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申 晴 陈晓阳
摘要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之一,在于对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的哲学回答。马克思哲学紧紧围绕人的本质,提出人的解放命题,即人类最终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带来了充满活力的新中国,同时也把我国带进了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矛盾凸显的并存期。人本价值的回归不应该是一种口号的宣传,而应该立足于社会现实,从根本上入手。
关键词人本价值人的解放社会层级
中图分类号:D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6-381-01
人本价值的回归,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基础,亦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价值取向。立足于中国国情,重温马克思对人的解读,从人、社会这两个层级的视野来分析,我们发现以“人本价值的回归”为灵魂,以“社会层级的改造”为切入点,实现两者间的积极互动,才能更好的解决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种种障碍。
在物质利益充斥着市场经济的今天,行政价值取向是立足于“物”,还是立足于“人”,是人为物服务?还是物为人服务?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物质世界的富裕并不意味着生活的更加幸福。人们发现,精神空虚与堕落越来越严重,越来越找不到归属感,似乎现实的社会越来越冷酷无情,到处充斥着市场的无情的“经济人”,人不是越来越自由了,反而越来越受外界的控制了。
重蹈资本主义将精神上的堕落换取相对丰富的物质生活吗?时代呼唤人本价值取向的回归。
如何实现人本价值的回归呢?“马克思透过物与物的关系把握到人与人的关系,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透视到资本主义的本质,从而揭示了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经济或社会财富的增长以牺牲个人的平等发展、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为代价。具体而言就是:物对人的统治,人仅仅成为创造物质财富的手段,使人不能真正发展;资本占有劳动,人成为资本的奴隶,使人不能平等发展;机器支配人,人成为机器的一个零件,使人不能自由发展;分工限制人,使人不能完整发展。”①马克思看到了物对人的统治,人成为资本的奴隶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始终围绕现实人的生活世界展开价值取向的研究,处理好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处理好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关系。始终站在人本价值的立场来构思发展的思路,在面临与人本价值这个根本的价值取向相违背的短暂的利益选择时,一定要果断的放弃。
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今天,“以人文本”的价值取向被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当今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中处于核心的统领地位,是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灵魂。那么,实现人本价值的回归,应该从哪一个角度来入手?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他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②马克思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不能将人看成一个只具有自然属性的个体,而应该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考察人。而社会关系的生成,其基础不是别的正是“社会的生产方式”。社会生产方式制约和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感情、欲望等等一切可以称之为“上层建筑”的东西。因此,“上层建筑”要获得解放,归根结底必须把它们从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而要做到这一步,立足中国的国情,当务之急就是对社会层级结构加以改造。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行了深刻地批判,主要体现在他的异化劳动的批判。他曾通过将人与动物的比较中形象地说明了异化劳动的实质。“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他自己的生活对他是对象。仅仅由于这一点,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异化劳动把这种关系颠倒过来,以至人正因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才把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本质变成仅仅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③在这里,由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资本家由于掌握了生产资料,迫使劳动者将劳动成为谋生的手段,使劳动者成为自己劳动的对象。正是由于阶级的这种对立,使得异化劳动得以存在。“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的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是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吹残。”④
那么,对于社会主义的中国,阶级的对立已经消除,这并不表明现阶段中国消除了异化劳动的根源。某种程度上,在我们的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阶层之间的差距正在扩大,异化劳动正在形成和加深。在中国,最突出的特点是“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两极分化,中坚阶层不足。“弱势群体”常常得不到社会的保护,被迫的进行异化劳动。农民工甚至连工资都拿不到,温家宝总理曾亲自帮助农民工讨工资,由此可见农民工生存环境之差、权利保障之弱。
如果说“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激活生产力而采取的价值取向的话,那么改革开放30周年的今天,“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则应该得到本来应有的价值地位。“没有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的合理调整和良性互动,没有社会各階层的共同富裕,哪里有什么和谐社会可言”⑤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展开的必然结果才会是和谐社会的生成。我们决不允许社会阶层间的差距无原则的拉大下去,这是从根本上违背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的。
人本价值的回归与社会层级改造,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的与手段的两个层面,两者之间相互配合,才能让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的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