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1
本刊特约撰稿 / 沈念祖
跨界者朱云来
本刊特约撰稿 / 沈念祖
气象学博士朱云来跨界投行,现在又将目光转向互联网。他刻意回避前总理之子的身份,却挥之不去。
从美国气象学博士转身成为中国金融界的领军人物,今年57岁的朱云来,近期或将迎来他人生的第二次跨界。业内推测,他志在互联网行业。
作为中国前总理朱镕基的儿子,朱云来很少在媒体前显山露水。反倒是朱镕基曾经提到过自己的儿子,在《朱镕基讲话实录》当中,朱镕基提到朱云来十岁时,捡了一块破油毡来种花,朱镕基认为儿子偷了东西,打了他一个耳光。后来朱镕基发现错怪了儿子,还和儿子一起把油毡重新扔回垃圾堆。朱镕基的讲话提到了两点,一是朱云来会想办法,动手能力比较强,二是他至少曾经很喜欢养花。
然而,近日一封朱云来告别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下称“中金”)的内部信在网络疯传,把他送上了头条。信中称:“作为中金公司的CEO是我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段时间,也是最高兴的一段时间。从长远考虑,为了积极助推团队成长,系统建立长效体制,形成健康良性的管理交接和延续机制,以及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我已向董事会申请辞去CEO职务,将接力棒交给继任管理团队。”
在商界,朱云来广为人熟知的身份是中金首席执行官。10月14日,多家媒体确认中金董事会已经正式批准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朱云来的离职申请,首席运营官林寿康暂时行使代理首席执行官一职。作为中国金融业的领军人物、前任总理之子,朱云来的每一次转身,都激起层层涟漪。
从1998年加入中金公司到如今的挥别,朱云来在这个曾经长期稳座国内投行头把交椅的公司耕耘了16个年头。鲜为人知的是,在朱云来进入金融业之前,还有一段与气象学有关的经历。
1957年出生于湖南长沙的朱云来,是“文革”后第一批大学生,于1977年考上南京气象学院,就读大气物理学专业。该校为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部、中国气象局和国家海洋局四方共建的全国重点高校。
2004年,素有“气象人才摇篮”之称的南京气象学院改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现了由单一的气象学科大学向多学科大学迈进。这所大学的知名校友里,除了朱云来外,还有一位成功跨界的商界领袖,中国银行执行董事、副行长李早航。他是朱云来的师兄。他们被母校归类为“多个领域的杰出人物”。
这位前总理朱镕基之子,可能即将迎来他的第二次跨界之旅。
毕业后,朱云来进入中国气象局工作,后赴美国深造,英文名叫做Levin Zhu。刚刚抵达美国的朱云来修读的还是大气科学专业,并于1994年获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大气物理博士学位。
随后朱云来开始了他跨专业的乾坤大挪移。他考取了芝加哥德保罗大学的会计学硕士学位。德保罗大学为美国国家级大学1类。
没有人知道当时的朱云来为何没有继续走大气科学的道路,而是转身选择商业。
当朱云来求学求职于美国的时候,中国经济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993年上半年,中国出现了经济过热。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3年6月24日发出了《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在这个文件和其他有关文件的指导下,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中国经济在1996年成功实现了“软着陆”。 但1997年下半年以来,亚洲一些国家发生的金融危机不断深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逐步暴露并在加大。1998年9月,中央决定增发1000亿元国债用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刺激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在中国经济变迁的浪潮中,一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成立。1995年,在国务院特批下,时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王岐山牵头,建设银行与摩根士丹利共同出资,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投行—中金公司。王岐山担任首任董事长。朱云来的师兄李早航此时正在中国建设银行担任副行长一职。
从德保罗大学毕业后,1995年,远在太平洋另一端的朱云来在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的芝加哥分所任高级会计师。1996年,朱云来到了纽约,跳槽至世界十大投行之一的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公司,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SFB)是瑞士信贷集团的投行部。1993年,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成为第一家在北京设立代表处的美国投资银行。朱云来在该公司任投资顾问、高级副总裁,为其服务近三年,开启了他的投资银行家生涯。
尽管此时的中金公司与朱云来看起来并无交集,但在随后的16年里朱云来都与这家公司休戚与共。
自诞生后,中金公司就确立了做中国的国际化大投行的定位。中金公司成立三年后将触角伸到了境外市场,于1998年在香港成立了中国国际金融(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金香港”)。也正是在这一年,41岁的朱云来从美国归来,加入了“中金香港”,担任高级经理,成为王岐山麾下一将。
王岐山与朱镕基素有渊源。有“救火队长”之称的王岐山,也是一位跨界达人。早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后来进入金融领域。1993年,时年45岁的王岐山担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协助总理朱镕基应对当时严重的通货膨胀。在这一战役中,王岐山表现突出,成为朱镕基的得力助手。
进入“中金香港”后,朱云来开始全面介入到投行业务之中。在其任职期间,亲自推动并见证了中金公司的“黄金时代”。
据2005年出版的由道琼斯指数中国总执行官James McGregor撰写的(《十亿消费者》)一书中的描述,在中金公司,朱云来是投行部门最底层的管理人员。他努力保持谦和低调。
该书爆料称,他看上去很喜欢自己的工作,不厌其烦地编写关于国有企业财务细节的报告。因朱云来与众不同的身份,中金公司在各种场合都加入他的名字,拉他参加各种会议。
书中介绍,朱云来不修边幅,套着一身皱巴巴的运动装,没有几个朋友,住在酒店,烟不离手。有一段时间他住院,就在病床上运营公司。朱云来对数字有着会计师特有的癖好,经常让中金公司的分析师和投行家抓狂。
不管书中如何评价,在美国多年的经历令朱云来理解西方体系,了解他们的价值观。
两年后,朱云来成为中金常务董事。2004年,朱云来出任中金国际首席执行长,后担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朱云来见证了中金公司的初创、成长以及辉煌。在这位行事颇为低调的掌门人的带领下,中金公司长期稳坐投行老大的位置。
同时书中肯定,朱云来把中金打造成一家相对来说管理较好的国有企业。公司把自己定位成受中国公司信任的合作者,保护他们免受外国投行大鲨鱼的吞噬。朱云来赋予中金公司的使命是改造中国的国有产业。
2005年7月,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亚洲最具影响力25位商界领袖”,朱云来排名第15位。《财富》杂志这样介绍他:没有人能像朱云来那样,横跨环球金融界和中国政府主导的经济体。中金公司在他的领导下,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向海外发行股票的核心经纪人。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2000年以后,中国迎来了国有大型企业上市潮。在此时期,朱云来带领中金几乎赢得了每一家大型国企的IPO生意。中石化、中石油,建行、农行,中国人寿、中国人保等,均通过中金进行改制和上市。2010年,中金投行部门的收入超过5亿美金,在众多券商中遥遥领先。
《财富》杂志这样介绍他:没有人能像朱云来那样,横跨环球金融界和中国政府主导的经济体。
尽管在商界叱咤风云,但面对媒体朱云来一向低调。《华尔街日报》报道说,中国石化曾经为庆祝上市开了一个酒会,酒会上最引人瞩目的却是一个衣着普通、中等身材的男士—朱云来,他当时是中金的常务董事。面对记者不断的提问,朱云来报以“沉默是金”,连他自己是否姓朱也不讲,当然也拒绝了记者要名片的要求,后来在中银国际行政总裁方风雷的解围下,才得以脱身。
近几年来,中金发展总体上落后于同期证券行业的发展。业界分析这与中国资本市场逐渐变化和市场格局的转换有关,国内大型IPO浪潮渐渐退去,导致中金公司行业地位不断滑落。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2013年,中金公司总资产240.66亿元、净资本43.27亿元、营业收入22.17亿元、净利润2.15亿元,行业排名分别是23、34、21、49,较前一年分别下滑了3位、7位、7位、20位。随之而来的,是包括朱云来在内的多位内部精英的出走。
后朱云来时代,中金公司表示,公司已经成立遴选小组,将在全球范围内选聘新的CEO。公众更加关心的是,离开中金后的朱云来是否会继续选择金融行业?还是再次扮演一个跨界者的角色。
答案尚未揭晓。然而,由于朱云来曾多次表示对自主创业有兴趣,其最感兴趣的三个领域为互联网、医疗以及文化。业界揣测,他有可能会跳槽到互联网行业。事实上,看似从来也没有从事过互联网方面工作的朱云来,对于互联网这一话题,却一直都有自己的声音。
2009年3月,朱云来在深圳参加IT领袖峰会时,分享了其对于互联网行业的创业和投资的观点。2010年10月,朱云来在参加以“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传播能力”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时,指出伴随着制度和政策的进一步改革创新,互联网在新的技术、新的终端的发展以及新的商业模式创新,必将迎来爆炸式的新的增长。
2014年,朱云来的关注重心则转移到了互联网金融之上。今年3月,朱云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首次公开谈及对互联网金融的看法。他表示:“相比传统银行体系,互联网金融只是一个不同的定义。”“一大笔钱聚集在这里,要看你如何进行管理。平常没事儿的时候看着挺好,但是一旦遇到问题,那么这种境况就是传统银行系统从未经历和处理过的。”他认为,银行系统无论是什么形式,都同样应该被合理地监管。他指出,不仅仅是互联网金融,传统银行系统的监管也应该定期进行复盘和调整。
朱云来是否会进军互联网行业,是以国家队的身份还是个人创业者的身份,成为各方面关心的焦点。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