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就业问题

时间:2024-04-24

尤 佳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政策逐渐显现出偏离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社科院发布的2008年就业数据显示,全国近560万高校毕业生中,仍有100万处于待业状态,毕业即失业的想象屡见不鲜,严苛的就业环境已成不争的事实。就业率的低下,客观原因是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巨大压力,但我国高等素质教育体制自身,恐怕也难辞其咎。究其根本,有以下特点:

一是教育改革没有付诸行动。各大高校极力推行素质教育,以培养适合自身和社会发展的人才为目标,而实际上却是换汤不换药,用传统教育思维模式来指导学生学习书本之外的东西,依旧沿袭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使学生思维仍局限于书本这个小小天地之中。学生历尽千辛万苦突出重围,接受高等教育,但在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的一刹那,忽然发现现实与自己的想象居然有着云泥之别!社会中的知识,过去在学校中根本未曾涉及,一些人即使在院校取得了学习方面各种竞争的的胜利,最后却在步入社会时兵败滑铁卢,而不少在学习方面不甚出众的人,却在社会竞争中一路攻城掠寨、遥遥领先。

二是没有真正把握素质教育内涵。所谓素质教育,即培养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习得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能够紧密结合,既有广泛的知识储备又有应对社会需求的技能和创造力,学生步入社会后不会出现盲从感,这才是国家和社会真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高校教育的各项任务中,往往是以知识,以成绩为考评标准,这是缘于掌握知识的情况最容易进行准确测量,而素质能力的评定却不是那么直观明显。虽然学校在推动素质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开设一些贴近实际,注重社会实践的选修课目,增加一些操作性强的实验项目,但最终决定学生的还是考试成绩。

三是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当前大学生就业已经市场化,而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错位。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当今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的现象。近几年来,虽然高等教育也加快了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并且也确实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上看,高校缺乏改革和调整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些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往往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等,造成学校无特色,教育无特点,学生无特长。结果是盲目扩展热门专业和课程设置,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供求结构失衡,结构性矛盾更突出。

上述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数据恰恰反映了素质教育存在的缺陷,要想摆脱这种困境,提高高校人才就业能力,就必须创新素质教育模式,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树立院校特色,培育健全学生。素质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只有把这五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才能够形成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一个个性鲜明的人,一个真正全面发展的人。素质教育的目的是鼓励和发展人的个性,使每名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拥有自我鲜明的个性。这绝不是目前仅凭成绩和分数的教学模式可以实现的。人格和个性的培养,需要我国的高等院校从所修课程的精心筛选,从师资力量的合理调配,从考试方式、标准的改革创新,从院校人文环境的建设上着手,从敢于在众多院校中树立起有自己特色的一杆大旗开始。院校教育要结合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多开设适用性、技术性强的课程,多为社会培养一些紧缺的、适用的人才,多培养一些技术人员,高级技术工人,使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知识和本领,更好服务于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二是突出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传统教育导致多数学生缺乏鲜明个性,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创新能力。提倡素质教育的目的也正是为了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造就新型的创新型人才。创新精神的培养,不仅要从课程和学习中体现,更要在实践中探索。增强学生在校学习时的实践机会,将社会需求引入院校教育中来,将技能训练和理论钻研有机结合,开展模拟工厂、虚拟公司等专业对口、针对性强的实践活动,甚至直接与社会各界建立交互桥梁,安排学生实习体验,组织交流研讨,将实践与研究真正紧密联系,通过大学的学习和实践获得专业领域相当的理论和技能,既可以进入社会参加就业,又可以继续在院校深造学习,游刃有余。

三是把准供求矛盾,全力提升素质。用人单位的性价比是指大学毕业生对企业需求人才的“适用性”,用人单位需要的是“用得上”、“养得起”、“留得住”的“三得人才”。当大学毕业生供大于求时在人才市场上所发生的求职竞争就是毕业生综合素质的竞争。毕业生就业竞争中能否获得就业的机会,主动权在于用人方,他们需要的是“性价比”高的适用人才,是具有“三得素质”的人才。因此,院校间的差异并非就职学生是否获得岗位的决定因素,更为关键的是院校自身把准培养人才的方向,准确定位培养人才未来前景,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将院校对社会需求的研究切实反馈到培养学生的每一个细节中去,反映到院校建设的方方面面,在不断探索教学领域的同时,研究院校自身软硬实力提升的方式,使学生满意的同时也使院校教育能力得到增强。

系统的素质教育模式,不仅有其教育理念,还有其具体的办学模式,这取决于院校办学思路和办学经验。如果大学毕业生个体较好地具备了综合性素质,不仅在“就业难”的激烈职场竞争中能够取得成功,即使这次不成功,有了“成功素质”在下次的求职或自行创业中仍然会取得成功。因此,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启示我们思考大学素质教育模式是颇具意义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