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1
陈事美
两国交战,一国士兵被对方俘虏后,有很多人就留在了敌国。他们在敌国是如何生活的?他们的祖国是如何看他们的?人们似乎关注很少,对于清朝的敌国战俘估计很多人听都没听过。没听过不代表没有,当年就是有这样一批人,被俘后被强行押往北京,然后一直就在中国生活,娶妻生子,慢慢被中国同化。他们就是俄国战俘。
康熙年间,中国与俄国在东北雅克萨等地屡有军事冲突。既然是双方打仗,总会有俘虏,中国士兵有被俄国俘虏的,当然俄国士兵也有被中国俘虏的。还有一些俄国士兵不知是厌战还是向往中国,他们选择主动投诚。这些人到中国,如何安置是个问题。康熙决定,将他们集体押解到北京。一方面,在皇帝眼皮底下好管理;另一方面,也好让他们感受一下天朝上国的繁华富庶,要的就是让这些蛮夷心悦诚服。
为了人性化安置俄国战俘,按照康熙的最高指示,户部以人道主义的精神,将他们全部安置在一起,统统编入镶黄旗参领下的佐领,以方便互相照顾。按清朝的军制,满百人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佐领。最初,俄国战俘并没有那么多,后来陆陆续续又增加了几批,正好过百人,开始独立设立俄罗斯佐领。至此,這些俄国人正式成为大清国的旗人。
中国对他们不错,给房子、给土地、给仆人,个别还给了官职。当然,中国不是白养他们,而是要他们继续回到战争前线,去招降祖国的军人。比如,在两军对垒的阵地上,由他们出面向俄军士兵喊话,进行招降。刚刚还剑拔弩张,突然从中国这边听到家乡话,俄军士兵心理震动不小。很多士兵禁不住这种攻心战,纷纷投降,上缴武器。扰乱军心这招很成功,扰乱了俄军的管理。
俄军方面对这些战俘也是痛恨到家,大骂他们是叛国者、叛徒、俄奸。据说两国停战后,有俄国大使到北京,一些思乡心切的俄国战俘还曾要求大使带他们回国。没想到,祖国的大使对他们丝毫没有给情面,大声训斥他们是叛徒,还说:“把你们带回国可以,除非先把你们带到两国边界按叛国罪绞死。”这些俄国战俘听了羞愧难当,从此再也不敢提回国的事。
战事未定,对这些俄国战俘来说,也是很大的煎熬。身为俄国士兵,为中国服务,还要去前线对同胞做心理工作。此既为俄国人憎恨,又为中国人瞧不起。他们的内心是纠结的,如此苟活的他们,也丝毫没有幸福感可言。
战争总有停歇的一天。后来,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两国战俘互不遣返。俄国战俘只能在中国定居,想回家也没机会了。
按当时京城八旗驻防的片区规定,属于镶黄旗的俄国战俘被安排在北京东直门的胡家圈胡同。从此,这些俄国人在中国算正式开始定居,迎接崭新的生活。清政府对他们不错,除了给房子、给仆人以外,还每隔三年发给他们一批衣服,供一年四季穿戴、换洗。最重要的是,为了让他们安心生活,政府还给他们“分配”了媳妇。清政府将步军统领衙门关押的一些女犯人许配给俄国人为妻。对于一些官职高的,政府还为他们做媒,许配一些富绅大户的女子。
俄国人的生计也由清政府包办。一方面,他们本身就是军人,每月领有粮饷;另外,有的人根据自己所长,或担任翻译,或担任清军教员等。比如做翻译,一些语言能力较强的人,已经学会汉语或满语,他们可以在衙门内担任翻译工作。如俄国的外交文书很多都是他们帮助翻译的。还有一些俄国人军事素质较强,对枪械很在行,就让他们教清军士兵如何使用、修理火枪。
清政府待俄国人不薄,俄国人自然也要体现出归顺的诚意。首先就是剃发易服,俄国人也要像清人一样,脑后留辫子。服饰方面也要着满洲衣服,原来的俄国远东人大都以打猎为生,穿的都是粗呢外衣、兽皮靴,在中国穿上了绸缎与棉布衣服,感觉更舒适。
由于长期在中国生活,潜移默化中,俄国人逐渐受到汉文化,尤其是满洲文化的影响,各方面开始慢慢发生变化。比如名字,他们逐渐将自己的名字改成满洲名,如伊万改成“德成”,格里戈里改成“友发”,帕维尔改成“民泰”。后来,随着满人慢慢融入更多汉文化,很多俄国人又起了汉姓。如罗曼诺夫直接改姓“罗”,哈巴洛夫改姓“何”,雅克甫列夫改姓“姚”,贺洛斯托夫改姓“贺”。
随着与中国人的通婚,俄国人的后代也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这种悄然的变化,可能一代、两代还不明显,经历三四代,甚至更长时间以后就完全不一样了。《尼布楚条约》签订后又过了160多年,到了道光年间,一位俄国外交官曾接见这些俄国人的后裔,发现他们不仅服饰、语言丝毫没有俄国人的痕迹,就连容貌也很难看出来是俄国人的后代。
容貌的变化只是外表,最根本的变化则是信仰。俄国人普遍信仰东正教,投降到中国的俄国人最初也保留着这种信仰。《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俄国曾派遣传教士到北京,获准建立教堂,传播东正教。这让俄国人在异国他乡找到了心灵归宿。
但他们毕竟在中国,周围是汉文化的海洋。最重要的是,他们娶了中国媳妇。他们并不知道中国媳妇的厉害。中国女人喜欢训斥丈夫:“既然在中国,就别信什么家乡的教,最好还是给我信中国的东西。”中国女人拿出一尊佛像,说:“这个皇帝见了都要磕头,我们中国人都信这个。你们森林里长大的野人,难道比皇帝还要聪明?”俄国人也是怕媳妇的,经过中国媳妇一番教训,他们慢慢信仰了佛教、道教。比如家里供奉佛像,对佛像顶礼膜拜。俄国人开始逐渐抛弃东正教,有些人甚至终生都没有进过教堂。在俄国人的葬礼上,按以往的风俗习惯,都要请东正教的祭司来祷告,后来这一仪式逐渐被中国的和尚念经取代。
如今,这些俄国人的后裔还在,但已经丝毫找不到俄国人的影子,他们完全被中华文明融化,当年的这些“俄奸”则慢慢变成了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摘自“今日头条” )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