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帅府,小厨房

时间:2024-05-21

二毛

少帅张学良一生漂泊,口味也常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他出生、生长在辽宁,开始时喜欢辽菜。后来结识张大千、张群等一批川人,受他们影响,一度垂青川菜。抗战前后,他在贵州被幽禁9年,所以对贵州风味也一直念念不忘。

大帅府里的家厨人才济济、味兼南北。据说当时大帅府的厨师能烧制400多种南北佳肴。但是张作霖最喜欢的不是那些高档的熊掌、海参、鲍鱼,而是家乡的小肉丸子,还有白菜猪肉炖粉条。

张作霖的饮食习惯对青少年时期的张学良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张氏家族人口众多,光张作霖的姨太太就有6位,还有子女十几个。加上副官、侍卫、秘书、花匠、佣仆等,大帅府的厨房每天要供应上百口人的饮食。有时遇到张作霖在大青楼召开军政会议,甚至要供应200多人的伙食。所以在大帅府里常设的大小厨房有4个。

那时大帅府分前院、中套院、小红楼、大青楼等等,规模宏大。西院的大厨房,专门为帅府的秘书、副官、司机、女佣等提供三餐。这个厨房的饭菜较为普通,一般为一菜一汤,主食以粗粮为主,只有在重要节日才能见到白米饭。东院的大厨房主要为张作霖的子女供应三餐,包括其6个女儿和7个儿子。饭食水平较西院的厨房稍有上升,但也很少见细粮。这说明张作霖对子女的管教还是很嚴格的,他认为子女们只有多吃点儿苦,将来才会有出息。

但他的这条“法则”却并不用在张学良身上。张学良没有和兄弟姊妹们一起在东院大厨房用餐,而是和父亲一起吃小厨房。这是因为他从小体弱,需要滋补,又聪明伶俐,实在惹父亲疼爱,所以才被特许吃“小灶”。

小厨房是专为张作霖和他最宠爱的五姨太寿氏服务的,被邀请在帅府里用过餐的中外政要,大多对小厨房饮食的精美印象深刻。当时奉天餐馆“明湖春”的高级厨师,都会轮流到大帅府小厨房掌勺。

张作霖执掌东北军政时期,大帅府小厨房里的辽菜也初具规模。在这个时期,张学良喜欢上了辽菜。当时小厨房里有个厨师叫王宝田,烧得一手好菜。王宝田是辽宁海城人,和张学良算是小老乡。张学良最喜欢王宝田做的“错菜”,称赞其为辽菜中小菜的代表。每当深秋霜雪降临时,王宝田都会腌制几个大瓦坛的错菜。

张学良还喜欢去沈阳大东区小东路小什字街的宝发园用餐。这里的招牌菜叫“四绝菜”,分别是熘肝尖、熘腰花、摊黄菜和煎丸子。宝发园是直隶宁河县人国钧璋在清宣统元年创办的。四绝菜由国钧璋的弟弟国钧瑞亲自主厨料理,四道菜的共同特点是嫩,却又嫩得各有千秋。其中熘肝尖是滑嫩,熘腰花是脆嫩,摊黄菜是软嫩,煎丸子是焦嫩。这四道菜鲜香可口,深受当时食客们的欢迎。

一次张学良慕名而来,吃后赞不绝口,特地见了掌勺国钧瑞,并赏给他10块大洋。

(摘自《民国吃家》上海人民出版社 图/胡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