(三)近代学者及革命志士的民主意识。湖湘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民主化的进程中所作出的轰轰烈烈的事业,是举世皆知的。当生命激情所张扬的南方原始文化与中原理性文化相碰撞融合,便激发出一种强势文化超然的力量。湖湘文化自此走出其原始、自发的状态,而将原始的激情与理性的思考,强悍的民风与报效国家、民族的理想结合,使湖湘文化在一种土居多民族文化与外来中原文化的碰撞中,形成近代湖湘文化“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的精神。正如钱基博先生所言:“湖南人所以为湖南,而异军突起以适风土者,一言以蔽之曰强有力而已。”⑩正是这种“激越而又有序、笃实而又灵动、浪漫而又实际”特征鲜明的地域文化,造就了湖南近代历史的辉煌。从魏源、曾国藩、左宗棠等洋务运动发起者,到谭嗣同、陈天华、黄兴等变革人士;再到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任弼时等开国元勋。开放的心态、识时务的见识以及经世致用的原则与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成就着他们的丰功伟业。工业时代的到来,世界民主制度的衍进所带来的经济、军事力量的巨变,惊醒了居庙堂之远的湖湘人。湖湘文化的熏陶使他们走上了求新变革之路。没有久居中原、过于“正统“与冥顽的封建文化的约束,他们乐于接受先进思想,而且具有民主意识,敢想敢干,以革命者的勇气与气魄,成为推翻封建专制王朝的先行者。因为他们,中国加快了现代化的历程。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史家丹纳曾提出种族、时代与地理环境是决定文学的三个要素,他说:“不管在复杂的还是简单的情形之下,总是环境,就是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决定艺术品的种类;环境只接受同它一致的品种而淘汰其余的品种;环境用重重障碍和不断的攻击,阻止别的品种发展。”[11]以此看来,正是湖湘远古巫觋及歌舞文化的空灵、浪漫、激情,欢快,与湖湘近现代精英文化的民间情怀与理性、务实、卓越,彼此交融互动形成了极为强势的文化底蕴,为湖南电视媒体大众化的选择以及当代湖南文化产业的振兴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成为其丰富的精神资源。

三、湖湘文化的交融渗透与现代性衍进:电视湘军的生命力

(一)当代城市平民精神生活的需求。湖湘电视人意识到,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平民生活是民族生活的主体。而城市发展,城市平民社会的形成,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愈来愈强烈。正如斯图尔特所言,“一套社会关系对巩固它们和支持它们的意义和框架结构有明显的吁求。”[12]面对这历史的机遇,在一个经济全球化、中国城市社会迅速发展的时代,怎样定位自我,寻找发展契机与空间,对湖湘人而言,是困惑,也是机遇与挑战。而文化强省的定位以及文化产业品牌的打造,无疑是一个适合于内陆省份,而又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的地域明智的选择。然而文化产业的打造不同于其他企业物质产品的制造,作为精神产品,必然触及一个非常敏感的区域即意识形态的影响。建构起文化产业优势,既能产生经济效应又不与国家意识形态冲突,甚至产生正面影响,这是湖湘人要思考的。幸运的是,湖湘文化厚重的积淀似乎为他们提供了答案。湖湘的地域特点、歌舞文化传统以及与湖湘知识分子的民间意识使他们必然选择以大众作为其服务对象。而现代社会的民主性质以及大众对文化的迫切需求,又为他们创意平民文化产品提供了坚定的信心与物质的基础。

(二)电视媒介大众文化承载体的优势选择。电视,就技术层面上说是最适合承载大众精神审美需求的文化载体。因为电视能使虚拟的声像时空达到几乎与实际的生活状态同步,它对世界的表达无需像语言文字那样进行抽象的符号书写、想象转换,或绘画音乐舞蹈那样因时空表达的局限而呈现一种简约深刻。电视简单、生动、形象的声像传播特性,使观众在欣赏时,无须进行复杂的知觉活动和意义的重建。电视声色之仿真,亦如饱览现实世界,因而深得大众的喜爱。就精神层面说,这种愉悦耳目、释放情感、放松心情的声像世界的出现,对于生活于都市中的面临生活与工作巨大压力的现代大众来说,是一种休闲与享受。随着工业及信息时代的到来,大众作为文化潮流的主导者,对文学艺术世界的需要与喜爱,使之成为一种时尚或潮流。电视作为最能适应并满足大众审美需要及信息传播的优势媒介,得到迅速发展。电视湘军适应大众欣赏品位的电视品牌栏目打造,将精英文化实行大众方式的表达,以此提升大众文化的品位与层面,正可谓把握了电视的有利特点,充分发挥了电视的技术优势。

(三)湖湘电视人对湖湘文化传统的承袭与现代创意。一个时代、一次机遇、一帮有识之精英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勇气、敢为天下先的气魄使电视湘军的崛起成为一个必然。众所周知,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正在发生巨大转型,一个市场经济时代到来。而在文化领域,自50年代以来官方文化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在发生骤然的裂变。80年代,精英文化独占鳌头,而这种以启蒙与理想主义精神面貌出现的精英文化在90年代,也陷入困境与迷茫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平民成为社会的主体,这样一个不断壮大的群体,面对的是贫瘠的精神生活理念与匮乏的文化生活方式,他们既不同于农业时代的农民,又沿袭几千年的民俗文化自娱自乐,也不同于据守在书斋里的知识分子们,可以捧着书本沉迷逍遥;而曾经因城市兴起之初具有平民文化形态的戏剧,已远远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城市与日益壮大的平民社团的精神需求。而这时,电视这样一种文化载体出现了。看电视是一种既能享受看戏的通俗、易懂、闲适,又方便、快捷、私密、廉价,内容丰富、形式变化多样的文化娱乐方式,深得大众喜爱。正如有学者所言,“现代传媒艺术的大众草根性、虚拟民主性以及对时间空间的超越导致传媒文化狂欢时代的到来。”[13]况且,电视节目生产的市场化特征,使收视率的高低决定其成败与生存。正是这样一些外在与内在因素的困扰,使有着悠久的湖湘歌舞文化传统与民主意识,具有创新理念与敢作敢为精神的以魏文彬、欧阳常林为代表的湖湘电视人作出了自己明智的选择。在90年代进行了电视台的体制改革,推出了像《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这样大众十分喜爱的节目,而且还打造了《还珠格格》这种既具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又具有现代品格的电视剧,使湖南电视跃居省级电视台收视榜首。新世纪以来,湖湘电视人以其执着与持之以恒的创新气魄,吸收海内外电视节目的优秀创意,并加以本土化的改造,持续推出了《超级女声》、《智勇大冲关》、《舞动奇迹》、《快乐男声》、《寻情记》、《真情》等品牌栏目。又自创拍摄了《恰同学少年》、《血色湘西》、《八百里洞庭我的家》、《八千湘女上天山》等既具有湖湘地域风情又具有当代青春偶像剧品质的电视剧。湖湘电视人对作为兼具文化品性与经济特性的电视媒体的大众文化定位及娱乐品牌的打造,既承袭了湖湘歌舞文化的传统,又充分展示了知识分子的民主意识。对湖湘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湖湘地域民族文化生活的现代性的叙事成了他们成功的法宝。

总之,人神相通的理念、歌舞飞扬的行为不仅孕育了湖湘人的艺术气质与浪漫情怀和重情情义的品性,而且这种酒神精神与中原文化的理性精神结合,使湖湘人在激越的情怀,张扬的个性,充满着豪迈、刚勇之气外又有了理性的思考、务实的品性以及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明智选择。湖南巫觋及歌舞文化的源远流长,丰富繁兴为湖湘当代电视人提供了文化资源,而湖湘精英文化的民主情怀,使湖湘电视人胸襟开阔,视野立体,蕴育了湖湘电视人的大众平民意识。正是湖湘精英文化与湖湘大众文化交融渗透,以及现代性衍进,最终成就了电视湘军的崛起与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

注 释

①http://yule.sohu.com/20080623/n257684608.shtml.

②③“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报告(2009)”颁奖盛典暨高峰论坛,http://chinese.mediachina.net/dswlyxl/yxlbg03.html.

④转引自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⑤唐元稹:《赛神》,见杨军:《元稹集编年笺注》,三秦出版社2002年版,第461页。

⑥《旧唐书·刘禹锡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

⑦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⑧尼采:《悲剧的诞生》,王岳川编:《尼采文集》,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⑨《湖湘文化的发祥地》,http://www.xtda.gov.cn/HTML/2009/1/267.html.

⑩《湖湘特色文化》,http://www.hunan.gov.cn/wshn/hxwh/whyy/.

[11]丹纳著,傅雷译:《艺术哲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84页。

[12]斯图尔特·霍尔:《现代叙事的建构》,《南方评论》1984年。

[13]周清平:《文学困境与现代视像艺术》,《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2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