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1
鲁静
文人气息缭绕着的梦
文人自古多爱以其所在的城市为资本,进而加以炫耀,上海就是这样的城市。立足于上海的文人太多了,先是张爱玲,然后是陈丹燕,现在是王安忆。
作为一个“张迷”,来到上海,首先想去的地方莫过于张爱玲故居了。
张爱玲故居名为常德公寓,当年的名字是爱丁堡公寓,坐落在静安寺附近热闹的街头。这是一幢古朴的西式建筑,肉粉的墙面夹杂咖啡色的线条,在时间的风吹雨打下,呈现出灰暗的色调,仿佛是一件朴素的、洗得有些发白的亚麻旗袍。屋顶已经变得有些斑驳了,像是卸了妆的女子,虽然迟暮,却也有恬淡素净的美。公寓前伫立着一排高大的梧桐,这是上海街头最常见的树木,青翠的叶子,灰白的树干,与古朴的常德公寓倒是极为相称。
怀着对文学的敬畏,我又去了位于巨鹿路675号的上海市作家协会。一直都觉得上海的路名极具特色,譬如巨鹿路、衡山路、长乐路、霞飞路、红宝石路等,名字简单却又有无限深长的意味在其中。每一条路的名字都那样浪漫,像是只有在民国电影和张爱玲小说中才会出现。
上海作协并不大,像是民国时期豪门的府邸。一幢陈旧而华丽的洋房,四周都是蓊蓊郁郁的树木,外墙上绿藤缠绕,一片生机勃勃的模样。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爱神花园。巴金曾担任过上海作协主席并在此创办了中国殿堂级纯文学杂志《收获》,想到这儿,我突然觉得此处更加神圣起来。你可能很难想到,就在这幢小小的洋房中,聚集了《收获》《上海文学》《萌芽》这样几个国内赫赫有名的文学杂志,无数文学青年的梦想从这里起飞:余华、苏童、王安忆、韩寒、郭敬明……
佳期如梦,上海便是这样一个文人气息缭繞着的梦。
旗袍背后的民国旧影
城隍庙、南京路和外滩,作为上海最负盛名的几个景点,无论是谁来这里旅游,都必定是不肯错过这些地方的。在晚上,我更好地欣赏到了这十里洋场的灯红酒绿。
城隍庙里到处是五彩缤纷的花灯,仿佛天空都被映得色彩斑斓起来。我在此前曾去过成都锦里,城隍庙虽与锦里一样,都是传统的旧式建筑,却处处透露出一种“海派”的高贵气质,全然不似锦里那般具有平民的烟火气。
南京路和外滩,同我想象中的一样,灯火通明,却有着遥不可及的冰冷的美感。夜晚的风很凉,璀璨的灯光投射到波光粼粼的黄浦江江面上,我的心也跟着荡漾起来。
面对着外滩一字排开的豪华建筑,我的眼前不由地浮现出电影里的画面来:我想起了《色戒》里汤唯扮演的王佳芝,穿着一袭熨帖的浅色风衣,里面是深蓝色旗袍,随着梁朝伟扮演的易先生一同去珠宝店挑选戒指的场景;《长恨歌》里,郑秀文扮演的王琦瑶,穿着一袭缀满了红色花朵的黑旗袍,眉毛细而长,让人生出一种天生的薄命之感;还有《茉莉花开》里的章子怡,穿着一袭浅绿色的纱质旗袍,眼神里透露出迷惘和倔强……
旗袍总是给人以无限深沉的神秘感、历史感和美感。我在城隍庙看见一家专拍民国风情相片的照相馆,为顾客提供民国服装和拍摄背景,门口的音响里一直循环播放着《上海滩》这首歌。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穿着旗袍照了相,那种又欣喜又害羞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表。
人间有味是清欢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四川人,在去上海之前,我一直担心会不习惯那里清淡的饮食。而在真正尝过上海的美食之后,我才发现,上海的小吃虽然清淡,却格外鲜美爽口。没有过多佐料的掩盖,食物本身的鲜味反而得以更好地发挥,那美味真是沁人心脾。
上海最负盛名的小吃,大约是南翔小笼包。到了城隍庙,我自然要尝一尝。南翔小笼包与我以往吃过的小笼包相比有极大的不同,且不说味道如何,单是其精致的外形就让人垂涎欲滴了。南翔小笼包,形如荸荠,呈半透明状,小巧玲珑;皮薄、汁鲜、肉嫩、馅丰,一口咬下去,唇齿留香。因为是以精肉为馅,不用味精,用鸡汤煮肉皮取冻拌入,还根据不同节令取蟹粉或春竹、虾仁和入肉馅,所以味道格外鲜美。南翔小笼包在蒸制时,在笼屉中以松针铺底,因而有独特的香味。关于汤包的吃法,有口诀这样唱道:“轻轻咬,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
还有一道清淡鲜美的小吃——三鲜小馄饨,也让我回味无穷。馄饨在四川被称为“抄手”,上海的三鲜小馄饨与四川的抄手,味道却是迥然不同。所谓“三鲜”,并不像我猜测的那般,以为馅料是由三种食材组成,而是纯肉的馅,配以由蛋丝、虾皮、紫菜此三鲜组成的汤,汤烫而馄饨皮薄如纱,香气扑鼻。
所谓“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样清淡鲜美的“海味”,至今让我念念不忘。我爱巴蜀的麻辣,但也爱上海的清淡,这就像红玫瑰与白玫瑰一般,让人难以取舍。
谁的小时代
郭敬明在《小时代》的开篇就这样描写上海:“每一天都有无数的人涌入这个飞快旋转的城市——带着他们的宏伟蓝图,或者肥皂泡的白日梦想;每一天,也有无数的人离开这个生硬冷漠的摩天大楼组成的森林——留下他们的眼泪……这是一个以光速往前发展的城市,旋转的物欲和蓬勃的生机,把城市变得像地下迷宫一般错综复杂;这是一个匕首般锋利的冷漠时代,在人的心脏上挖出一个又一个洞,然后埋进嘀嗒嘀嗒的炸弹。社会两极的迅速分裂,活生生把人的灵魂撕成了两半。我们躺在自己小小的被窝里,我们微茫得几乎什么都不是。”
有人说,旅行,不过是从自己待腻了的地方,到另一个别人待腻了的地方。
在上海的短短几日,我已切身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忙碌与沉重。身处如森林般茂密的高楼大厦中,每一个人都像蝼蚁般渺小。但即便如此,也还有很多温情的东西留在我的脑海里。比如和蔼的阿姨们热情地为我指路;吃饭的时候,收银员在得知我是专程来上海参加作文比赛后,反复地问我这个比赛有什么参赛要求、今年的复赛题目是什么,眼里流露出对未来的希望……
上海,我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从此便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