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1
谭洪岗
获得2014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的《离巨星20英尺》,说的是一群伴唱、和声歌手的故事。工作中,他们与大明星近在咫尺,许多人的嗓音也宛如天籁,丝毫不亚于正走红的歌星。然而,伴唱和主唱的处境相差极大——你或许在众多流行音乐中听过他们的声音,却通常不知道其中任何一个名字。少数伴唱歌手后来成为独唱者,出自己的唱片,甚至有人拿到格莱美奖。但大部分,则不会进入公众视线。
这群人就像影视剧里的配角,众多绿叶衬托下的红花才更加美艳,至于绿叶本身,则在聚光灯的边缘,默默无闻。鲜明的反差,映照出他们饶有意味的人生处境。
会有人替他们感叹命运的不公:一样的努力、差不多的才华和天赋、一样的对音乐的投入、一样的热情和追求,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没有机会成名。而这,的确是整个演艺行业的常态——若以名气、收入来定义成功,这个行业里向来只有少数“宠儿”能功成名就。
不单是竞争激烈,更令人伤神的,其实是结果难料。如果奋斗之后的结果完全与整体实力与努力付出成正比,人们倒也有了明确的方向:在这条路上比拼天赋、比拼努力程度、比拼耐力和持久力……若尽了全力还是拼不过别人,那也容易安然接受任何结果。然而,演艺之路上的成名、受欢迎与走红,很多时候取决于无法把握的偶然因素,你想努力都无从下手。这才更令人感叹,觉得命运飘忽不定。
好在,看似飘忽不定中,自有能让人心安的出口。见过做了父亲的人说,更愿意自己的孩子进入会计师、律师之类的常规行业,绝不鼓励孩子进演艺界这种容易两极分化的圈子。因为不论是专业技术还是综合管理,从业者基本都有机会好好生活。这是从前期选择上,直接挑一条你容易靠实力说话、较能把握自己的路。
也见过一位大学校友,他曾是上世纪80年代小有名气的校园歌手,当然也很早就认识到,他虽然喜欢唱歌,若去做职业歌手却没有什么优势。年轻时的他也苦闷过,并在酒后发愿:做不了歌手,我就去做歌手的老板!当时人家都以为这是随便乱说的,想不到后来他真的做起了唱片公司,签约乃至包装了众多知名歌手。这是靠清醒的自我认识和定位,走出别样的精彩人生。
心安之后,容易看到更多。纪录片里,伴唱歌手所处的音乐圈是一个名利场,同时也是音乐人绽放天赋、追求自由、挥洒热情的殿堂。若只为难以把握的成名走红而选择这条路,就难免感受到挫折艰难。此外,即便得到名气、鲜花掌声,甚至有人为你痴狂,那只代表某些方面的成功,并不保障人生的幸福。
但要是因为对音乐的热爱而入这一行,那么能不能成名又有什么关系呢?能每天做你热爱的事已经是很大的成功,若还能每天不断精进演唱或演奏技能,投入在这过程中,那你会很容易投入到忘我的幸福里。
纪录片中一位女歌手说得好:演唱是分享,不是竞争。一句话,道破了什么是由内而外的幸福与满足。当你只着眼于去竞争有限的资源或回报,只看见付出与收获的平衡或失衡,这样的内心是匮乏的。充满匮乏感时,内心深处会觉得自己一无所有,向外看总觉得资源有限,出人头地的机会有限,竞争激烈、生存艰难……就此不断加重焦虑、压力,不断制造重重隐忧。背负这么多的心理包袱,做什么事都会觉得很不容易,便更坚定了先人为主的艰难感。更要命的是,即使艰难地争来了一些生存资源,也往往发现那填补不了内心的匮乏,短暂的满足之后,是更多的迷茫和空虚。
看到自己其实拥有许多,于是轻轻松松、欢欢喜喜地分享出去——分享热爱之事的投入与喜悦,分享找到真我的快乐和满足,分享融化在音乐中的和谐与合一。重要的是,在心灵、精神层面,你不会因给予了别人而觉得自己减少了什么,无论思想、感情、爱还是喜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