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1
王一为
身为中国人,买到假货几乎是一种无法逃避的人生体验。在很多人看来,造假是落后的产物。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中国,假货最猖獗的地方,恰恰是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
2017年6月,《消费者报道》以“产品造假窝点”为核心,梳理了国家质检总局属下的中国质量新闻网自2001年起共计1187条关于假货的新闻。2001~2015年GDP排名前三的省份广东、江苏、山东,其关于假货的新闻数量也较多,排名第一的制造业大省广东,数量最多。
这些假货产业兴旺的地区,大部分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中西部等地区,造假活动没有那么剧烈。
若把每个省份造假团伙数目的全国占比除以该省GDP的全国占比,可以发现,广东与福建分别为“状元”“榜眼”。它们的造假团伙占比远超他们的GDP占比。排名第三的为北京,其后是江浙沪。这也就说明,这些省市造假售假猖獗,除了跟繁荣的贸易与发达的制造业有关,或许还有更多深层次的因素在起作用。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人类的绝大部分经济行为都突破了国家的范畴。造假也是如此。一份国际商会(ICC)在2008年的研究报告表明:1988~2008年,全球假货产业实现了10000%的增长,年交易规模突破6500亿美元。而2015年,国际商会发现这个规模增加到了17700亿美元。
2013年全球海关截获的假货中,通过海运的假货价值占所有渠道假货总价值的51%。我们可以看出东南沿海地区造假售假的产业,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而得以“蓬勃发展”。那么这些假货里主要是哪些产品呢?
在世界经济发展组织的报告中,假货的重灾区按严重程度排序如下:手表、皮革制品、帽子、鞋子、香水及化妆用品、 玩具、服装、各种加工制造产品、烟草、五金。
这个数据传递给我们一个信息,那就是适合造假的产业是有着一定特殊性的。结合每年全球海关截获假货的数据,我们还可以给这个名单加上电子零配件、小型电子产品和音像制品。
奢侈品、化妆品或小型电子产品这一类货物是造假的重灾区。假表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中国生产了全世界80%的手表,其中深圳占全国的53%,整个广东省占全国的78.86%。而第二名福建,生产了全国的15.6%。广东、福建这两个造假团伙数量居全国前列的省份,同时也是中国手表行业的第一和第二。
而与此同理的还有同样假货泛滥的玩具业、电子零配件行业等等。中国生产了全世界玩具的70%,而广东则生产了全国的70%。广东省5000多家玩具企业,主要分布在临近香港的深圳与东莞。
假货的消费,尤其是对于那些主动购买假货的人而言,价格永远是最主要的因素。
不仅是中国人喜欢买假货,发达国家的消费者也不例外。国外一家调查机构对德国、奥地利、荷兰、瑞士的2500位消费者进行过调查。超过25%的消费者表示,会“不定期”购买假货。有60%的购假者承认,他们购买假货时并非“被骗上当”,而是在完全知情的前提下有意识地买假,动机是“追求价格低廉”。
当然,除了经济因素外,假货泛滥也有着更多复杂的社会因素。东南地区的社会特性,也极符合造假产业的需求。
为了躲避执法机关的追踪调查,假货很多时候是先由不同工厂生产出大量配件,再通过不同路径运送到目标市场的装配工厂才最后组装的。可见,造假是一项分工明确、合作紧密、劳动力密集、鏈条复杂的产业,而东南沿海地区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组织正好为造假团伙的稳定提供了保障。
很多造假案件都牵涉一家、一族、一村。中国另一个身处内地的造假大省湖南省,是仅次于福建、广东的宗族势力极强的省份:“楚俗尚鬼,重祖先,故家族之念甚深。”
造假团伙往往都聚集在一些特定地区。比较出名的是福建莆田、广东潮南、浙江义乌等。从地理方面分析,宗族理念特别强的往往都是多山少田、河网密集的地区。这些地区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同姓氏抱团聚居,由于交通不便,形成了许多孤岛一般的村落,有的村落大姓人口往往可以占到全村的70%甚至以上。在这些地区,传统观念十分流行,有些人认为“家族宪法”高于一切,宗族利益至上。
有时候,为了利益,也能人为地打造一些怪异的共同体。比如福建省某地,20世纪90年代末曾是假烟制造“圣地”,当地的近30家假烟制造厂明目张胆地成立名为“大公家”的造假行业组织,专门向有关部门进贡“保护费”。该组织按照造假工厂的规模收取“会费”,用于疏通关节。甚至会定期召开大会,研究行贿对象和行贿数额。
中国人素以勤劳勇敢著称,但在制造假货的时候,过于勤劳,在维护造假产业的时候,又过于勇敢。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