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年事

时间:2024-05-21

日月经天,时序流转,过年始终是宗大事体。四平八稳的日子,一到腊月就有些匆忙。

从前有人写:山家岁末无多事,画朵梅花便过年。洒脱极了,大多数人没有这份洒脱,只是热爱凡俗的喜庆,不是无事,而是事多。

为啥事多?

忙年嘛!

腊味先出,鸡鸭鱼肉,都要腊,不管是烟熏,还是日晒,都要早点置办,这样到过年才入味。

至于年酒,不管米酒,还是烧酒,终要装在坛里瓮里,喝时打将出来,方好畅饮,等酒喝,如同等米下锅,不是过年做派。

儿歌唱,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喝了腊八粥,一转眼就是十五,再一转眼就是二十三,许多地方在这一天过小年,许多地方在第二天过小年。过小年,像是一场预演。

这一天,家里要打扬尘,《清嘉录》载:“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尘埃。”

这一天要送灶神,贴灶王爷像,给灶王爷像贴小小的红联,上书: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

上灯,上香,供果盘,还得供清水、豆料、草,后三样是给灶王升天的坐骑准备的。有人给灶王爷的嘴上抹点蜂蜜,这样他给玉皇大帝汇报工作时都是甜言蜜语。

二十五夜,江南有烧松盆的俗。《清嘉录》言:“是夜,乡农人家,各于门首架松柴如井字形,齐屋,举火焚之,烟焰烛天,烂如霞布。”又有“村农以长竿燃灯插田间,云祈有秋”。

做过年豆腐,要打年糕。年糕分两种,一种方头的,一种元宝的,事情简直就是紧锣密鼓,忙不过来。

况且还要准备年货,旧时北京有儿歌:“糖瓜祭灶,新年來到,媳妇要花,孩子要炮,婆婆要块手帕罩,男人要顶新毡帽,公公要个耍核桃。”

年货除了吃的用的玩的,还有贴的,即年画门神对联。《燕京岁时记》载:“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

除了自家的门联,寺庙也贴,只是联文空远。乡村也给猪圈牛圈羊圈鸡圈贴,一般就是一个横额,鸡鸭成群、牛羊满圈、槽头兴旺,等等。给它们吃点好的,与人同乐。

门神一直都是秦叔宝、尉迟恭二位。门神下边常常还要贴两个小签,上书:开门大吉,抬头见喜。

灯笼有圆有方,双挂,从前方灯笼多,得用画来糊,常常画四张,梅兰竹菊。写字的四张,常写的是,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菊花酒,冬吟白雪诗。

这一天,经常挂着的锄头、木犁,要取下来,放在地上,石磨也要竖起上扇,大约是它们一年辛苦,给它们道乏,让它们歇歇。

小孩儿只管玩耍,东放一个鞭炮,西放一个小烟花,女人们都在厨间准备团年饭。男人张灯结彩之后,得准备着上年坟,要备火纸、香、蜡烛。

常常要大声喊叫疯玩的孩子一起去,这是个传承。跪拜在列祖列宗坟前,小声说话,给祖先道过年好。

上完坟回身看,那里亮着小小的烛光,是子孙们的心意。

团年饭上桌之前,家里有香火案的,要点两根大烛,照着“天地国亲师位”,自然也要上香,行礼。此谓守岁烛,生花报喜,直接晨光。

团年饭是要谋划的,像是一出戏,自腊月起鼓点儿便开始密,板儿叫得山响,这一顿饭是压轴的。唱压轴戏的一般都是主妇,她总能端出一桌子春天。

少长咸集,皆大欢喜。吃的是饭,团的是圆。童言无忌,岁岁平安。转眼夜深了,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团炉夜话,守岁。

子时,炮仗声起,此起彼伏,谓之“出行”,辞了旧迎来了新。

从初一到初八,老人们喜欢说“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据说根据这一天的天候来看一年这些生物的泰否丰歉,人们在这天对家禽家畜额外喂一些好吃的。到了初七人日,自然也不会欠待自己,初八是谷日,到土地庙给土地爷上香,求他保佑庄稼丰收。

正月十五,许多地方吃元宵,还要玩灯闹元宵。

舞龙,舞狮,各式各样的灯笼让人打着,护着龙护着狮走。舞龙舞狮,都有一个大师傅,手持绣球灯,逗引龙狮,要好身手才行。

正月十五,再上年坟,上灯。

年灯要亮一整夜,之后不点了,一直挂到正月底,收了。

春天来了。

(摘自“南在南方微信公众号” 图/高加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